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流氓恶势力违法犯罪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本文就这种犯罪现象着重分析农村流氓恶势力的主体成分;恶势力给社会和公民造成危害的主要表现;恶势力存在和猖獗的原因以及探讨对农村流氓恶势力的惩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恶势力调查及其控制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流氓恶势力的滋生演化经历了萌发、生长和成熟三个阶段。农村中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 ,少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 ,传统的宗族关系的消极影响 ,部分群众对流氓恶势力的屈服忍让以及执法机关对流氓恶势力的打击不力 ,这些因素是农村流氓恶势力存在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恶势力犯罪 ,必须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全方位的防控系统、强有力的打击系统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3.
从四川省农村大案要案的剖析来看,家族型、村头型、村官型、共生型团伙性犯罪是农村恶势力灰色化犯罪的存在状态。必须从平衡礼俗秩序和法治秩序、培育农民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力、强化国家权力对农村社会的合法控制等方面上破解农村恶势力犯罪的"灰色化犯罪空间""灰色化犯罪主体""灰色化犯罪行为",实现农村恶势力灰色化犯罪良法治理。  相似文献   

4.
农村恶势力的特征、成因及打击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农村恶势力有所抬头 ,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治安。农村恶势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历史渊源、经济文化落后、基层管理功能弱化及打击不力等。铲除农村恶势力必须标本兼治 ,在开展专项斗争的同时 ,必须重视综合治理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从源头上铲除农村恶势力滋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流氓恶势力在农村的崛起及蔓延是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和担忧的问题。本文拟就当前农村流氓恶势力的危害及打击、遏制流氓恶势力的对策作些探讨,以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是农村一种较为典型的犯罪形式。其作案手段凶残 ,破坏性大 ,严重危害了农村社会治安。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滋生发展既有社会、人们观念的原因 ,也有公安机关打击不力的因素。加大对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方恶势力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方恶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为非作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治安秩序和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因此,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地方恶势力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是新形势下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而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是预防农村地方恶势力形成和及时有力打击农村地方恶势力的一条正确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铜仁地区农村恶势力的特点、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行乡里的农村恶势力,给当地的社会治安稳定和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若任由这些恶势力蔓延、发展,则可能衍变为黑社会组织。因此,掌握农村恶势力的特点,研究治理对策,已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许多反映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文章和谈论中,都经常使用“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这个概念。从目前情况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流氓恶势力犯罪将仍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横行乡里的农村恶势力,给当地的社会治安稳定和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若任由这些恶势力蔓延、发展,则可能衍变为黑社会组织。因此,掌握农村恶势力的特点,研究治理对策,已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阵地控制活动层面众多,带有一定的保密性、伪装性,控制难度大。1.通过网络查控与特情侦查加强控制;2.加强公开管理;3.结合农村黑恶势力生成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控制;4.变"单元防控"为"系统防控";等。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村地处边远 ,由于经济、文化、人文因素的影响 ,一些恶势力逐步滋生蔓延 ,成为严重影响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稳定脱贫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打防并举 ,标本兼治 ,强化综合治理措施 ,才能有效地遏制恶势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黑恶势力的孳生、发展与其相应的社会心理基础有着必然的关系。其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包括心理的互动性、集团内聚力、从众现象、社会心理需要与公共权力弱化等方面的内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社会规范的综合治理作用,以减少或消除农村黑恶势力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作为黑恶势力犯罪的分支和走向,已经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文章对甘肃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对该犯罪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尤其对该犯罪的发展趋势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方针,加强农村警务建设,创新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等五项具体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与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文化传统受历史、地域、民风等影响,对宗族观念、封建帮会习俗、地域环境等也有很强的渗透力。宗族文化、帮会文化、地域文化在自身的传播与传递过程中,将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不良文化作为违法犯罪的客观条件,对黑恶势力的形成起着深层的背景作用、中介作用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股势力"是西藏社会政治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以达赖为首的民族分裂势力要求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为发挥更大的能量,需要利用宗教极端主义所具有的狂热性和深刻的群体认同感,同时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使用暴力恐怖手段。达赖集团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这三股恶势力相辅相成、合而为一的产物,对西藏的社会政治稳定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西藏在社会政治稳定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维护西藏的社会政治稳定,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恶势力犯罪团伙是公然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大肆实施多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纠合性违法犯罪组织或群体,属于犯罪团伙中较为典型的一类。恶势力犯罪团伙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多有前科劣迹。青少年所占比重较大;犯罪活动趋于多元化,暴力手段逐渐升级;农村恶势力猖獗,长期称霸一方;公然蔑视法律,严重威胁地方治安秩序等。封建帮派、宗族意识是恶势力团伙滋生、蔓延的历史根源,基层控制能力减弱为恶势力团伙提供了生存空间,打击不力致使恶势力犯罪团伙难以彻底根除。为有效打击恶势力犯罪团伙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控制能力;抓紧追逃工作,准确打击犯罪;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整体作战合力。  相似文献   

18.
威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黑恶势力犯罪非常猖獗。控制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可以归结为合法社会控制力量的削弱,尤其是非正式社会控制力量的弱化,以及罪犯在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下导致的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是犯罪分子基于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对比关系的理性选择。控制理论对黑恶势力犯罪防治的启示是强化合法社会控制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强化基础素质教育,矫正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的启示则是加强"犯罪预防环境设计",提升黑恶势力犯罪成本和提高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防范意识,构筑起心理栅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套路贷"作为一种分工明确、隐蔽性强、社会危害大的犯罪现象,被纳入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范围予以严厉打击。工作开展以来,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取得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套路贷相关犯罪的打击也存在负面溢出效应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套路贷取代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因套路贷而被定性为涉黑涉恶,不当扩张处罚范围;因"套路贷"或"涉黑涉恶"标签而被过重处罚。对此,应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把握"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构成要件,并因案制宜地考虑可否以其他更适合的罪名进行认定,从而尽可能消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