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是点,幸福是线;快乐是树木,幸福是森林:快乐是音符,幸福是乐章;快乐是情人,幸福是亲人:快乐是分子,幸福是分母:快乐来得早走得快,幸福来得晚走得慢。快乐是幸福的元素,幸福是快乐的累积。人,不但要快乐,而且要幸福。  相似文献   

2.
幸福转型对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幸福系统的结构性紧张,还是消去幸福悖论的现实需要,都要求优化幸福系统,倡导幸福转型.即从物质幸福转型精神幸福、从结果幸福转型过程幸福、从消费性幸福转型创造性幸福、从个人幸福转型社会幸福、从非德性幸福转型德性幸福.幸福转型对大学教育的启示为:其一是遏阻物质主义蔓延校园,改良校园文化生态.其二是在批判消费文化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幸福文化,其三是倡导博雅教育促成大学生从职业人到幸福人的跃升.  相似文献   

3.
比较北欧、美国、不丹三种幸福形态并借鉴它山之石,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中国式幸福的"特色"、社会图景与构建路径,旨在厘清什么是中国式幸福,如何发展中国式幸福。中国式幸福是一种偏理性主义的幸福,经济幸福水平适中,国民幸福感较高,强调社会成员共创、共享幸福,物质与精神幸福相统一,注重幸福的简约与可持续,追求人民普遍幸福。中国式幸福由经济幸福、社会和谐、精神幸福、生态文明和身心健康"五维一体"构成其社会图景。构建以幸福为本的发展目标、提升幸福生产力、减少痛苦(不幸福)因素、培育国民理性健康的幸福观、营造幸福农村与幸福企业等,是推进中国式幸福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幸福与德性存在区别,在存在领域具有不同内容,因而我们无法用幸福消解德性,也不能用德性消解幸福;幸福与德性又具有密切联系,幸福是德性的目的,德性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这种联系表明两者是能够相互统一的,实践是德性与幸福两者统一的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论幸福本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英 《思想战线》2002,28(2):26-29
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 ,是幸福的主观本性 ;人的需求之满足和生存发展之完满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而幸福 ,是因为他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真实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都是真实的。幸福的真实性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相一致的本性。反之 ,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重大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虚幻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重大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是不一致的。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幸福是相对的幸福 ;不依主体而转移的幸福是绝对幸福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幸福始终是人们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随着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的热播,又掀起了关于这一话题讨论的热潮。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去体味、珍惜和追求自己的幸福?也许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但我们旬以从老大关于幸福的故事中去领会心中的幸福,从而,一起分享人生幸福、理解人生幸福、珍惜拥有的人生幸福。让幸福的面纱不再神秘,让真正的幸福降临我们身边,恩泽我们人类。以此为话题,本刊特别作了这期关于“幸福的理论与实践”的策划。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幸福的研究呈多元化取向,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关系幸福的新范式并进行了研究。幸福社会学重点关注的是幸福的实然状态,即实现的可能性。立足于社会关系的幸福实现有着以下拐点:由纯利己性幸福转向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幸福;由纯物质性幸福转向追求精神的幸福;由消极幸福比较转向积极幸福比较;由强调个人德性幸福转向建立社会德性幸福。新世纪中国社会进入了调整幸福社会关系的时代,由此幸福的经济建设转向幸福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志 《小康》2007,(11):83-83
"幸福江阴"是当地政府推出的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直以来,对于幸福的量化都是幸福研究者的难题。但江阴市对幸福的理解正在变得具体起来。2006年,在二十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偶尔吃上一顿饺子或穿一件新衣服,就会感觉幸福无比。如今生活富裕了,这些都成了常事,反而失去了幸福的感觉。幸福到底哪去了?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它并不与财富、地位、名气同步。当你生病住院时,觉得健康就是幸福;当你饥饿难忍时,觉得有了面包就是幸福;当你手头拮据时,觉得有钱就是幸福。然而,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他不一定幸福;一个什么都不起眼的人,他不一定不幸福。幸福需要用心去体验,每个人的幸福并不同。有人说:幸福就是成功,幸福就是得到,幸福就是没有烦恼等等,这些都是,又都不是。其实,幸福是一…  相似文献   

11.
幸福新论     
崔晖  ;张海涛 《前沿》2014,(15):62-63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念。本文试图对幸福概念和幸福结构作出新解,其次尝试着回答如下问题:如何获得幸福?个人幸福和社会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幸福文化是指一种以幸福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幸福观为主要内容,以贯彻正确的幸福理念而形成的科学合理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国不断推进幸福文化建设.纵观我国幸福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得出幸福文化的内在意蕴是具有幸福的文化内核、开放的文化品格、先进的文化特性与和谐的文化本质.我国以幸福、开放、先进与和谐为要求的幸福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发展,迎来了幸福文化的大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幸福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娜 《求索》2011,(1):110-112
在当代美德伦理学那里,幸福被解读为一种完满的美好的整体生活,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渴望幸福的,人活于世,幸福是其最完满最理想的归宿。当代美德伦理学是在生活整体的层面上设定幸福的内涵,理解幸福的意义的。而对于人们追寻幸福,把握幸福的方式,当代美德伦理学认为,应该采取逆向追问的方式,来判定哪些价值是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幸福,最重要的是合乎美德的实践活动,运气则是处于边缘位置的。  相似文献   

14.
触碰幸福     
<正>"幸福"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议话题。对于国家而言,提高人民幸福的着力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幸福是什么,如何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幸福,是我们要思考的。对于经历过灾难苦痛的人来讲,幸福就更有了另一层深刻含义。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如不经历困难险阻、没有经历过紧张情  相似文献   

15.
感受幸福     
幸福是一种人生感受,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目标。幸福者不会空虚、迷茫、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幸福者健康、安详,乐现、旷达。脸上常常呈现着悦人的光芒。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感受不到幸福,那他的人生是残缺而悲哀的。  相似文献   

16.
丁心镜 《前沿》2009,(8):24-26
马克思幸福思想认为人的需求是人的本性需求,劳动创造实践是需求满足的保证,幸福是分层次的,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辩证统一是科学幸福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幸福观的最高价值追求。要以马克思科学幸福思想建构高校德育,对高校践行幸福观教育的方法进行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7.
感悟幸福     
如果您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您思考过幸福的真谛吗?常听有人说:“我太不幸运,我没有……没有……”也常听有人说:“他有……他有……”朋友们,难道别人拥有的幸福,你真的没有吗?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可现在大多数人仍在报怨自己不幸福,那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幸福的双眼。幸福是听到暮晚天际掠过飞鸿的鸣叫;幸福是在月光如水浸漫的庭院中休憩;幸福是看到满坡黄花中迎风少女的笑靥;幸福是领略到杨槐花宛如漠漠飞雪般散落的宁静;幸福是你被雨丝中袅袅升起的红油伞纸所遮避……现实生活中有两类人很难找到幸福。一类是“聪明人”,他们嘲笑幸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天下·调查     
《创造》2012,(1):7-7
加拿大菜杰市场调查公司日前公布该公司一项关于全球58个国家的“幸福指数”排名的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全球53%的人感到幸福,13%的人表示自己不幸福。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幸福指数高达85,是最幸福国家;最不幸福国家是罗马尼亚.指数为-10,也是唯一幸福指数为负数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把民生幸福摆在第一位,通过依法履职,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把幸福写进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要问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幸福是什么?被征地农民说——幸福就是老有所养2011年12月7日,南通市政府召开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养老  相似文献   

20.
亢雄 《思想战线》2012,38(1):105-109
旅游是人的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因而对人的幸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旅游的本质应该是人追求幸福的一种活动,这种幸福源于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体验是为了幸福并且可能实现幸福。旅游幸福研究对学科、旅游实践以及旅游者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可以对旅游幸福做全面的考察和探究。旅游幸福研究的根本归宿就是"为了旅游者的幸福",这也是旅游所应担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