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对于发生在室内的刑事案件,门锁的勘验对于案件的侦破尤为重要,尤其是案件进出口不明时,门锁的勘验就有利于判定案犯是否为内部人员(包括内外勾结)所为.近年来,随着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人们的防范意识逐渐加强,许多家庭已改过去普遍使用的"一"字型和"十"字型锁,门锁改用量子锁具,这对于防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使用量子锁具的家庭也时有刑案发生,且有时进出口不明.在此类案件中不乏有增配钥匙作案的例子,笔者通过此类案件原配钥匙的检验和大量实验中,发现原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存在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
案例 1994年11月18日,该市某保税仓库5辆日本产“雅马哈”摩托车被盗,价值6万余元。现场门上“三环”牌铜挂锁完好无损,又未发现其他进出口,怀疑被人用增配钥匙开锁。检验中发现该锁锁芯与钥匙背相应处有一条明显的擦划痕,其余擦痕不明显。又取同样新锁比较验证,证实原配钥匙不会形成此痕,以此为据破获了此案。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2006年2月,某市发生一宗入室盗窃案,门锁完好,窗户防盗网完好无损,经检验,原配钥匙没有配过。对锁检验如下:圆头弹子平端面的一侧边缘有摩擦痕,锁体弹子孔边缘的棱角被倒平。在与被磨损的弹子孔边缘同侧的锁芯孔壁上,有摩擦痕迹。技术人员根据以上痕迹特征,排除了钩状工具等几种常见的开锁方式,难以确定开锁工具。后抓获了案犯,缴获了案犯身上的钥匙坯,通过多次实验,最后确定为用钥匙坯开锁。2讨论2.1钥匙坯开锁的痕迹形成钥匙坯开锁是利用锁具本身的互开率。锁具质量较差,其零件加工精度差,为钥匙坯开锁创造了条件。钥匙坯为“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材质硬度对凸齿原配钥匙增配夹持痕迹的影响。方法测试铁、铜、铝3种材质钥匙的硬度后,分别在配匙机上增配3种材质的钥匙,观察原配钥匙上的夹持痕迹。结果 3种材质钥匙上的增配夹持痕迹有较大区别。结论不同硬度的凸齿钥匙上增配夹持痕迹的反映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暴力拧转锁芯开锁痕迹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些发生在室内的刑事案件,门锁的勘查和检验尤为重要。通过勘查检验,可以认定是知情人员作案还是流窜作案,有的还可以直接通过认定工具而破案。鉴于当前治安形势严峻,人们的防盗意识加强,许多家庭在其门上加装防盗门,并普遍使用暗锁,从锁孔外观分“—”字型和“十”字型。笔者通过对多起暴力拧转暗锁锁芯开门的现场勘查和锁头检验,发现了一些特点,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暗锁的结构暗锁由内中外3部分组成,外部是锁体通过螺丝连结锁芯固定片后与门体固定,中部为锁芯连杆和锁舌,内部一般是一方形锁匣,并由四颗(二颗)焊接在铁门上的螺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月牙槽状齿钥匙增配痕迹形成规律、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的渐变过程以及影响增配痕迹的变化因素。方法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进行模拟开锁实验,观察并记录开启前和开启过程中的增配痕迹。结果被增配钥匙的齿面上有明显的磕碰痕迹和擦划痕迹,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且不同区域的增配痕迹变化不同。结论月牙槽状齿钥匙的被增配痕迹为磕碰痕迹和擦划痕迹,齿槽壁上的被增配痕迹随着开启次数增加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近来在勘验盗窃摩托车和助力车的案件现场中,经常发现案犯使用液压钢筋钳剪切各类锁具锁梁。例如直径20mm的A3钢质U型锁锁梁,使用传统的钢丝钳、断线钳完成不了剪切作用或很难完成,而使用液压钢筋钳剪切却很有效而省力。针对此,本文对各类液压钢筋钳的钳剪痕迹进行了研究,以利于对案件使用工具的种类和同一认定作出判别。  相似文献   

8.
电子门锁中的侦查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门锁,根据钥匙卡片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磁卡锁、IC卡锁(TM卡锁)和射频卡锁;根据钥匙卡片是否与锁体接触,可以分为接触型和非接触型;根据电子门锁与电脑系统是否连接,可以分为联网型和独立型。本文讨论目前宾馆、酒店广泛使用的独立型电子门锁。电子门锁具有哪些特点呢? 1.智能性。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完成高度复杂的管理功能。例如,可以用一张万能卡打开所有的门锁,用一张清洗卡  相似文献   

9.
1案件简介近期我市发生多起利用口香糖开锁的盗窃案件,对上述案件进行现场勘查时发现此类案件均有如下特点:(1)现场无明显的出入口;(2)锁表及锁孔周围看似完好无损,但锁孔内均能发现有口香糖粘附(见图1、2);(3)试用原配钥匙、其他能插入锁孔的钥匙或其他能插入锁孔的工具均能自由扭转锁芯达到开锁。图1锁表粘附的口香糖;图2锁孔内粘附的口香糖2分析检验解剖锁体,取出弹子及槽内壁,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发现弹子孔内均塞满口香糖,顶弹子的弹簧被强行压入弹子内(见图3、4),弹子上形成条状划痕和压痕,痕迹线条较粗,数量较多,压痕较深;槽壁上有挤压…  相似文献   

10.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的进步,锁具越来越先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手段随之改进.技术开锁实施盗窃的案件现在越来越普遍,此类案件不同于普通撬门扭锁的案件,因为粗心的人,根本看不出犯罪分子是从哪里入室实施盗窃的,使被害人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恐惧,严重影响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很坏.而且,我发现有相当多的基层技术员一旦没有看到明显的破坏痕迹,就简单归类于技术开锁,随即忽视对于防盗门的仔细勘查,从而导致这些案件的一些有利的证据失去,甚至在个别案件中,本应该定性为盗配钥匙开锁熟人作案、很容易使用传统方法破获的案件也被错误定性,从而失去破案的有利时机.技术开锁,因为开锁工具种类繁多,下面将根据不同类型的技术开锁案件来专门论述防盗门的勘查策略.  相似文献   

12.
锁具市场的状况及锁痕检验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红 《政法学刊》2000,17(3):71-73
锁具市场的状况与锁痕检验息息相关。由于锁具需求量的提高,而部分锁的内部结构达不到行业标准,使得劣质锁在市场上大量出售,同时犯罪分子的开破锁技术也越来越高,涉及锁痕的案件上升。本文从锁具市场状况着手,对锁痕检验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三陪小姐”被杀案件,本文根据众多案件分析此类案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出防范和破荻此类案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盗窃机动车辆的案件尤为突出,成为盗窃案中新的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1993年被盗车辆就有1300多辆,今年比去年同期发案率更高。其它省、市盗车案也较突出,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着重就机动车辆被盗后,车辆原配钥匙的检验及现场勘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简要案情2004年6月23日凌晨5时和8月28日凌晨7时,某市两居民楼两户居民分别被盗,涉案价值12000余元。经现场勘查,房门门锁完好无损,门上及暗锁芯周围无任何暴力破坏痕迹,窗户上未发现有攀爬痕迹,对两家事主家中的原配钥匙进行检验,未发现有配制钥匙痕迹,排除了钥匙开锁的可能性。但在用钥匙插入锁孔时有阻力,为进一步弄清原由,技术人员在拆卸暗锁芯检验时,意外发现锁芯四面匙槽内和锁芯末端连接的锁尺处遗留有胶状物,经检验为泡泡糖残留物。对锁体解剖检验,发现锁芯匙槽内的弹子全部被泡泡糖粘连,泡泡糖将弹子堵在弹子孔内,难以回位,泡泡糖…  相似文献   

16.
1案例资料某年11月某日起.某县城辖区内先后发生多起居委会财务室保险柜被盗撬案。勘验人员在不同的现场分别提取到螺丝刀,金属锥体头呈“一”字型2把和“十”字型1把,南于用力过度使金属锥体呈弯曲状。送至DNA室要求检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技术对原配、选配钥匙开启各种锁具遗留在弹子顶部和钥匙上的痕迹及附着物的无机元素成份进行检验;对被配匙机配制过的钥匙上的擦划痕迹进行检验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检验显形痕迹和微量附着物的分布(隐形痕迹),较之常规的痕迹检验方法准确、可靠性强,拓宽了检验范围.  相似文献   

18.
“ò贞操锁”源于古老习俗,有的国家在少女的阴部安一个金属圈,钥匙由母亲保管,待女儿出嫁后再将钥匙交给女婿,叫做“贞操锁”。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近年来以这种残暴的方式虐待妇女的案件却频繁在国内发生。2003年12月中旬哈尔滨发生了省内第一起“贞操锁”虐待案。为保护受害人的隐私,此案不公开审理。但就在开庭的前夕,吴颖勇敢地走到了公众面前,以公开真名实姓的方式同意接受采访。2004年2月6日,她在妹妹吴君红的帮助下共同向记者讲述了惨案发生的全过程。受害人逃到北京报警2003年12月22日11时许,远在北京居住的吴君红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  相似文献   

19.
钥匙的品种繁多,检验钥匙是原配还是后配个人经验难以以一盖全,笔者经多年实践探索,通过对钥匙的电镀、铣齿、字迹印记位置,以及同该锁其他钥匙对比等几个方面进行检验,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1案件简介 某年12月18日某村发生一起杀人案件,死者姚某(女,83岁)被发现死在室内床上,姚某为独居老人,门锁完好,室内条件现场非常简陋,地面为泥土地面,凹凸不平,室内中央摆放一张床,尸体头东脚西仰面躺在床上,衣着完好。通过勘验,现场内翻动较大,技术分析为盗窃转化为抢劫杀人,现场勘验未采集到常规显性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