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各种原因,中俄对中亚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但双方应考虑到彼此动机的差异.鉴于这两个大国都有志于中亚的稳定,而中亚的稳定又有赖于双方旨在刺激中亚经济发展和消除中亚贫困的共同努力,因此中俄有可能、也有必要协调双方在中亚的利益.上海合作组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协调中俄之间、以及中俄与中亚各国间利益关系的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2.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它的提出标志着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将首次应用于欧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实践中。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遵循“信而不同”的模式,成员国相互信任的制度化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取得初步成效。然而,扩员后新老成员国悬而未决的争端以及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复杂认知,使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难以维持制度化的相互信任,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面临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建立争端调解机制,避免争端“冲突化”,使相互信任可持续;深化经济合作,为相互信任赋能;在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特性的同时,通过人文交流使彼此间的信任内化,促进各国对“上海精神”和“新五观”的认同,进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走向成熟,并为全球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上合经验”。  相似文献   

3.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后,六国元首举行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哈吉塔等国基于各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但获取经济利益或确保经济安全是当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任何一个区域化组织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合作动力基础,便不会有持久和强大的凝聚力。通过加强政府扶持的,以各国市场机制和规则建设为基础的关税同盟的合作模式的建设,将促进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形成一种商品、资本、技术的良性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应作为指引其未来走向的规划,这一规划对于增强其制度引领能力、推进安全与经济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具有关键作用。SWOT模型为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适宜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可以采取劣势—机会战略,即借助有利的外部环境,弥补自身的劣势,实现组织更为良性的发展。随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实现了由传统的陆地型区域组织向海陆兼备型区域组织的转变,这为该地区国家的发展战略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具体而言,中国应借助中俄印三国互动机制,深化能源、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缓解因扩员对上海合作组织造成的冲击;同时,以"一带一盟"战略对接为切入点,将合作成果惠及中亚及周边地区,并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与合作的中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亚地缘政治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传统地缘关系被打破,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中国、俄罗斯由于自身实力的变化,以及各自在中亚目标存在异同,双方在中亚形成既融合又竞争的态势,而作为中俄在中亚共同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同样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确定因素的增加,中亚可能成为更复杂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中俄建交75周年以来,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一边倒”到1989年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再到1991年从中苏到中俄关系的平稳顺利过渡,这些重大时间节点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发挥着“历史开篇”、“历史转折”和“历史经验”的关键作用。中俄关系的过去和现在都深刻地揭示了中俄长期睦邻友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求和必然走向,这是新时代中俄关系清晰的历史逻辑。中俄双方基于安全、发展与复兴的内在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双边关系向前推进、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强大内生动力。中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其独立价值体现在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双方的关系在为两国安全、发展与复兴大局服务的同时,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还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本次研讨会以及此类活动,为广泛开展学术争鸣搭建了平台,会议成果既可以为国际问题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重要的思路,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借鉴,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次会议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之际举行,具有特殊意义.今年6月15日,上合组织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会议期间将庆祝上合组织成立10周年,回顾10年的工作,总结各领域合作的经验,确定本组织下一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届峰会非同寻常,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缔造上合组织的各位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学者们表示感谢,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上合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先生表示感谢,向张德广先生的亲密战友刘古昌先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2024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5周年。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历经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当前,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高度成熟的一对大国关系,堪称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在中俄双边关系方面,中俄两国需要继续推进务实合作。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稳定方面,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存在溢出效应,对世界安全、稳定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俄两国需要继续就转向东方和面对西方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并避免在两国关系性质的判定方面出现异常。俄乌冲突的发生使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出现了“新格局”。对中俄而言,“新格局”意味着整个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以及北亚板块的出现。中俄两国需协作提高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协作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协作外交事务,提升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新性发展,聚焦对中俄和所有金砖国家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互联互通、产能建设、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合作组织十年的发展经验表明,上合组织国家一贯遵循“上海精神”,坚定奉行本组织的宗旨和原则,缔造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国际组织,有效地推动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上海合作组织: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我对国家开发银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的揭牌表示热烈祝贺.我对上海合作组织有着深厚的感情.从这个组织一开始,甚至还没有产生,我就参与了这个过程.现在虽然离开了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但我一直关心着这一组织的发展.因此,尽管有点勉为其难,我还是接受了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名誉院长这个称号,并愿为学院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签署举世瞩目的《中俄联合声明》,并向全世界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标志中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俄罗斯多次调整外交战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不断朝深度和广度发展,自1991年12月2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访俄,正式建立两国关系的六年中,两国元首之间已进行了五次最高级会晤。在1992年12月两国元首的联合声明中,确定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第二个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第三个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10年里,中俄关系排除意识形态分歧而达到了几个世纪来的最好时期,为“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进程奠定了基础。这一进程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史上首次使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结合在一个多边的地区安全经济合作机制内,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又对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国家开发银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落成揭牌,我谨向研究院的领导和成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祝愿你们在研究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一责任重大的使命中取得成就.上海合作组织被公认为是一个新型的区域联合组织,是在真正平等、相互照顾彼此利益、尊重观点、文化和精神价值多样性原则基础上建立关系模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0日,“2007——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形势分析”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俄罗斯/独联体研究中心主办,邀请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就当前中俄合作领域中的能源、科技、军技、农业、经贸、金融、地区合作,俄入世谈判及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技术贸易壁垒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为深入研究上述课题、协助决策部门制订对俄经贸合作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2,(27):50-55
尽管没有明指,可本届环太军演针对中俄的意味很强。特别是此前的北约峰会刚提及的“中俄系统性挑战”,似乎在给环太军演被美国“工具化”、服务于“印太战略”的趋势背书。“邀请台湾地区参加2024年环太军演。”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院会表决通过《2023会计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再次提出这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俄关系历史、现实与未来——"中俄社会科学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19~20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学者在北京举行了名为“中俄社会科学论坛”的学术研讨会。这次“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就是中俄两国领导人在2004年10月商定的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活动中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唯一一次高层次学术活动。与会者主要是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中国和俄罗斯问题专家。19日上午,与会代表和特邀嘉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了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  相似文献   

19.
中俄教育合作极具战略意义,是中俄人文领域合作行动计划的优先方向。2019年,中俄各类教育方案框架内的学生交流人数达1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两国相互间留学的人数变化不大。截至2021年1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或者省级教育主管机构批准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有20个,本科层次合作项目70个,专科层次合作项目21个,硕士层次合作项目4个,理工科项目数多于人文社科类,办学层次仍以本科学历教育和专科教育为主。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化法规不完善,留学生在各自对外交流总体量中所占比例尚小,缺乏基于学科对接、优势互补的实质性合作等不足。目前,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法律体系,优化制度、政策环境;高校要树立国际化观念,增强国际化能力;通过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为“一带一路”域内国家培养优质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孙超 《俄罗斯研究》2021,(6):140-164
202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在"上海精神"的引领下,上合组织在发挥功能合作、增进民心相通、构建集体认同等方面表现出色.相比之下,欧盟在中亚推进的"规范性外交"却遭遇诸多瓶颈.因此,欧盟也在调整其中亚政策.2019年,欧盟启动全新的中亚战略,将"连通"作为核心理念,推动中亚扫清基础设施建设的连通障碍和制度障碍,"涓滴"欧洲化的治理模式.但这一新战略的推进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是缺失地区合作的双赢思维,导致有效多边主义难以实现;二是过分强调地区治理的条件性和规范性,束缚了合作的灵活性;三是集中关注民主和人权议题,引起中亚各国的普遍不安.在国际大变局下,欧盟的中亚治理需摒弃零和思维,将上海合作组织视为伙伴而非对手,才能推进中亚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