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历史文化资源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一般的指涉范围已比较清晰。山东是公共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类型众多,丰富多彩。对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主要应着眼于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研究、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及保护研究、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利用开发研究、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加快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升山东省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独具特色的山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山东文化资源众多、底蕴丰厚,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为山东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壮大文化自身实力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明确一个目标、处理两大关系、推进三个计划、实施四大战略、整合五项资源、提升六大品牌,下力气做好山东文化走出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3.
永泰县不仅风光秀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极其丰富的与历史文化有关的旅游资源,研究挖掘永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好永泰历史文化资源对提升永泰旅游品位和旅游产品竞争力,发展永泰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永泰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一要大力宣传永泰历史文化,让永泰历史文化资源"撩开面纱惊世人";二要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确立永泰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三要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有机结合,提升永泰旅游产品品位;四是以永泰历史文化资源为素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4.
关注     
《当代贵州》2013,(12):6-6
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兴,因资源富足而声名远扬,又因气候宜人而被誉为"中国凉都"。"三线"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多元文化的汇集,让这个建市仅近半个世纪的新城有着厚重的文化传承。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六盘水市积极构建"精神高地"、打响"中国凉都"文化品牌,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  相似文献   

5.
耿天勤 《发展论坛》2000,(11):47-4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重视的大事,也受到关心文化事业的人们的关注。加快我省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山东建成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它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特别是人文遗产,其民族性更为明显。它又是世界的、全人类的。各国、各地区的人文遗产,都有共同的文化特征,不仅为本国、本民族所热爱,而且为他国、他民族所热爱。   齐鲁大地是中…  相似文献   

6.
唐守军  姜久军 《奋斗》2010,(12):32-33
<正>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依托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坚持"文化惠民、文化育民"宗旨,大力实施"五项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五下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普及,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品工程硕果累累。坚持"以文扬名、以文兴市",推行"产业带动文化,产业服务社会,产业促进繁荣"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也凸显出来。在城市迅速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仍然存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建筑与街区需要保护、街区历史混淆、城市记忆的丧失等问题,本文结合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实践,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大投入力度、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呼应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挖掘人文资源,变资源为资本铜仁市地处川、湘、黔三省边界,铜仁府城俨然是一座边境之城、边远之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共生共存的人文环境,使之成为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和五溪古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造就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因而弥足珍贵的"边城文化"。"大明边城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铜仁市东郊,总投资11.9亿元,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9.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源头所在。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会面临一些新的现实文化资源,这就势必产生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的碰撞问题。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的关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既要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的丰厚资源,加强对人文历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又要重视现实文化的培育和创新,使历史文化的精华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是长征文化形成的历史特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一步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精神,充分利用长征文化资源,对于补充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而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极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平昌 《求是》2012,(20):44-45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市拥有丰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是中国文化版图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但文化名市不等于文化强市,如何加快推动文化名市向文化强市迈进?近年来,济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紧围绕实现"社会风尚良好、人文气息浓郁、文化事业兴盛、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强市"目标,做好深挖文化"富矿"的大文章,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对这一问题作出了  相似文献   

12.
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郴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特别眷顾与青睐,郴州必须充分整合、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郴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福地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曲艺文化和体育文化,对郴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一要增加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丰度和深度,二要包装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三要文化地宣传郴州的历史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州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将立足于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深挖"文化金矿",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努力推动全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培育和弘扬黔西南时代精  相似文献   

14.
杨帆 《世纪桥》2015,(4):14-16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以及城市文化,同时城市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好城市文化资本,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一、文明、城市与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史上,人类文明一直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考古学上讲,文明的形成与城市密切  相似文献   

15.
房福贤  孙峰 《理论学刊》2007,(11):117-122
就山东的地域文化来说,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形象,体现着民间色彩的"好汉山东"形象却更为人们所认同、流传更广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水浒传》的传播有着极大关系。《水浒传》不仅在"好汉山东"这一地域文化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以其特色鲜明的英雄叙事传统,深深地影响了百年"好汉山东"的文学想象与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6.
缪娜 《实践》2006,(4):40-41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了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整合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市,将成为新世纪呼和浩特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地,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括大量的历史遗址遗迹、众多的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档案及音像资料。采用穿插式、情景式、讨论式、研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一专题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既要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也要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二者功能明确、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由此,要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山东文化资源丰厚,但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体制改革相时落后.因而,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就要通过改革建立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塑造市场经营主体、促进文化市场发育、拓展投融资渠道、强化文化人力资本等.  相似文献   

19.
伊犁察布查尔边疆历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证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边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却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整合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与旅游、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等成为察布查尔实现文化大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既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内容,也为中国文化理论与社会基层实践的结合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路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队伍凝聚,对改变员工行为模式,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设计、制度安排、品牌塑造等实际工作的引导和制约作用,证明文化不仅是人的心灵慰藉的精神场所,也具有现代化功用,是目的价值合理性和工业价值合理性的统一.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两大特征率先开阔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吸纳了世界文化研究的实践成果.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国企业管理注入了文化元素,丰富了经济实体的文化内涵,使企业开始融入文化管理的时代潮流.作为企业内生性动力和可再生性资源的企业文化,不但重新定义了品牌的概念,而且为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跨文化障碍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