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加强,来中国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也不断增加,越南已成为我国现阶段较大的一个留学生生源国,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也随之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学生学习的客体——汉语来进行。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立足汉语的学习主体——越南留学生本身,从学生对汉语言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背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特别重视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东南亚华裔学生是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学对象”,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群体特征;不仅与非华裔学生大不相同,而且也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华裔学生。学习者的群体特征是由于居住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华侨的人数占全世界华人华侨总人数的82.4% ①,而且华人移居东南亚时间最早、历史最久,海外华文教育也起始于东南亚。华人华侨普遍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十国华文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1997年12月2日至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新加坡、印尼、泰国、文莱、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特区等派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人数约150名。这次研讨会共收到教育论文三十多篇。从提交的论文内容及现场讨论,再加上各有关资料,可以看出东南亚10个国家的华文教育与华文教学的发展概况。越南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东汉时在交址就开办了教导汉语的学校。过去,越南人使用汉语主要是写文言文,不是讲汉语。一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由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移。越南统一后,形成学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在华泰国留学生求学过程中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和适应策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中国高校的教学体制、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教学环境,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汉语水平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因素都影响着泰国留学生的学习适应。为帮助泰国留学生更好地克服在华学习适应的困难,需要学校为泰国留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教师作为指导者给予泰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的建议以及泰国留学生自身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教育官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在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汉语学习者,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本文通过发现他们的学习者特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在10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测评教学效果,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来广西留学的东盟国家学生以语言学习为主.但是近年来,学习专业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留学生来桂留学的选择.因此,目前广西的东盟国家留学生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纯粹学习汉语的,这部分仍占多数;一部分是先学习汉语,然后选择专业的,这部分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发展势头猛,这与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也谈华文教育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近年来,世界“汉语热”在不断升温,海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来自海外的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背景相当复杂,这使得他们无论是在对汉语及汉文化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方面,还是在汉语学习的特点上,都明显地分化出非华裔和华裔两大阵营。非华裔学生中甚至还分化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阵营;华裔学生中则有以东南亚为代表的聚集华裔与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散居华裔的差别。事实证明,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宗教、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教育等方面的差异,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和分析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心理、生活环境、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文化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6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日益重视与加强妇女问题的教学和研究,不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设了有关课程或设立研究项目。人们之所以对妇女问题越来越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日益注意到妇女对东南亚社会的历史发展、经济成就和政治方面的重要贡献。妇女研究属于跨学科领域。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在东南亚的发展,保证了妇女研究在当地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马来西亚的妇女研究:马来西亚的社会科学家自60年代开始关注妇女问题。但这些学者主要是从文化与发展、农村贫困问题、城乡人口移动、工业化、新兴城市家庭和社会系统等角度来探讨妇…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已成为全球汉语国际传播效果最好的地区,而缅甸的汉语教学却严重滞后,成为东南亚地区汉语快速传播发展较慢的国家。本文概括分析了缅甸汉语传播的现状及面临的发展瓶颈,结合缅甸华人华侨所处的政治生态,提出三语学校是缅甸汉语传播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南洋研究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现了多学科、兼顾历史与现状、教学相长的特色。除了经济、历史、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主要学科外,南洋院师生越来越多地借重民族学、宗教学、金融学、人口学、语言学、管理学、图书及版本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侨华人。在侧重华侨华人现状研究时,仍继续关注华人史研究。在相关学位课程带动下,硕博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日益成为南洋院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南洋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呈现创新能力弱、文献单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既是国内文科重量化考核导向的结果,也与研究人员浮躁的学术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华商在东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中国具有同文同种的优势,具备了在东盟和中国两地投资创业的成功经验,因而东南亚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独具优势,参与积极性也更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东南亚华商在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尤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全面友好关系,同时也为海外华侨华人自身提供更为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资本理论来论述东南亚华商投资中国大陆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利用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东南亚华商早于西方资本对中国大陆特别是侨乡地区进行投资。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许多东南亚华商首先对香港进行投资,进而以香港为基地对中国大陆投资。东南亚华商成功地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实现了跨国经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联系的中介,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二战后,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华商在港企业造成了大冲击,但是大多数华人在港企业还是克服困难,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政府中小企业政策为主线,通过新加坡政府中小企业政策来透视1997~2008年期间中小企业变化和发展状况。尽管1997年金融危机对新加坡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但由于新加坡政府多举措的大力支持,新加坡中小企业在这10年中都得到较快的恢复并迅速发展,尤其是新加坡中小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对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促进制度变迁的动力除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股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力量之外,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及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也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变迁。本文探析经济全球化下东南亚国家经济制度改革与变迁的诱因,并以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贸易体制改革与变迁为研究案例,勾勒东南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变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商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投资者、桥梁和导向的作用。本文分析东南亚华商的经济实力、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及东南亚华商创业的中小企业及其融资方式,重点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法律环境及其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