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西山区是长江等重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为加快鄂西山区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步伐.推动环境资源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资源保护法规的贯彻实施。2001年10月12日。“湖北省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组织湖北日报、楚天主人杂志、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楚天广播电台、湖北经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赴鄂西巴东、咸丰、宣恩、恩施等县市开展“鄂西生态环保世纪行”活动。记者忠实记录了鄂西“三县一市”所见生态环境现状.虽然是管中窥豹。但相信从未到过鄂西的读者对这片神奇的土地会有一个浅显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正> 鄂西自治州集“老(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边(远地带)、山(区)、穷(贫穷)”于一身。建国以来,全州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全省其它地区差距仍然很大。1985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才是1949年的7.13倍,大大低于全省同期平均增长的16.13倍的速度,在全国31个自治州中,占第20位。制约鄂西州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农业发展水平低,温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鄂西自治州198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才12.97亿元,只相当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1/3,农民人平纯收入218元,只相当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1/2。“六五”期间,全州农村人平年纯收入在120元以下,人平年占有粮食不足200公斤的贫困  相似文献   

3.
鄂西侗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期间,我有机会先后听取了中共恩施地委统战部和宣恩、恩施、咸丰、利川等县县委统战部有关同志关于鄂西侗族情况的介绍。参阅了《湖北省恩施市委统战部侗族资料》、胡挠同志写的《鄂西侗族简况》、姚祖瑞同志“关于宣恩县侗族文化、信仰、习俗情况”的发言材料,对鄂西侗族作了初步考察。在这期间,我又在湘西的芷江、新晃等侗族地区作过调查发现鄂西和湘西两地侗族有历史渊源关系。现综合论述如下,不妥的地方,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换脑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中共鄂西州委宣传部、州社会科学联合会于8月15日联合召开了“鄂西解放思想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以中央2号文件和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鄂西改革开放问题的工作与思想实际,广开言路,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献计献策。与会代表认为,今年以来鄂西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09,(11):4-4,8
一、鄂西圈“山水人文”旅游品牌的开发思路 (一)鄂西圈“名山”旅游品牌内涵及开发思路 鄂西多山岳,“山”是鄂西的骨架,“峡谷”是山的流动,“石林”是山的盆景.“溶洞”是山的空灵,“山”是大自然赐予鄂西人们的厚礼,处处有山,山山是景。但目前的情况是,人在深山不见山,人居深山不喜山。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8,(9):1-1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抓紧推进,在全省形成“两圈”互动、“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鄂西州委宣传部、州社会科学联合会经过五个月的筹备,于1月21日组织召开了《鄂西自治州“八五”经济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鄂西军分区的领导出席、州直各部办委局负责同志、大中专学校领导和州社科联所属各学会代表110人,参加理论研讨会,听取有关同志宣读他们所撰写的论文。这次入选的论文21篇。选定  相似文献   

8.
鄂西自治州是湖北省少数民族聚居、边远贫困的大山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近几年,鄂西自治州在大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意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五四、三”活动和文明单位建设。1983年全州只有十七个文明单位,1984年已达到二百三十三个,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新的气象。我们特地参观了鹤丰县八峰村、来凤县士堡乡和利川县红鹤坝村这几个精神文明搞得好的单位,从中得到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吕东升 《政策》2009,(1):27-31
2008年11月10日。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了“解放思想、协调发展、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高层论坛”。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吕东升等领导、专家,在论坛上纷纷建言,纵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相似文献   

10.
周顺明 《政策》2009,(9):37-39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适时地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决策。至此,我省17个市州(区)的经济发展蓝图,全部纳入其中。现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标志着湖北发展进入区域协调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常贤波 《政策》2009,(6):38-40
正值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之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也拉开了发展大幕——鄂西圈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即将出炉。鄂西圈将以生态保护为主旨,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到底怎么建设鄂西圈?如何解决圈内矛盾和发展难题?这是全省人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给大家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因应军事的需要,随湖北省政府“建设新湖北”战略之鄂西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鄂西后方逐步建立起以恩施和老河口为金融中心,以湖北省银行为主导,以湖北省银行各分支机构、县银行、县合作金库及信用合作社为主体,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在鄂分支机构为补充的现代金融业,并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其中,以湖北省银行分支机构最多,初步形成了覆盖鄂西后方的金融网络,在存款、放款、储蓄等常规业务上最为活跃,并代理省金库,拥有有限货币发行权,对鄂西后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利川,位于鄂西大山深处,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这里空气新鲜,风景优美,但经济落后。在“水杉之乡”、“黄连之乡”、“坝漆之乡”、“烤烟之乡”等美誉的背后,是国务院给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定位:全国经济特困县。80万利川人,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  相似文献   

14.
在鄂西,曾经有数以万计居住在山洞、茅草屋里被称为“山顶洞人”的土家族农民,他们以岩穴、草棚为居,用原始的耕作方式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际遇为世人所关注。当时间的车轮滚进21世纪,他们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让我们走近——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8):11-13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地域范围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主要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推动鄂西地区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6.
楚钰 《政策》2008,(10):21-25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编者注)。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圈”内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市(州、区)普遍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鄂西地区实际.  相似文献   

17.
鄂西会战     
《黄埔》2016,(1)
正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11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的进攻,并取得重大胜利。1943年4月,与欧洲战场盟军对德意法西斯军队的反攻相呼应,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向日军发动了反攻。日本为摆脱困境,意欲从陷于泥沼中的中国大陆战场抽出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对付盟军,于是便加紧对我军的攻势。初夏,侵华华中日军第11军纠集第3、第  相似文献   

18.
鄂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土家族作为鄂西少数民族中最庞大的一支,因地域的独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自身民族的鲜明性和特色性。傩戏是鄂西土家族文化的有力表现形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逐步建立,其为鄂西土家族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得傩戏的旅游开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鄂西林海"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定位,提出再造"鄂西林海"的必要性、思路和途径,倡导以现代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再造一个完整、健康、功能齐备、可持续发展的"鄂西林海",建设山川秀美绿色自治州。  相似文献   

2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群山起伏,古树参天,动物珍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001年10月12日至21日,省人大环资委牵头举办“鄂西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省内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共同踏上这片神奇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对巴东、咸丰、宣恩、恩施等地进行实地采访。10月19日,本刊记者就鄂西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持等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