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后世记住司空图先生的,是他的那部《诗品》.殊不知,司空图先生还是一位可歌可泣的隐士.读者上帝可能发问,可歌可泣向来形容英雄,与隐士有什么关系? 司空图先生生在大唐末世,亲历了种种令人悲恸欲绝的历史事件.朝廷内部污浊不堪.宦官集团左右朝政,搬弄是非;党争不断,为了一党私利,罔顾国本;藩镇军阀虎视眈眈,不再服从中央政府的号令,尾大不掉;朝廷外部惊天动地.各地民变风起云涌;有黄巢者,揭竿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势埋葬李唐王朝;情况更糟糕的是,朝臣与起义军相勾结,藩镇拥兵自重而不顾中央政府的安危.如此,大唐帝国焉能不倒?  相似文献   

2.
雷有邻是宋太祖时期的官二代,他老爸雷德骧曾官至御史中丞.雷德骧性格耿直,脾气暴躁,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因此宋太祖给了他一个御史的职位,也算是人尽其才.雷德骧对官员们的违法乱纪行为盯得很紧. 赵普时任宰相,且与宋太祖关系匪浅,这样一位政坛大佬,有时犯点错误,或是搞点腐败,宋太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事们更是没人敢说,而雷德骧偏偏要和赵普死磕.开宝元年(968年)十月的一天,宋太祖召开办公例会,雷德骧从队列里走出来,列举了赵普腐败四宗罪:干扰刑事审判;倚势强买民宅;聚敛财货;收受贿赂.并且每一条都证据确凿.  相似文献   

3.
致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内部的矛盾。构架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其兴衰由构成生产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工具、人口三个要素制约,其中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口是最活跃的因素。综观中国封建社会曲折交叉,螺旋式的发展轨迹,究其实质是生态系统的平衡-功能紊乱-崩溃-恢复-新的平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政治经济系统的恢复-鼎盛-危机-新的王朝-恢复的过程。生态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导致政治危机与王朝的更迭;周期性的震荡使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4.
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皇权统治,北宋政府采取了许多经略措施来维护西北的边疆安全.其中北宋后期王韶等人的经济开发成效显著.他们实行屯田、营田等土地开发方式,在西北地区引入内地先进的水利技术和稻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他们设置市易司,发展经济贸易,运用经济力量维护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他们的经济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族际融合和社会发展,增强了西北民族对北宋王朝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宋王朝是一个经济力量向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渗透的朝代.  相似文献   

5.
黄波 《各界》2010,(10):60-62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是个疑案。野史有太祖为其弟赵光义谋害之说,一则宋人笔记也记载,太祖死后,皇后本来要召见进宫的是四子赵德芳,但最后来的却是赵光义。  相似文献   

6.
傣族土司制度历史是傣族政治、法律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历来都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从傣族这一制度的历史线索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傣族在长期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作为有着特殊民族社会生活、文化、历史特点的一员,土司制度是傣族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它有着傣族自己民族的特点.而在另一方面,傣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和中央王朝的强势政治因素影响,在傣族土司制度的历史变迁进程中有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兼并,就是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并入自己的国家或把别人的产业并为已有.兼并自古以来就有之,在原始社会里,有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兼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有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王朝与王朝之间的兼并,也有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地主与地主之间的兼并.而经济上的兼并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则是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形成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商品生产者为了取得有利的产销条件,在各个方面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胜利,另一部分企业失败直至被获胜者兼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兼并,具有"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的性质,这种兼并的结果一方面促  相似文献   

8.
汉朝、唐朝在我国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外交,这两个朝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两个王朝之所以兴盛,从政治上讲,当时的统治者比较英明,前者如汉武帝刘彻,后者如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后的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采取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潮流的经济、政治措施;从文化上讲,当时的先进文化为汉唐王朝的繁荣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王者觉仁 《各界》2013,(8):57-59
盛唐公司CE0李林甫为增强“内部人控制”而施行的“胡人为边将”人事之策,为数年后的那场组织变局埋下了一条最致命的导火索——“安史之乱”操盘手安禄山正是借藩镇之势迅速做大,并发动了一场改天换地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5)
本文以历史军事地理的角度就宋太祖平定李筠之乱这一军事行动进行论述,讨论当时双方所面临的军事形势、上党地区与华北地区的交通路线以及双方对上党地区地理形势的认识和利用。揭示上党地区特殊的军事战略价值以及地理环境对战事的影响。认为地理环境是古代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工具,能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的一方,更有机会夺取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北宋前期,宋廷对吐蕃的招抚发生于宋、夏、蕃三者错综复杂的争夺形势之中。北宋对吐蕃的招抚具有军事、经济、政治综合经制的鲜明特点,"抚而有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宋王朝招抚吐蕃所具有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却规定着宋蕃关系发展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12.
王惠燕  卞雪华 《学理论》2012,(1):101-102
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在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代中国可以说是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然而周王朝能够屹立不倒800余年而获得瞩目成就,周朝的国家福利功不可没,他究竟有何优势,将通过周王朝的国家福利分布特点及其所体现的古代福利价值观来分析周王朝的福利优势之处,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福利文化分布以其在价值观念上给予当代中国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北齐高氏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共历六帝,28年.高氏一门彷佛中了魔咒,王朝短命,君王昏暴,几代帝王都没有活过40岁.大概是天谴吧.也有历史学家分析高家患有家族性遗传精神病,代代相传,不能自控.一个比一个接力赛似的为所欲为的荒唐悖逆、乱伦、淫荡、嗜血,贯穿了这些帝王们的全部人生.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开国之君创业艰难,但亡起来却很容易.建立一个王朝需要众多努力,而毁掉它,办法却大致一律.夏、商的亡国之君夏桀、商纣王也不外于此.这两个人的亡国之道大致有三:一是暴虐残酷.夏桀无道,“暴戾顽狠,残害百姓,天下颤怨而患之”.商纣王更甚,“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殷本纪》,下同).这样做的结果是民有不堪,天下叛离,说道:“是日何时丧?予与汝谐亡!”  相似文献   

15.
黄澄 《学理论》2012,(7):127-128
按照原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金上京是女真族建立的大金王朝的第一个国都,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本文从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金上京的形成与发展,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道学以道为最高范畴,以究天地人之际,通古今"未来"之变为己任,贯通儒释,融会百家,堪称古今中外之绝学.道学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学问,是"中国文化的根砥",它以独特的方式探求历史变化和王朝兴衰之理,以"天人合一"的诉求确立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友善的关系.弘扬道学精华对于实现"与民休息"的治政方略、对于抵制邪教的侵蚀、对于消解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论赵匡胤王玉章珍珠滩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史论家,著作甚丰,尤其是他在70岁以后所著的《读通鉴论》和《宋论》,文采华赡,议论精辟,至今为人爱读。他在这两部著作中论述了几十个皇帝,最推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他称赞赵匡胤“一人之泽...  相似文献   

18.
鸣弓 《各界》2008,(3):42-45
三   从三国两晋经南北朝隋唐到五代十国,战乱频,分裂久,王朝变幻有如走马灯,亲历亡国之痛的后妃甚众,只能举类型,选代表性人物.   ……  相似文献   

19.
历代中原王朝征取藩国质子入朝,都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政治训练.中原王朝对质子的政治训练,采取威德并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这些手段可分两类,印刚性的包括:法律的手段、战争的手段、警示镇慑的手段等;柔性的可分为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激励手段、和亲手段等.  相似文献   

20.
史陈 《各界》2008,(9):53-56
历史上的刘皇后颇富传奇色彩,她原是个花鼓女,偶然的机会当上了皇后,此后的一生与宋朝的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对北宋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氏本名刘娥,太原人.父亲刘通曾任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征伐太原时死于半途,刘家自此衰落,流落到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