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观点集结     
<正>在房价高位运行和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放任房价继续高增长,将进一步累积泡沫化风险;房价下跌又可能损害房地产及相关领域投资,引发金融风险……由于缺乏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分化,部分城市因土地价格上涨过快面临较大的房价上涨压力,2014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取决于政策选择与实施,调  相似文献   

2.
<正>调查结果90.4%受访者认同房价击鼓传花、泡沫必将破裂,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化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对未来三年内中国房价的走势,34.0%受访者"看涨"房价,50.4%受访者"看跌"房价80.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房价对家庭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39.2%受访者选择"沦为房奴",13.9%选择"买不起房,只能租房"53.2%受访者认为"如果中国房价泡沫破裂,房奴将是最大受害者"51.1%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难敌土地财政诱惑"是房价上涨过快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人们最关心的房价,看涨者有,看跌者也有。不过持"微涨"观点者更众。中金公司、天风证券、东北证券、中投证券等多家券商机构更是一致认为,2018年房价在全国范围内将有所上涨,但幅度不会大。  相似文献   

4.
视点扫描     
《新疆人大》2010,(8):2-3
房价的"特区效应"暗藏隐忧自喀什地区设立特殊经济开发区的消息传出后,内地炒房客蜂拥而至,喀什市房价一路上涨。从今年3月到现在,房价平均上涨了20%-30%,其中商铺涨幅达30%-40%。房价的"特区效应"暗藏三大隐忧,如得不到消除将影  相似文献   

5.
学学德国的“法治房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百亿欧元的"海外炒房团"也难以撼动德国稳定的房价。这种房价才是公平合理的,群众才能买得起房。  相似文献   

6.
白明 《创造》2012,(2):78-78
2012-02-08从长远来看,依靠调整分配机制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的增长速度在较长时间内快于房价的上涨速度才是长效办法。国家之所以要对房价进行调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近些年来的房价高,实在是高,老百姓买不起房,依然居者无其屋。在居高不下的房价中,不可否认有实实在在的"刚需"拉动,但更不可否认,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房价中具有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6)
<正>泡沫的提法反映了目前政府对房价,尤其是对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担忧。不过,政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面对房价增长,不是打压,而是稳定,要做到平稳健康发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排在了2017年工作重点的第4条,这也是继2015年之后第二次把房地产列入工作重点,并且改变了之前"去库存"的提法,给出了这样的最新定位。怎么理解这句话,在我看来,这就是在强调房地产的居住属性,限制投资投机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 杭州的房价之高在全国是出了名的。杭州打出了"创业在杭州"的口号,也出台了提供住房补助等引进外来高级人才的政策,但过高的房价仍然吓退了许多"创业英雄"。生命中不能承受房价之重杭州想打造"IT杭州"、"软件杭州",不少公司在杭州安巢扎营。一些公司为筑巢引凤,答应给某些人才30万元人民币的安家费。但是,当"人才"们面对杭州动辄每平方米一两万高价的房价的时候,发现光房子就得支付一二百万!虽然他们会有10万左右的年薪,但算下来  相似文献   

9.
张亚雄 《小康》2013,(9):80-81
经济社会的发展总能找到类似的历史节点,因此,从略有超前的台北,可一窥北京房价的"未来"。这几天有学者预测北京的房价25年后将达到80万每平米。这样的论调对于神经几近麻木的北京人民来说已经不再有大刺激,因为长期以来,无论在什么场合提到房价,立刻就会引发周围的讨论。房价,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相似文献   

10.
房价是否应该成为CPI统计中的指标.一直争议不断。近年来.不断有专家提出,CPI中不体现房价是不应该的:在今年的奎国“两会”上.致公党中央也呼吁将房价纳入CPI指标体系。对于这些声音,统计部门一再地重申房价不纳入CPI的统计是“国际惯例”。我国的CPI统计中该不该加入房价因素?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房价因素早就包含在中国的CPI中了。  相似文献   

11.
孙瑞灼 《乡音》2011,(6):20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方政府在一季度前向社会公布当地房价调控目标。离这一大限还有一周之际,许多一线城市依然保持沉默。据粗略统计,目前已有39个二、三、四线城市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其共同点就是未见降价,反见"涨"声,绝大多数城市将当  相似文献   

12.
荐书     
《创造》2010,(8):113-113
《好泡沫还是坏泡沫》 《好泡沫还是坏泡沫》:发掘中国经济重生之策 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每一个人都在关心房价。房地产市场以及中国经济是否有泡沫?如果有,这泡沫是好是坏,何时破裂,如何应对? 本书以中国房地产泡沫为中心,详细梳理了近十年来中国经济泡沫化的历程,探究房地产泡沫与中国经济的内在联系,全面而又不失系统性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全景画卷。  相似文献   

13.
房价,离老百姓太近了;你们的狂赌,离老百姓太远了。据《南方都市报》8月5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日前在《中国房地产报》发表文章,表示如果深圳房价一年内下降,他将在南方都市报用整版篇幅向市民致歉。深圳地产研究人士"牛刀"闻讯,要与他狂  相似文献   

14.
舒富民 《小康》2013,(9):59
房地产调控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城市化人口流动的趋势及城市定位,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及人口流动规律增加土地供应在十年房产调控的打压下,中国房价却越挫越勇。2013年上半年"国五条"高调入市剑指房价下行,然而半年之后,7月全国房价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北京尤以18.3%的涨幅居首,"调控"俨然成为房价的助推器,然而反思历次房产调控,房价越  相似文献   

15.
徐文政 《群众》2010,(4):29-29
<正>今年"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稳定房价四项措施中的第一条,可以说是颇有深意。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何以能稳定房价?把这个问题理清了,对各地基层政府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煦 《小康》2019,(10)
正此前,燕郊一直被视作北京房价的"晴雨表"。受北京副中心以及房价猛涨的影响,燕郊房价一路飙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后因限购,极其敏感的燕郊房价急转直下,而今房价又仿佛"入春"。坐上了"过山车"的燕郊楼市真的迎来了真牛市吗?1月19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挂牌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京市新行政中心相距十公里的潮白河对岸的燕郊突然沸腾起来。一月份,从三河市政府公布的最新一期商品房预售项目及价格来看,燕郊港中旅海泉湾项目二期单价在2.4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房价下跌对中国经济有两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增加金融风险。也就是说,房价下跌对消费、投资、实体经济有正面的影响,对银行安全和地方债风险有负面的影响。为使经济"脱虚向实",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应严控房贷和地方债规模,从而将房价下跌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住房市场调控面临"松"与"紧"的两难问题:政府调控过"松",容易导致房价增长过快,影响民生;政府调控过"紧",房价下跌,又或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等。住房市场调控之所以出现这一两难问题,在于住房市场发展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多重目标,但房价调节机制失灵使调控政策难以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房地产领域过度投机带来的高风险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调控政策的后果,住房市场推动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重任仍然没  相似文献   

20.
罗屿 《小康》2012,(12):76-77
正"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这是三年来人们对"房价"关注度的首次下降,在"限购时代"开启的第三年,租房族与购房族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着快乐与无奈越临近年末,林凯的心情也就越轻松。对这个10年前贷款买房的"房奴而言,他的生活并没有像"房奴"这个词语所定义的:影响生活质量。在他看来10年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典型城市的房价涨幅,已远远超过工资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