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善治目标下的中国政府行政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弋青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5):39-42
善治是建立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基础上的、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模式 ,适应了新时代背景下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善治为目标推进中国政府行政改革 ,是政府适应行政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行政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一改革是政府制度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2.
3.
中英“行政三分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政府管理体制在借鉴国外行政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针对深圳政府提出的"行政三分制"改革方案,通过比较中英两国"行政三分制"改革的背景、现实条件、目标和具体方案等方面的差异,对目前我国推行"行政三分制"存在的阻力以及如何恰当引进英国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有利于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政治行政二分法经威尔逊提出,古德诺进一步系统阐述,韦伯予以补充和深化以来,曾经一度风靡一时,但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却受到了严重的批判。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多数的批判却忽略了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阐发的“二分法”的思想。我们发现,古德诺思想核心在于如何通过协调政治与行政来实现民治政府和高效行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入世,各级政府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恐怕就是传统的行政管理,由此而致传统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悄然成为全国范围内一项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成为中国政府应对入世挑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部门制”改革需要我国行政组织法确立行政机关和行政职权的法制化、重新审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化行政部门间的协调。行政组织法的改革和完善是推动和保障“大部门制”改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目前我国行政组织法在立法和规范上均存在许多不足,这需要我们在行政组织法中确立行政法治原则,完善行政组织立法体系,并着力增强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1997年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变革世界中的政府》的“世界发展报告”。这份权威报告分析了人类关注的关于政府改革的四大课题:1全世界重新思考政府;2.使政府的作用与其能力相符;3.掌握政府机构的能力;4克服行政改革的障碍。报告中对中国政府的行政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突出两点:一是政府通过改革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权力下放使中国提高了政府的质量,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相似文献
8.
与先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比,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的"放管服"改革更加强调权力调整的动态性、整体性、系统性,其对于优化政府职责、转变监管方式、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但此轮"放管服"改革依然沿袭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运动化、政策化思路,并不完全符合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从职权法定、监管工具的动态调整、优化公共服务的基本法则三个方面,"放管服"改革的行政法意义和合法性风险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要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法治品性,需要以《行政许可法》的有效实施为核心,通过设立专门的社会化的"放管服"改革委员会、激活行政许可评价制度、引入更广泛的专家和社会参与、完善试验改革的授权制度、优化规制工具分析评价制度几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新一届国务院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已取消和下放632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也表明了国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但在调研中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级及其向下的层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从国家层面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下放审批事项的数量,轻下放事项的有序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审批事项的“物理平移”,而不是审批权限整合、审批流程再 相似文献
10.
11.
重塑政府文化: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是政治权力主体的承载者,政府自身的文明程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行政体制改革,可以使人关注那些行政规制背后的主观制约因素,并有助于清理那些影响着政府官员"行政行为"的内在动因.可以说,重塑政府文化对于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旭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6)
创建高绩效政府是世界性的政府改革趋势,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绩效政府具有较高的政府绩效,体现了政府的强大能力,能够服务于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以公众满意度作为衡量高绩效政府的最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共同参与高绩效政府的创建,把创建高绩效政府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翟校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2):5-9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湖南省行政程序政策制定路径与实施效果,发现其基本模式是政治动员,通过政治动员推动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作用是通过规范行政程序推动当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种新的行政改革路径和改革模式。该政策的实施正向效果非常明显,值得肯定。通过政治动员模式制定和执行政策有许多优势,但也容易政随人走,如何使以程序规范权力的立法精神及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较少依赖脱离政治家而得以持续,需要进行更高层面的立法支持,进行地方人大立法甚至全国性立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责任政府的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秀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4):60-63
在新世纪,中国需要一个由现代行政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和控制的责任政府。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既是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也是责任政府的现实保障。追究行政赔偿责任,有利于增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政府行政的责任性,从而最终实现行政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略论新世纪之初中国行政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兴霖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4)
本文从行政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国行政改革对行政学学科发展需求的角度 ,分析了世纪之初中国行政学的学科发展趋势 ,它包括行政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系统化、学科研究的基本目标取向、学科方法论的发展、行政学研究的跨学科性与应用性、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政府定位——行政改革分析的新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勤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8-12
如何摆正社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何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两个问题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为促使中国行政改革能够自觉、稳妥地进行,本文从中国20余年间起伏的改革历程出发,结合国际社会政府定位的基本理论观点、经验和教训,在否定政府决定论和市场决定论的基础上,断定采取国家社会组合模式,尽管会阻力重重,但这可能是中国政府定位惟一正确的形式,也是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丽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5):19-21
当代行政改革的价值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政府,而有效政府除了具备行政效率外,还应具备行政效能及行政行为的有效性.有效政府是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学习型政府等多重特性的统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效促进新的行政文化的建构和公共管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小康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2):1-4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行政类事业单位面临"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即在"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下,实现"行政职能回归"的艰巨挑战。但是,在"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下,行政类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实现"行政职能回归";即使放宽"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某些法律、法规授权或者法律、法规委托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也不能以行政机构的方式回归。行政类事业单位既然长期存在,又符合"分散化公共治理"的趋势,不如重新界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法人类型下涵盖行政类事业单位,通过法定机构或执行机构的方式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实现政府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的相对分离与相互制约,是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一个值得考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沈荣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5):1-5
政府层级管理体制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层级管理体制改革,应重点从减少政府行政层级设置,优化政府间职责分工和组织结构,合理划分政府间管理权限三个方面展开,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石亚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
在对12个省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行政改革创新举措的现状,总结了其中的成绩,分析了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问题主要为改革理论研究不足,改革系统化程度有限、透明度不高、创新空间不足、法制化程度低、没有触及政府职能的核心领域.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在宏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规划,中央政府在实践中应通过政策制定强化分类指导,激励地方政府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