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是有性别的,人的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女性的角色、地位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唯物主义关怀"人",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二者都关怀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此外两者有着几近共同的旨趣,历史唯物主义关怀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和发展,而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以及与女人相关的男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由解放学说",是马克思继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之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中国人民在追求自身解放和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的解放与发展之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由解放学说",是马克思继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之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中国人民在追求自身解放和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的解放与发展之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道德建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建构,即在推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消解"阶级的道德",历史地、实践地建构"真正人的道德";马克思的道德批判是历史与道德、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双重批判。实践向度是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5.
舒江华 《前沿》2011,(10):63-66
人的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和核心。历史唯物主义是从人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历史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化与整合是历史运动的动力和基本内容;从人类历史运动的动力和基本内容的角度,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形而上学的人性论争,实现了对人的理解上的哲学革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段迎晖 《前沿》2004,(1):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新的概括与发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贯穿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人民本位理论 ;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起来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上挖掘出了黑格尔体系中所隐藏的"思辨的秘密"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并且通过瓦解思辨的"秘密",摆脱了思辨唯心主义所造成的人与世界在观念当中的抽象化。马克思通过批判和超越唯心主义,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前提和出发点,将哲学从意识所设想的"彼岸世界"拉回到现实的人的"此岸世界",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世界观理论,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之"物"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理论和历史背景.历史唯物主义之"物"是指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的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规律等等.历史唯物主义从不否认自然的优先地位,并认为尚未被人的认识和实践达及的外在自然,会随着人的实践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不断地转化为为我的社会历史存在物.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三部曲"中讨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吉登斯高度评价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对于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践辩证特性的思想为吉登斯提出"结构二重性"原理、创立"结构化理论"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实质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社会学"复述",对于这种理解与"复述"的贡献与局限,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慧姝 《思想战线》2005,31(4):120-124
麦克因斯的性别理论揭示了现代性与性别身份的关系,并认为性别主导着文化的各个方面,现代性的矛盾冲突在于为真正平等的公共权利而进行的持续、艰巨的斗争.该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政治,系统地瓦解了父权制,为女性斗争创造了条件,同时,反对把"个人的"看作"政治的",提出只有在一种更平等的性别分工前提下,才能谈社会性别身份的解放和发展自我人格等话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分工理论主要探讨了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出分工的历史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分工程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的解放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并明确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灭分工"。马克思关于分工与人的发展理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人类解放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向着造就全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发展空间、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女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女性境遇改变的成果是显著的。然而,女权主义者在为女性自由和发展奋勇前进的同时,也受到了与女性解放运动相伴而生的种种问题的困扰,陷入了"致命的"困惑当中。马克思提出"人类解放"人文关怀下的超越性别局限的"联合"之路,为女性解放走出以往的误区,摆脱困惑,确立了一个新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是社会性别理论本土化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需要。本文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消除不合理性别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文化的变革。社会性别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忽视生理区别、片面归因于文化、抹杀性别差异的局限,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加以补充和校正。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社会结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将社会结构思想与社会发展理论、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结构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整体主义这六个方面对比研究,在理论上更能深刻体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概念和思想。社会结构思想是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结构概念比社会形态概念更加具有当代性和现实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结构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理解,它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历史辩证性和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4,(2):51-52
正4.如何理解"三个进一步解放"?《决定》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目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一切生产要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16.
王西华 《理论月刊》2007,2(4):17-21
要以人为本,就要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机械物本主义的阐释,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正本开新。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人是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具体的人,是具有历史主动性的自由自觉活动的人,是摆脱异化关系的人,是实现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人。在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条件下,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开新发展,就要赋予“以人为本”新的含义,加以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性别问题的"知女"是才女神话在当代社会的延续,从其历史发展谱系可以看出,男权中心意识借助于才女神话塑造"知识女神",其实质是以性别权力对知识女性进行规训与约束,而当代消费文化的渗透则加强了其中的庸俗化和符号化倾向。"知女"事件不仅凸显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现实处境,更昭示了女性自我觉醒与自我解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群众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重要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站在唯心史观的基本立场上,以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以人的理性为判断标准,来阐释其群众思想,试图通过和平途径实现所有人的解放,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群众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历史的、实践的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界定群众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揭示了群众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特征,赋予了群众在历史发展和解放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和"目的性"价值,从而立足于"人的历史",发现并创立了唯物史观,立足于"人的劳动",发现并揭露了"剩余价值"及其秘密,立足于"群众的世界",建构了"人的解放"理论,遵循着"群众的世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路径,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找到了真正的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成果结晶的《资本论》,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对具体的经济范畴的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症候进行了诊断,深刻揭示了资本增殖的逻辑及其剥削的秘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人的生存状况的考察,将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熔铸于其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当中:其中,哲学批判体现的是人类解放的存在论关怀;政治经济学批判展现的是人类解放的认识论自觉;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则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实践论探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真正实现了"三大批判"的理论统一,并将三者融入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20.
黄映然 《理论月刊》2002,2(9):26-28
毛泽东“自觉的能动性”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人的本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全人类的解放等方面关系密切。深入探讨毛泽东“自觉的能动性”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对于克服以往的研究中偏重于从认识论角度理解自觉能动性的片面性,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