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地带考     
一、中部地带的基本涵义与地域范围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中部地带。东西意义上的中部地带由于“梯度论”的实施而广为人知,是公认的也是一般所指的涵义;南北意义上的中部地带目前还限于学术探讨,但由于这种划分方法准确刻画了我国南北方向上的明显的区域差异,所以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东西意义上的中部地带   按照 80年代中期国家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东部地带包括沿海的 12个省、区、市,西部地带包括原西南和西北 9个省区,其余属中部地带。因此,中部地带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和吸收外资额分别仅占全国的3%和10%,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日前在主持召开“中部崛起”商务工作座谈会时认为,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郁  杨培林 《西部社会》2002,(12):19-20
我国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一直是西部多,东部次之,中部最少。1953年的“一普”,西部10省区回族人口184万多,比东中部之和还多,占到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52.12%;东部12个省、市、自治区比西部少了近一半,为93.82万人,但比中部要多近20万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比重也比中部高5.32个百分点。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西部回族人口已达572万多,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高达58.28%;东部回族人口突破200万,达到209.86万人,分布比重虽比“一普”少了5.19个百分点,但比中部要高1.03个百分点。诚然,中部只有9个省区,回族人口在“五普”已接近200万,应该说,总量可谓不少,只不过相对于西部和东部而言,从占全国回族人口比重看,称其“少而小”。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由东到西的三个梯度地带,每一地带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最近,我们就中部地带偏远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湖南省零陵地区进行了调查。我们认为,这个地区的经济虽然基础薄弱,但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发展的潜力很大,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5.
<正>新亚欧大陆桥贯穿我国东、中、西部10个省(区),横贯10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辐射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7%,人口约4亿,占全国的30%,是我国市场通达面最广的地带,经济互补性强、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是搞好亚欧大陆桥区域中的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天津港在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真正实现中央对天津滨海新  相似文献   

6.
一、湖北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水平相对滞后。2011年湖北省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3.55%.落后于中部地区的河南和湖南两省。  相似文献   

7.
葛立成 《今日浙江》2008,(24):22-23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已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居民得益最多的省份之一。2007年,浙江以占全国1.1%的土地面积、占全国3.8%的常住人口、提供了占全国7.6%的经济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连续7年和23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浙江现象何以解读?最重要或最根本的在于:浙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率先形成了一大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从而成功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坚定的实践者。这一汇聚活力的进程,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柯子实 《政策》2003,(2):32-32
贫困方面的指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贫困线即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另一个是贫困差别(程度)。我国有关贫困方面的研究,多数文章只涉及贫困线的确定方法。现阶段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社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8%。2000年底,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城镇也有近2000万人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同时,大城市和县城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全国2073  相似文献   

9.
李本和 《前沿》2001,(7):6-12
中国是一个拥有 96 0万平方公里国土、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由于受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 ,由东向西呈现出多层次分布状况。除各地区参差交错的复杂情况不论 ,我国各地区 (除台湾外 )按地理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大体可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第一经济地带是东部沿海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 ,共 1 2个省、区、市 ;第二经济地带是中部地区 ,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共 9个省、区 ;第三经济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正确处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七五"期间以至九十年代,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把东部沿海的发展同中、西部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中部山区严格意义上指琼中、保亭、通什、白沙4市县。东方、乐东、三亚、昌江、陵水5市县各有约70%的地区也属山区或半山区。因此海南中部山区在宽泛的意义上包括了中部和西南部的9个市县,这些市县全部是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尤其是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中部山区经济和沿海地区一样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中部山区经济总的来说大大落后于海南沿海地区。9个市县中。国家、省确定的贫困市县就有7个。1994年,9个市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含农垦)为69.73亿元,占全省330.94亿元的21.1%,人均GDP3029元,为全省4820元的62.8%。1987年…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土地面积计102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8%;2003年生产总值26349亿元,占全国的22.5%。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独特区域优势,是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的必经之路。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成本较低;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农副产品及能源的生产与输出基地;中部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还是我国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这就是中部,让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中部!  相似文献   

13.
雨涝灾害对长江中下游稻谷产量的影响宋连春,黄朝迎,王凌(国家气象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处我国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包括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及安徽等六省一市,耕地面积2011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1%,年粮食产量14298万吨,占...  相似文献   

14.
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长江贯穿我国西南、华中与华东沿海地区,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T”字型经济区,流域面积!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8%,人口近4亿,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近年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较快,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农业产值占全国的34%,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铁路、公路交通干线纵横交错,水运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是我国内河航运的主动脉。长江流域现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商业、外贸和科学文化的发达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吴弢 《中国减灾》2014,(2):46-49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37%。2012年底,四省常住人口2.290983亿人、地区生产总值74564.96万元、财政总收入11119.4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6.92%、14.36%、9.49%。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问题的提出和划分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而言的,它是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了投资重点和战略重点东移的沿海战略。它的实施,对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20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不仅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带,而且对推动我国内地改革开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沿海可持续发展与减灾工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克 《中国减灾》1997,7(3):20-22
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灾害更趋严重,每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对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背景下,中国沿海灾害呈加剧发展态势[1]。灾害已成为制约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沿海减灾工程建设对沿海地区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沿海可持续发展与减灾的关系1.1沿海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近十多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1994年沿海十一个省市区国民生产总值25523.9亿元,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6.7%,而沿海地区人…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建国后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布局极不平衡。当时,70%以上的工业生产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部地区,轻纺工业和机械修配等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无锡等少数城市,仅上海的工业产值就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4以上。而广大的内地工业非常落后,有限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武汉、重庆、太原等少数几个城市。这种不平衡的工业布局,对建国以后40多年来的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一直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纵观我国40多年来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我国的乡镇企业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出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壮大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据统计,1984年,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0%,占全国总产值的13.3%,1985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300亿元,比1984年增长35%。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格局的重大变化之一,是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增长极的形成及发展壮大。统计资料显示,从1990 年到2003年,三大增长极地方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由47.3%提高到54%。但这种发展又是不平衡的。2003年,环渤海湾地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约31600亿元,占全国的23.3%,份额比1990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约28100亿元,占全国的20.7%,份额比1990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约13580亿元,占全国的10%,份额比1990年提高了2.4个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