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北专署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三日雁秘字第六号报告一件,请示「关于办公室干部分工及财委会撤销后工作如何安排归口」的问题。据(大意)称:「一、办公室编制共为二十三人,分工为:总务五人,收发二人,传达一人,文书三人,支部一人,招待所二人,机要一人;协助专员处理政务的连秘书主任在内共八人。其中除秘书主任外,秘书三人,分别掌握农林水利、政法、财经、文教、卫生、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工作;文牍、资料人员三八;执件监印兼群众来访来信等一人。这样分法是否合适?省是否可作较为明确的规定?二、财委撤销后,其工作应由那个部门承办?如全部归办公室,事实上无论专、县,力量上实在担负下起来。如果归口,应如何归法?有许多具体问题,很难分归,如果都归办公室,办公室又如何去具体组织?又如铁路运输、交通邮电、银行、供销、信用合作等有关事情,过去均由财委管,现在应归何口?」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落后,再不快起来,将更落后。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 “把山西建成‘硅谷’固然好,但实际吗?工业园建设绝不能盲目追求数量。” “落后、贫穷、麻木是山西的代名词吗?我们的成就感何在?甘心吗?人,是需要精神的,需要一股气,一股劲。” “山西是一片饱经忧患、备受坎坷的土地,它的进步.光彩与崛起。不管有没有人关注,但谁都无法阻止它的前进。” ——刘振华  相似文献   

3.
齐夫 《楚天主人》2013,(7):49-49
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这是哲学家苏格拉底几千年前提出来的问题。人,终其一生,又有几个人明知自心?或正因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道出了"自知之明"之稀缺。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感叹:"此天亡我也,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笑对死亡,自刎乌江。一代枭雄,在  相似文献   

4.
一缸鱼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有一位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和法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里的鱼甚为罕见。大家对这种鱼都很好奇。德国人问:“你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日本人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只有美国才可能有这样奇特的鱼。”法国人问:“你能不能把鱼卖给我。我想在卧室里养这样一条奇特的鱼,我的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数年后,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5.
情绪亦能互相传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探索》2006,(3):74-74
悲观的人真的是通向快乐的唯一障碍,因为悲观的情绪像野草一样蔓生。选择乐观的朋友,这样的人一走进来就能照亮房间。你大概认识这样的人。当他或她照亮整个屋子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墙壁会发光吗?桌子会轻飘飘吗?椅子会充满生命力吗?不会,是里面的人在发光,他们的情绪轻飘飘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6,(1)
正走在街头,前面一位老人踉跄倒地,扶还是不扶?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真的成了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物质生活巨大改善,我们吃得更好了、穿得更美了、住得更宽了、行走更远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去哪儿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去哪儿了?人们心中的善念去哪儿了?人们的善行去哪儿了?30年急剧社会变革推动了人心的变迁。那些不良社会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是我们仍然要  相似文献   

7.
两人结伙盗窃,一人动手一人望风。不料,负责动手的大意失足,竟坠入井中;负责望风的惊吓中扬长而去,最终的结果是坠井人溺亡。那么,在这起非法行为中,溺亡人受不受法律保护?望风者逃跑又该当何罪?这起案例也引起法律界争议。  相似文献   

8.
论宗教信仰自由及其活动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珉 《前进》2002,(8):42-44
宗教信仰具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性。因为:首先,信仰具有法律上的不可剥夺性质。人非机器,人只能有限地活一次:人生无常。活着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归宿何处?家在何方?人活得怎样?”归结到一点:有限的肉体生命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首先满足于吃、喝、住、穿与人交往等等功能性需要,然后就要去探究上述问题,这就是人生的两大基本范围:物质社会和精神领域。精神追求是人不可或缺的支柱。“人生自古谁无死”?超越死亡的只有人的精神、人永不停息地寻求生命意义的努力,“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都是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听音乐会。没搞错?你不是结婚了?婚姻还维持了十九年?分手都分手了,怎么你姐姐还哭得那么凶?好奇怪!想起过去不幸福的日子,她哭得好凶;想起过去幸福的日子,她哭得更凶。  相似文献   

10.
看到本文的标题,猜想很多读者都会有如下一些疑问——包丰源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唤醒右脑是什么意思?怎么唤醒右脑?唤醒右脑有什么意义?尽管在包丰源的名字前有一串闪光的称谓:唤醒右脑理论创始人、公司总经理、上市公司顾问等等,但这并不能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他,理解他的学说。好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追根溯源总能找到其来路和根由。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从根本上属于人的实践和认识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 ,人类的价值优于动物及环境价值 ,因此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的环保伦理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环境保护以什么人为本 ?以人的什么为本 ?以及主要保护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 ?这种分析视角把环保的眼光由自然转向社会、由富人转向穷人 ,并建立一种由福利伦理和正义伦理构建的新型环境保护观念和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时代主人》2012,(4):1
这是一些什么人?年龄有大有小、有老有少,身份有工有农、有学者有企业家,行业有科教文卫、有司法行政。他们其中既有工作生活在乡村、基层的,也有位居高层、担任要职的。林林总总,几近囊括各个层面和行业。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3.
建筑形之上     
本文之所以选“建筑形之上”这样的题目,其含义一是讲建筑形之外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讲建筑形之上还存在着更为重要更为本质的东西。这些形之上的因素就是人——建筑师及其建筑有关的业务、使用者,正是这些人决定着建筑的本质和意义,正是人及其观念和情感决定着建筑及其形式的意义。那么建筑真正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在于创造建筑的人及其所赋予建筑及形式之上的理念与情感。一、建筑的本质是人及其创造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内部是否有永恒的本质?建筑是否蕴藏着内部的规律?这些是历来建筑师朝思暮想的及孜孜以求的,就象猫追逐着…  相似文献   

14.
后备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诸多神秘。不仅普通群众难以明晰一二,即使对众多干部而言,也常因人事问题的敏感而难得究竟。谁是后备干部?什么人能成为后备,什么人成不了后备?后备干部是怎么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正民政关乎民生,民生关乎每一个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确保困难群众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老龄化社会到来,如何保障老有所养?关爱留守儿童如何精准到个人?非法社会组织屡禁不止,如何整治?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对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一一作出回应。"三个全覆盖"兜牢民生保障底线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目前困难群众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6%左右。黄树  相似文献   

16.
尹伊文 《同舟共进》2012,(11):14-17
【豪宅为何变成破败大杂院?】从机场乘车进入哈瓦那市郊,天色已晚,路灯暗淡,路边的房子一栋栋影影绰绰地掠过车窗。房子似乎都是别墅,使人有一种行驶在华盛顿高级住宅区的感觉。我心中不免诧异,这都是什么人的房子?古巴人的生活都达到住别墅的水平了吗?这里会不会只住着权贵阶层?第二天,当我再次看到这些别墅时,一切全变了。昏暗路灯下看到的豪宅别墅,变成了  相似文献   

17.
热点提示:一个人创业成功,将带动一批人就业。近年来,下岗职工创业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何让更多的下岗职工通过创业重新找回自我?面对无一技之长、创业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下岗职工如何破解难题,成功实现创业?  相似文献   

18.
赵亮 《理论月刊》2013,(3):46-51
人如何在思想的战火与硝烟中生存和发展?人如何摧毁理性与信仰的丰碑?自由又如何在卑贱与高贵的平衡中徜徉?肉体面对强大的灵魂如何生存?这些一直都困扰着施蒂纳与尼采。在经历了无数的思想碰撞和艰苦的时代磨砺之后,二人都发现了解决问题之道,施蒂纳给出的答案是"唯一者",尼采则是"超人",一个是随性唯我,一个是充满激情和生命涌动,二者时而志同道合,时而分道扬镳,但是,施蒂纳与尼采都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世人,给出了一条人的独特性发展之路。虽然他们的视角和立场不同,也仍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但这种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尝试却是难能可贵、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19.
犯罪嫌疑人抢走他人汽车,酿成了一人重伤、两人轻微伤的刑事案件。被擒获后,始终一言不发,在拘留证和逮捕证上,他的称谓是“二百六十二号”。那么,他是哪里人?姓甚名谁?然而他的真实面目在公安民警的艰苦侦查中终于显现。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2,(11):34-35
你,幸福了吗?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享受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神圣权利,创造幸福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达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央视的追问得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回复,这也激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冷嘲热讽。中国人的幸福观变了吗?中国人认为的幸福是什么?为此,由《小康》杂志连续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