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带一路"构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借助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遗留下的丰富资源,建设性地回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是面对世界发展困境、世界历史力量转移和世界秩序重构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等联通起来,是连接世界多元多样文明的纽带。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也是负责任的参与者和有担当的行动者。追溯"一带一路"产生的历史渊源,阐明互联互通的精神实质,深入挖掘"一带一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对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举措。共建"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将有助于形成一条多元文化深入对接的文明大通道,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文明动力,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世界经济合作的共赢之路,更是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理解交流的和平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从全球视角认识和应对不同文明的差异,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借助"一带一路"的实践平台,中国提出的新文明观以其极大活力有力地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明互鉴与人类社会的演进相生相随,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昭然可见。"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是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过程。毋庸置疑,"文明互鉴"作为一种客观应对世界文明格局走向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前行,引领沿线各族人民迎接"美美与共"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读书     
<正>《"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王义桅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49.90元国际问题专家对"一带一路"的权威解读本书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的著作。书中指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地缘风险、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突出强调了丝路精神的传承和引领,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超乎预期的发展进度和早期收获,又一次开创新性地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新思路,同时明确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建成"一带一路"经济带,需要建成一个拥有自己的文化圈、文明圈的"文化强国"。中国要清晰、独到地表述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看到中国价值和中国梦。无论是搞文化强国项目,还是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12)
<正>"一带一路"这一跨地域、跨文明、跨行业的伟大建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外投资安全与建议、多渠道布局战略资金、文化产业如何转变新模式等,都将在未来"走出去"的过程中被慎重考量"一带一路"倡议包括国内18个省、覆盖沿线60多个国家、横跨三大洲、囊括大概46亿人口、融汇几大文明。这一跨地域、跨文明、跨行业的伟大战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安全与建议、多渠道布局战略资金、文化产业如何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必将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文明的封闭隔阂,阻碍了世界的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要注重文化投资,更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时机,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指导我国对外文化投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我国与周边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有力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中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开放,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世界跨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文化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0)
<正>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开幕式。上午9时,习近平在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3.
正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许耀桐:"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专题内容宏大、气势强劲。或许我们会质疑,普洱市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地方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挨得上吗?如果真这样想,那是低估、小看了普洱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价值。现在,有这样一个契机来探讨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东来西往的丝绸之路均与文化交流有着不解之缘。今天的"一带一路"不仅需要文艺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睦相处、民心相通中发挥情感纽带的作用,而且需要文艺走在"一带一路"的时代前沿,为新时代留下文明的丰碑和文艺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全面开放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各国共享现实的发展利益、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合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包容、生态文明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社会责任共同体和生态环境共同体,最终塑造休戚与共、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正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可称之为最普惠的社会民生事业和公共产品。如我们能够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以健康为主的合作项目,必将得到沿线国家的拥护,形成"健康外交"、"民生外交"、"绿色外交"和"科教援助与经济回报"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健康和谐之路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加大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健康支撑,积极打造"一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5,(7)
<正>走过千年时光,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带去了文明和美好、繁荣和梦想;纵览当今世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纽带和桥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展望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战略举措。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建  相似文献   

18.
经济繁荣与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超越经济繁荣与发展,最终指向文明的存续与勃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更凸显出"一带一路"这份发展蓝图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对丝路文明进行了阐释,揭示四路沿线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相互包容,共同铸就了丝路文明和丝路精神,阐释了民族宗教文化软实力对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是了解一个人、一个民族和国家最好的心灵钥匙。"一带一路",需要语言先铺路,唯有语言互通,政策才能沟通,贸易才能畅通,民心才能相通。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先导工程、民心工程、智慧工程,以语言互通为媒介,不仅可以让语言无国界,更可以让世人心相通,让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