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社区文化认同机制三个理论假设和乡村旅游新业态三个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基础上,就乡村旅游新业态相关理论与社区文化认同机制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旅游新业态演进路径总体看呈一条上升的螺旋曲线,其指向为村民对旅游乡村社区新文化的基本认同。结合目前乡村旅游建设实际,探索提出产业融合与文化创新双驱动,推进乡村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尊重原住文化,合理规划开发,形成高效乡村旅游新业态空间结构;加强人才建设,激发"新乡贤"精神,发挥其在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和发展中的带头作用;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全面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体系等符合文化认同机制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加速了旅游信息化的进程,在线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业态。网络环境下,旅游供应链的构成要素、结构模式和驱动机制等核心问题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线旅游服务商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逐步被确立,以其为核心企业的旅游供应链主体间形成了新的契约关系。论文构建了以在线旅游服务商为核心的新型旅游供应链结构模型,提出了以游客为中心的"牵引式"运作方式,解析了其内在的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和游客流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旅游的耦合发展是在复杂机制作用下的综合动态过程,从社会学视角解析其发展机制,能够深刻反映出旅游的文化属性,以"社会互动"促进耦合过程,以"本真现象"保护特色文化,通过"体验经济"打造创新产品。通过社会学的理论探索文化和旅游耦合的产品模式,能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寻求理想的途径,"旅游体验模式连续带"以旅游体验的深度差异将旅游者分为五种类型,其对应五类旅游产品模式,而现实社会中,理论假设的五种模式并非都对应现实的旅游产品。对特定地区的文化与旅游耦合模式的研究需要结合地域文化,同时应用"旅游体验模式理论"分析多种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合理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与旅游耦合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4.
邵玩玩 《今日浙江》2021,(21):48-49
文化如水,可知来处;文化如光,点亮思想繁星.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这是一项浙江文化事业、旅游产业发展的'筑基工程'.通过文化基因解码来描绘把握'文化力量',通过建设文化标识来探索推动'构建新格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说,"通过三年左右时间,挖掘、研究、阐释优质文化基因,构建全省文化基因库,推进其转化利用,使之成为浙江文化标识,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高地、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的落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GZ0220210009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穗府办规[202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反映。2021年7月1日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进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6.
陈德贵 《政策》2011,(9):52-53
2009年7月29日,"随县"恢复建县。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活县"作为主战略,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业发展委员会,围绕"将炎帝神农文化打造成第一文化品牌,构建华中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的战略目标,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可以构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鄂西圈"8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各地区应制订相关政策,推进旅游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旅游竞争力转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旅游后现象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后现象是因旅游产业生命周期、旅游产业波动以及旅游运行规律等因素导致旅游业退出,进而对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等旅游利益相关者产生一系列影响和伴生现象的综合表现.运用旅游后现象理论对"后黄金周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彻底取消黄金周是不经济的,黄金周制度的根本问题不是其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人们对黄金周和后黄金周的管控能力问题.在此基础上.黄金周制度发展的趋势是其设计要确保旅游业运行波动减小,运行平滑化,降低旅游系统内耗.实现顾客价值和产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旅游发展应该明确三个定位:一是产业经济定位,即旅游在其相应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位置,比如毕节地区"后续支柱产业"的定位。二是产业特征定位,即旅游产业有别于其他区域的发展主线及其品牌方向。比如贵州省"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大省"的定位。三是旅游形象定位,即旅游产业立足于市场目标的一定时期内的总体形象定位,比如贵州省"文化千岛、生态贵州"的定位。这通常是行政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该完成的任务。本文拟就毕节旅游形象定位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基于文化经济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经济指标体系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指标体系,并将二者用数学方法进行协同分析以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内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需要政府通过具体的产业集群政策进行协调和引导。产业集群实质上是一条或数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的局部集中,构建以供应链为主体的"单链合作,多链竞争"的网络结构有利于集群的升级。在集群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上下游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系统,有利于实现集群内外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求索》2013,(3):26-28
对供应链问题研究的不足尤其是对其稳定性问题研究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国内与供应链相关的企业发展不够稳定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国内某超大型物流类企业为例展开了此次研究。整个研究采用自主构建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方式展开,该分析方法是基于Gram-Schmidt原理、供应链理论、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构建。通过将自主构建的理论分析模型具体应用到实证对象,为该实证对象提升供应链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供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东文学旅游资源承传久远,数量丰裕类型多样,广布于全省诸多区域。在国内旅游产业由大众观光游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时代语境中,深入挖掘山东文学旅游资源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及审美内涵,实施整体性规划设计与开发,遵循建构主义真实性原则,将真实性文学地方与社会建构结合,构建"文学山东"旅游空间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拓展山东省作为"文化圣地"之内涵、丰富山东地方形象和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深入调研农村旅游资源现状,对现阶段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文化效益,凸显地域旅游特色,采用"互联网+农村旅游"模式,为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旅融合"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祝伟 《重庆行政》2021,(2):99-101
推动文化空间生产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括文化的产业空间、物质空间及社会空间三种空间生产维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规划部署.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新时代推动中国文化空间生产的现实载体和平台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空间生产模式.2021 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渝东北文旅深度融合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实抓手及战略支撑.通过文化空间生产可以为审视渝东北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视角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准格尔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挑战(一)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了多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推动。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国务院就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近10项。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明确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18.
刘训华  ;王兆峰 《求索》2008,(9):78-79
产权保护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区域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产权保护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湘西民族地区分析了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保护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产业是通过旅游推广宣传,以文化内涵为内容,吸引国内外旅客到北京体验消费,带来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推动创意,再从而提高对国际的文化影响力。北京要把握机会,构建和打造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全方位、多层次、跨行业的角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陶犁 《思想战线》2012,38(2):99-103
"文化廊道"作为我国线性遗产区域整体性开发保护的概念而提出,与"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的核心理念相近,但在时空构成、学术内涵及在我国的现实性开发领域有其特色。"文化廊道"是一种新的线性遗产区域旅游开发思路和方式,一方面可以创新遗产区域保护和开发途径并发掘其多元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对线性旅游产品最深刻的表现形式,"文化廊道"的旅游开发可以在地域差异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旅游开发思路和模式。该问题在我国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深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