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颖 《长白学刊》2013,(2):109-112
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实施效果有着较大不同,制约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并进一步加剧了各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吉林省和发达地区的代表浙江省,二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发程度、产业结构和金融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货币政策效应呈现出明显差异。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央银行可在统一货币政策指导下,对再贷款、再贴现、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作适当的区域化调整。  相似文献   

2.
何慧刚 《求索》2005,(3):19-21
M-F模型是蒙代尔和弗莱明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用于分析开放条件下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工具,被称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M-F模型表明:小国开放经济中,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当前,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运行效率存在多种制约。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11,(2):14-16
本文引入货币政策转向虚拟变量,通过对2004年7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的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在加强,存款准备金对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作用较小,危机中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其有效性程度不高,长期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应当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降低存款准备金影响时滞,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谭辉雄 《求索》2008,(4):33-35
本文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综合分析了公众信心、商业银行的逐利行为以及货币政策时滞影响下的市场博弈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影响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主要原因,为如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于辉  王岩 《前沿》2005,(4):63-66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实践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组合。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但效果差强人意。鉴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笔者认为深入分析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低下原因,对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界定了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定义,接下来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并深入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茹兰、张晶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区际经济差距问题也日益加大,这种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性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和紧缩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结合起来,来考察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力,有助于研究货币政策对区际经济差距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性是社会经济运作的普遍环境,货币政策决策者在面临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选择,这是各国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从模型不确定性、参数不确定性两大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外货币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理论综述,旨在构建不确定性框架下的货币金融政策模型,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以防止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大的经济波动,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要合理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减少贸易顺差。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要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根据经济运行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货币政策取向姜作培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  相似文献   

10.
青政办〔2006〕118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功能的正常发挥、提高经济金融整体竞争力、确保经济金融安全、提高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吸引资金流入、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机制,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刘晓星 《群众》2017,(14):44-45
近年来,我省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总体来说取得积极成效,但金融与实体经济仍存在诸多某种程度的不相适应,必须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完善我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贷款结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特征及问题:一是住房贷款增速过高,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放缓,信贷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缩紧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流动性。二是中长期住房按揭贷款比例偏高,短期经营贷款比例偏低,不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三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偏高,高不良率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埋下隐患。四是贷款区域结构固化,金融支持苏北地区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12.
谢业祥 《理论月刊》2003,(10):55-57
近年来,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出发,阐述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传导机制存在阻滞,其实质是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地从金融领域传递至实质经济领域。因此,要求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适度放松金融监管、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应是基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10,(24):5-5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常春水  宿桂红 《人民论坛》2012,(35):252-253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完善经济秩序,恢复经济增长,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严峻课题。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盟均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通过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和欧盟的货币政策选择,剖析其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旨在为中国货币政策选择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邵皖宁 《江苏政协》2010,(12):50-5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呈现持续宽松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流动性泛滥问题给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有效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现实问题。一、流动性管理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的政治分析杨龙货币政策与物价政策是国家控制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动,政府可以调控经济发展的速度;借助物价手段,国家可以稳定经济,调整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管理。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中央银行增...  相似文献   

17.
解之诚 《创造》2011,(3):66-67
宏观之下,云南经济将会出现特殊的亮点,工业、农业、旅游业、生物资源等齐头并进,这些无疑是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云南处在桥头堡的前沿位置,如何利用地域优势,如何在宏观政策之下保持经济的稳中求进,"十二五"云南的经济的落点何在?  相似文献   

18.
于辉 《长白学刊》2005,(2):61-63
开放经济对中国货币政策将产生诸多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制约;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次地位发生变化;有效货币政策工具缺位;货币供给、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将更为重要,等等.因此,中国货币政策应从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汇率市场浮动范围、确立有效货币政策工具、重视外资投向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作出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8,(5):73-73
适时微调货币政策 报告没有提及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仍然称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合理把握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强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平衡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对基准收益率曲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估计出的基准收益率曲线数据,实证分析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国超额准备金利率对基准收益率曲线产生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超额准备金利率对较短期基准收益率曲线斜度有较小的反向影响,对较长期基准收益率曲线斜度有较大的反向影响。当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超额准备金利率)时,其结果是使长短期即期利率之差变小,基准收益率曲线变得平坦。因此,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是货币政策态势的重要体现,央行可以通过基准收益率曲线及其变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引导和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