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秉承李登辉的旨意,台湾当局有关方面某些负责人立即帮腔附和,声称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明确为”两个国家”,两岸会谈也就是“国与国会谈”等等。这一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定位问题上的新的言论和立场,再一次暴露了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李登辉赤裸裸的分裂言论,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李登辉鼓…  相似文献   

2.
据台湾媒体报道,继李登辉7月9日公然表示台湾当局以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的关系”之后,10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也表示,两岸本来就是“国与国会谈”。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  相似文献   

3.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公然冒天厂之大不韪,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负责人也一唱一和,宣称两岸会谈是"国与国会谈"。一时间,闹得胜界舆论哗然,台湾岛内人心惶惶,股市暴跌。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早已得到包括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公认。李登辉置这一基本事实了不顾,公然发表分裂言论,其要害是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其实质是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纵观这些年来李登辉的所言所行,…  相似文献   

4.
正当中国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决定秋天访台之际,李登辉突然于七月九日发表谬论,公然声称海峡两岸是"国与国的关系",从而暴露了他分裂祖国的真实面目。李登辉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抛出"两国论"呢?去年十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访问大陆,同汪道涵会长举行二次会谈,达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对话等内容的四项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的突破,两岸人民衷心欢迎,台湾民众更是热切期望汪道涵早日访台。然而,一个长期支持、纵容"台独"势力的台湾当局领导人,一个刚上台时声言"一个中国"政策,尔后又鼓吹"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国际政治掮客,怎么能够容忍两岸关系健康地向前发展呢?李登辉执政十一年中,每当两岸关系发展顺利的时候,他都要从中作梗,兴风作浪。这次也不例外。今年四月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两个事件,为李登辉提供了机遇: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军事侵略,野蛮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人员重大  相似文献   

5.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公司专访时声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有关负责人随之跟进附和,甚至表示“今后将不冉使用一个中国的说法”及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的会谈”。这种公然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分裂中国的言论,引起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与反对。李登辉的“两国论”若不能得到修正,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两岸关系将陷入长期的动荡与危机之中。一次蓄谋已久的分裂行动对于李登辉的“两国论”既感意外,又不觉奇怪。。意外的是…  相似文献   

6.
7月15日,北京各界台籍人士聚会座谈、强烈抨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的分裂言论,明确表达了广大台湾同胞反分裂、反“台独”的严正立场。与会者指出,正当两岸关系出现缓和,两岸民众期望两会落实“4项共识”、顺利实现海协会长汪道涵访台之际,李登辉公然发表分裂国家言论,宣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也随声附和,说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这些赤裸裸的分裂言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基础,毒化了两岸关系的气氛,违背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多月来,中华儿女包括台湾政界有识之士都强烈谴责和反对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重申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的原则立场。李登辉把自己牢钉在分裂祖国的耻辱柱上。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公然鼓吹"两国论",彻底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他坚持分裂祖国、抗拒祖国统一、推进"台湾独立"的政治本质的大暴露。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有其险恶的政治图谋。近年来,两岸…  相似文献   

8.
"两国论"李登辉于1999年7月9日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这种谬论即"两国论",李登辉以此来彻底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四不一没有"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发表"就职演说",对"中华民国的法统问题",虽然表示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声称自“1991年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李登辉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两国论”一出笼,当即遭到中国人民包括台湾民众的严正声讨和抨击,国际社会也是一片反对之声。李登辉和他的“两国论”顿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分裂本质和真实面目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在岛内激起轩然大波。造成人心惶惶,股市急跌。  相似文献   

11.
《台声》1999,(10)
雷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抛出“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的谬论,力图彻底摆脱“一个中国”的原则,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李登辉这一极其严重的分裂步骤,遭到海内外中国人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7月30日、8月1日,台湾当局又相继抛出“辜董事长讲话稿”和“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为李登辉“特殊两国论”进行诡辩,说什么“特殊两国论”代表了“台湾民意”,企图掩人耳目、混淆视听,把台湾同胞裹胁到他的分裂图谋里去。实际上李登…  相似文献   

12.
4月8日,台湾召开“国统会”第14次会议,李登辉就大陆政策作了主要报告;台湾“陆委会”、“‘外交部’”及“国安局”负责人也对相关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在这些讲话中虽有些许新的提法,但台湾高层仍没有改变“分裂分治”、“两个中国”的市场n其一,李登辉等仍在顽固坚持两岸是“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错误主张。在讲话中,李登辉再次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声称“两岸关系的发展,必须从对等分治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出发”;“在推动两岸关系时,应坚定国家的生存至上,人民的安危与福祉优先的立场”。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13.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这一"两国论",是彻头彻尾的背叛祖国、背叛中华民族的"叛国论"。我们说李登辉的"两国论"就是"叛国论",是因为它从根本上背叛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3世纪中叶,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885年,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1895年4月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  相似文献   

14.
5月19日,李登辉在其官邪举行《台湾的主张》新书发表会。此书中文版由台湾远流公司出版。为扩大影响,该书有平装本和专供义卖用的珍藏本两种版本,书上还有李登辉的签名与藏书章。“(台湾的主张)主张什么?《台湾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李登辉在政治、经济、两岸关系上的~贯主张。李登辉在书中,集中谈到了他个人的思想历程,尤其是日本和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他在书中把台湾定位为具有“国家主体性”的“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不仅坚持两岸“分裂分治”,而且还鼓吹把中国分为“七区”;他声称,中国的再统一“应视大陆民主化与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5.
7月9日李登辉借外国媒体采访之机,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分裂言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7月13日上午,农工党中央举行主席(扩大)会议,强烈谴责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言论。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副主席姚峻、章师明、宋金升、李蒙,副秘书长焦平生及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蒋正华主席在会上指出:李登辉7月9日接受德国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上,我认为是极其荒谬的,也是极其反动…  相似文献   

16.
5月20日,蔡英文带着她的大陆政策主张正式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而她的这些主张也将成为其未来两岸政策的根据和出发点,并将直接影响到两岸关系发展。一般认为,蔡英文对两岸关系并不陌生。早在李登辉时期,蔡英文就开始介入两岸关系的研究和表述。1998年8月,李登辉要求"国家安全局"成立"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地位"小组,由蔡英文担任召集人,研究如何将"中华民国主权"与祖国大陆的"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2)
正6月15日10时,国台办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安峰山首先强调,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所以也绝不是什么"邻居"关系。安峰山指出,我们一直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在于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两岸关系的性质,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紧绷的导火线——李登辉访美制造"两个中国"1995年6月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并以康奈尔大学杰出校友身份在该校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演讲中,不仅未提到"一个中国",反而多次提及"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这是李登辉首次利用美国人提供的讲坛宣扬他的"台独"理念,其挟洋人以自重的心态,是导致中共方面发动一连串文章"批李",并进  相似文献   

19.
7月22日下午,福建省台联在南平市召开座谈会,批驳李登辉分裂祖国言论。省台联副会长柯连妹、何着英及来自全省各地市台联的负责人、参加全省台胞再就业暨引资经验交流会的台胞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柯连妹副会长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两国论”进行了批驳。她说:正当两岸关系日趋缓和、两岸交流日渐增多的时刻,李登辉公然声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不顾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希望两岸互补互利、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刻意制造两岸紧张局面,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损害了两岸同…  相似文献   

20.
台湾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了一些愿意改善两岸关系的言论,但却不愿就—个中国原则这一改善两岸关系的前提作出正面回应。继李登辉“两国论”强烈冲击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意欲将两岸关系带向何方?引起两岸同胞的强烈关切。 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不是国共两党的历史旧帐,而是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否不被分割的问题,台湾当局的更迭,并不能改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十年来,李登辉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