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涛 《桂海论丛》2002,18(2):50-52
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主义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09,(3):95-96
徐艳玲、龚培河在《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全球化背景的矗立,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可能;基于全球化背景,中国的社会主义才彰显中国特色;着眼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才愈加鲜明。全球性多元化与我国本土化发展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实现了后发性与超越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视域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 ,也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把握机遇 ,应对挑战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可贵的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借助全球化大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毋庸置疑的政策方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全球化的简单追随者或被动参与者,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全球化观。和谐世界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矛盾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历史产物,又是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安全保护、体制创新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才能建立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全新的“全球化参与模式”,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命运、价值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经济全球化的每一次发动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孕育了生机和活力 ,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也提出了挑战与考验。了解经济全球化 ,主动参与全球化 ,认识社会主义价值因素的增长 ,关注当代社会主义的命运 ,对于更好地建设、巩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红卫 《传承》2010,(3):42-43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晶,但它绝非与社会主义相悖。全球化的每一次发展都与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同全球化相联系的进程中,成功地开创出一条全新的战略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反全球化都有密切关系。社会主义始于全球化 ,全球化终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进程与全球化进程同步。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可贵的机遇和条件 ,社会主义只有在全球化进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反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契合因素 ,它给社会主义复兴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力量和外在环境。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一矛盾统一体 ,社会主义要把握二者的有利、有益因素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化发展进程处于关键的历史档口,以往的全球化进程都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而目前的全球化新进程主要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共同推动,由此改变了以往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化意涵,正是针对目前全球化新进程的理论思维。从其形成的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时代潮流助推全球化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应对等因素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化背景。从其全球化意涵来看,主要包含"全面开放"、"合作共赢"和"休戚与共"的具体内涵。同时,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化特色的具体体现。从其全球化贡献来看,主要表现为:推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推进全球化性质的进步,实现全球化理论的突破,体现全球化的实践功效。  相似文献   

10.
余卫国 《理论月刊》2005,1(4):17-20
邓小平全球化战略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为根本出发点,贯注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辩证思维精神,是以全球化系统思维、全球化大局思维、全球化主体思维为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全球化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也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要求。它的成功实践在引导中国顺利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同时,又有效规避了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维护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利益和安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双重任务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独立,获得发展的保证。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命力的关键是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这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晶,但它绝非与社会主义相悖.全球化的每一次发展都与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同全球化相联系的进程中,成功地开创出一条全新的战略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本文仅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将会有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刘雪莲 《长白学刊》2001,19(1):23-26
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各国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必然处于世界的普遍联系之中。中国的政治发展也毫不例外地要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民族的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这样三个前提下进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中国的政治发展都无从谈起,这是重要的原则性问题,不可轻言放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迅速融人世界经济轨道的过程是与提出并实现“一国两制”方针同步完成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两个重要决策;“一国两制”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实现新时期三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给全球化作出了新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概括分析国内外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文章从哲学的视角对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作了多方位的界定,对全球化进程作了哲学的反思和辩证的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作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认为中国必须跻身于全球化进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为背景、以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为基础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通过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探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党员培养问题可以使我们在新时期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当今世界的潮流 ,要抓住机遇 ,必须在 2 0多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思维方式 ,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同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必须在思维方式上作出充分反应。以经济全球化进程为真实背景的全新的社会主义思维的形成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庾虎  罗展鸿 《传承》2013,(2):36-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时面临着全球化浪潮与中国全面发展这两大环境,全球化浪潮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而中国的全面发面既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又是现代化革新之路的动力。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无法脱离现代化,也必须从现代化的当代历程中找到定位。这种定位就是发展、平等、联合。其中,社会主义繁盛的手段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是平等,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