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备受关注的富士康再次爆发负面新闻。继"N连跳"后,近日又发生员工大规模冲突事件。正规企业竟然在短短几年间频发惨剧,令人深思。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应重视社会责任,而《公司法》是否在此方面有所缺位?本文对此将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可是,当代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却一般地都制定了反垄断法。这又作何解释呢?难道垄断资产阶级自己反对自己,自己否定自己吗?这是否违背了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的原理呢?在未作出结论之前,最好让我们对“反垄断法”作客观的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面对婚姻危机,是当机立断家庭解体,还是一妒忌再忍生活继续?为减少草率离婚、缓冲婚姻矛盾."试离婚'现象近年来在争议声中频频出现.它能否成为挽救婚姻的神药良方?又如何从程序上进免草率离婚?  相似文献   

4.
破案以后,检察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长,却能吞下如此巨款?我们在监督体制上是否存在一些可怕的漏洞呢?  相似文献   

5.
本来是一场宾主尽欢的宴席,但客人却在饮酒后跳入长江游泳而溺水身亡。事后,死者父母将同席饮酒者告上法庭。同席饮酒者是否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又是否应该为溺亡者承担责任?目前,该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巴南区法院)审结完毕。  相似文献   

6.
2006年即将远去,正如它匆匆地来。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吗?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每时每刻的发展变化常常让我们自己惊叹不已,有时甚至让我们有点手足无措。这是一个坏的时代吗?我们目睹,我们遭遇,我们忍受,那些让你痛心的丑恶、困顿和沉疴常常折磨着你,有时甚至让你有点茫然无助。2006年的中国一如既往,欢笑与悲情同在,希望与痛苦同行。  相似文献   

7.
2006年即将远去,正如它匆匆地来。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吗?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每时每刻的发展变化常常让我们自己惊叹不已,有时甚至让我们有点手足无措。这是一个坏的时代吗?我们目睹,我们遭遇,我们忍受,那些让你痛心的丑恶、困顿和沉疴常常折磨着你,有时甚至让你有点茫然无助。2006年的中国一如既往,欢笑与悲情同在,希望与痛苦同行。  相似文献   

8.
大国之治     
2006年即将远去,正如它匆匆地来。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吗?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每时每刻的发展变化常常让我们自己惊叹不已,有时甚至让我们有点手足无措。这是一个坏的时代吗?我们目睹,我们遭遇,我们忍受,那些让你痛心的丑恶、困顿和沉疴常常折磨着你,有时甚至让你有点茫然无助。2006年的中国一如既往,欢笑与悲情同在,希望与痛苦同行。  相似文献   

9.
华琦 《检察风云》2008,(20):80-80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终于在9月中旬得到了一次爆发: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国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和金融服务机构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托管,各国股市暴跌,导致各国政府纷纷救市,并采取各项政策,试图渡过难关。这些都巳不是新闻。危机是否已经过去,我们是否可以松一口气?我的观点是,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非典防治凸现法律适用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提示:SARS似乎已离我们远去,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 的法律机制所做出的应对是否也像医疗机构最初那样促不及防?随 后而来的一系列反应又是否对症下药?本期我们集中刊发了4篇文 章,以期引起大家对我国立法和法律适用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们在审判实践中遇到关于缓刑的两个问题,请予解答。 (一) 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有某种违法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人民法院是否需要撤销宣告缓刑的判决,将其收监执行? 如果不需要收监,是否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二) 第二审人民法院宣告的缓刑判决,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应由哪一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宣告缓刑的判决?  相似文献   

12.
功过赵新先     
陈尧 《法人》2006,(1):48-49
在又一个国有企业高管倒下之后,我们除了对其个人的行为操守作出评价之外,是否更应该关注其落马背后一些深刻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信箱     
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新罪,宣告判决前前罪刑罚已执行完毕,应如何处理? 编辑同志: 我们在审理罪犯于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案件中发现:在对被告人所犯新罪宣告判决以前,其前罪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对这类罪犯是否仍要依据刑法第六十六条予以数罪并罚?鉴于其前罪刑期已满,如何并罚?如不需要并罚,法律文书又应如何表述?请予解答。  相似文献   

14.
刘仁文 《方圆》2020,(3):86-87
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大洋洲的土地,虽然南北半球气候相反,但2015年10月初的北京正秋高气爽,而彼时的墨尔本也已春暖花开,所以气温对比起来反差并不大。虽然在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上我们将澳大利亚置于西方国家之列,但去澳大利亚出差的时差却不像去美欧国家那样折腾人,即使经过十一二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时差也只有两三个小时(墨尔本早北京2小时,夏令时早3小时),稍微忍一忍就差不多啦。  相似文献   

15.
解惑答疑     
公司拖欠加班费,我能否截留公司钱款?问:我们单位经常要求员工加班,加班费却一拖再拖。听说物权法对留置权的适用范围扩大了。请问,我作为债权人是否可以留置经手的营业款,以抵销单位拖欠我的加班费?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受到侵犯,侵犯了以后怎么办?答案恐怕只有两个,要么忍气吞声,“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海阔天空”;要么上告经官,法庭上一见输赢。古代中国“王法”属于王侯将相,百姓有冤,往往“冤死也不告状”。于是,忍了、让了,最后算了。建国以后,国家连续进行了四个五年普法,总算中国公民有了法律意识,80年代、90年代初,公民对法形成了崇高的信仰,但近几年,民意调查显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了,但对法的信仰却降低了,我们不仅要问,怎么会这样?我们  相似文献   

17.
司法独立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超 《政法论丛》2005,6(1):6-13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公理性法治原则 ,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制度化了。历史悠久漫长的中国 ,两千多年也未形成司法独立制度 ,这是历史的事实。但是 ,实行司法独立是一种必然 ,不仅西方有 ,中国也有 ,我们不可能漠视这个现实。全世界在共享这个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接受了这个概念抑或原则 ,但是对它的理解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以至于设计的制度存在很多缺陷。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对其加以仔细审视。它来自于西方 ,它在西方的正当性是否可以代替在中国的正当性 ?西方国家关于该制度的设计原理是否可以适用于中国 ?司法独立的目标是否有可行性 ?如果有 ,其根据是怎样的 ?在我国如何真正的实现司法独立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没有直接证据是否可以定罪?没有直接证据的定罪是否违背"无罪推定"原则呢?我们常常看到法官在此类案件的判决书上写道:犯罪情节构成一个相互印证,且又完整的"证据链"。然而它们是怎样"相互印证"的,为什么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法官的判决书上却无下文。事实上,"证据链"的每一个链点,均是一个事实情节,这些事实情节的内在要素与要件构成,均相互印证或相互支持,整个"证据链"的"融贯"机制,实际上因为其使用了回溯性的语用推理,正是语用推理为证据链的融贯性论证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检察机关在十几年抑或是几十年的实践中,其惩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的职能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侦查手段、取证手段、控制手段是否全面、准确、有效?在目前这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中,这些手段是否仍然与之相适应?凡此种种,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摸索的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广大检察工作者都有必要以全新的思路,换一换脑筋,变一变视角,认真地审视既往,开拓未来。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在审理强奸案件时,有时需要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请问,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是否计入办案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