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昆 《人民公安》2009,(24):58-58
山西吕梁的交警冯树延,在幼年时离开吕梁山的农村进入城市生活。但是他的家庭大部分还是生活在吕梁的山上。离开了农村的冯树廷,在城市上学工作,虽然出了吕梁市几乎立刻就是农村,但城市喧嚣的生活让他已经彻底地对农村生活生疏了。  相似文献   

2.
刘晓燕 《创造》2008,(12):40-40
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络爱好者,他在网络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他人创造了价值,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网络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他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马化腾眼中的创新永远围绕着用户需求,正因如此,QQ才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要素。  相似文献   

3.
多为社会做点事──记省政协常委、神经外科专家楚功仁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在电视屏幕上见到早已熟知名字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见到了真正的他,听他讲述自己平凡而朴实的生活,真实而艰难的路程。他,原本没打算当医生,是生活的错位,促使他报考了医学院校。他更没...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8,(10):35-35
2008年10月20日,河北沧县,农民王林清在自家小院向邻居展示他32年以来记录的农村日记。今年42岁的王林清是河北省沧县达子店村农民,他从1976年开始记生活日记,至今已有32年历史了,共写下了50多本日记,伴随他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王林清在每本日记扉页上写有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感悟,这些日记也从一个侧面细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友声》2007,(6):7-8
路易·艾黎是一位伟人,一位改变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生活的新西兰人。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忆和缅怀这位伟人,他热爱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一起生活了60年,我们对他在这60年里所做的工作表示承认和表扬,并纪念他为我们两国建立起的友谊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杨建华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3年第5期报道过的人物。他12岁时因视多膜脱落而双目失明,但是他没有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无尽的黑暗。他学习按摩、开按摩店,不仅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也带动了更多的盲人走向社会。2003年他获得了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时隔11年后的今天我们再采访他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经常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相似文献   

8.
二百多年前,巴尔扎克就曾在他的《风雅生活论》中,将人的生活分成三种:劳碌生活、艺术家生活、风雅生活。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在过一种单调乏味的劳碌生活,“对他们而言,劳动就像一个谜,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谜底。”  相似文献   

9.
孙胜好 《当代广西》2007,(16):51-51
【案情】黄某的堂叔没有儿女,1959年,黄某亲生父母和其堂叔协商后,把他送给堂叔夫妻当继子。当时黄某18岁,他的亲生父母分了一些家产给他带到养父家。从此,黄某一直和养父母生活。黄某的生母现年老多病,由黄的哥哥和弟弟赡养,哥哥和弟弟生活困难,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要求黄某共同负责生母生活和医疗等费用。但遭黄某拒绝,说他在40多年前就过继给堂叔当继子,没有赡养生母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李立 《黄埔》2013,(2):122-124
他曾经是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他曾为“汪辜会谈”做了很多前期和准备工作,他是舟山嵊泗人,在那里生活了14年。他,就是奔走两岸的台湾知名人士邱进益。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障世界》2005,(9):19-20
王小波——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过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被无数青年自愿充当“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人们贡献了迄今为止现代汉语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以闪光的幽默和智慧向人们提示了另一种人生境界,他让读者看到了一一条通向智慧生活的路途,他孩子般的天真的表情,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把赞美和喜爱送给他。他那么真实平常,那么纯粹无争,那么让心怀不轨的写作者相形见绌,他比很多人都更懂得生活的真义和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枣庄市薛城区北城社区,72岁的孤寡老人何怀友常常满怀深情地说这样一句话:我爱共产党,我爱北一村。这不是大话空话,而是发自老人内心深处。老何20多岁时结过婚,后来妻子离家出走,是北城社区党总支在他最困难时给予了他温暖和关爱。年轻时安排他负责村里的调解工作。50多年过去了,老何年岁已高,社区党总支就每月发给他100元的养老金,又每月照顾150元生活费,使老何生活无忧无虑,他感慨地说没有党组织的温暖,就没有他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朋友     
晚年的毕加索,生活得非常孤独。尽管他的身边不乏亲朋好友,但是,他很清楚,那些人都是冲着他的画来的。为了那些画,亲人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毕加索感到很苦恼,他想找一个人说说话,聊聊天。尽管他很有钱,但是,钱买不来亲情和友情。考虑到自己已年逾90岁,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为了保护自己画作的完整性,毕加索请来了一个安装工,给自己的门窗安装防盗网。就这样,安装工盖内克出现在毕加索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亦炎  黄赟 《今日上海》2010,(2):52-53
在广元公寓通往上海交通大学浩然科技大厦的路上,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步伐矫健的老先生,他就是耄耋老人,中科院院士杨槱。“我每天都要到办公室看看书,写写东西,这样感觉生活很充实。”杨槱这样说道。年近九十的杨槱回顾以往的工作生活,他的信条是:到需要我的地方去。他讲述了关于他名字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5.
刘阳 《今日广西》2013,(6):57-58
25岁的萨米在热闹的大马士革老城经营着一家高端咖啡厅。两年来的国家动荡并没有摧毁他在叙利亚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但不久前遭遇绑架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他为人正直坦诚,热情朴实:他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他生活朴素节俭、廉洁自律:他以公正无私的人格魅力、清廉简朴的工作作风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爱戴,并将方城县农信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他就是南阳市人大代表、方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猛。  相似文献   

17.
2000年8月,高永杰从部队退伍还乡,结束了他13年的军旅生活?突然吲到家,他心中难舍对军营生活的依恋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永杰经过河南省郑州市保安服务公司,看到保安员正在列队洲练,高永杰欣喜万分.当时就决定要从事保安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专职委员:陈建平,所在地: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镇,案例背景,刘家诸坞村的重度肢体残疾人老武。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偏瘫,全身只剩右手部分功能。整天以轮椅代步,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三口人等着吃饭,可他一分钱也挣不来,妻子又离不开,眼看着日子没法过了。服务过程,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协调村委及民政部门,为他一家三口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残联每月还会给他50元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这样解决了他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孔     
杜勇 《人民公安》2011,(16):59-59
我的一个诗人朋友说,他写作的时候,他显得年轻,生活中,他显得老成。  相似文献   

20.
激励无声     
那年,他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事业滑坡;妻子离婚;绯闻缠身。他被迫离开原来的房子,独自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他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演员,虽然每天疲于事业的奔波,但依然收效甚微,几乎没有人再请他出演角色。每当他疲惫不堪的回到家,冷清的房间让他感到心酸,而独自坐在后院里发呆,则成为了他派遣郁闷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