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区化的趋势,主要是指国际商品生产、劳务及其贸易地区化的趋势,是现代世界经济的特点之一。近年来在欧洲和北美,这种趋势得到很大的发展。80年代末,在亚太地区开始出现这种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系列因素促成的。其中包括,面临欧洲共同体和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威胁与挑战,有必要加强统一,与世界各地区所发生的经济国际化进程相适应。亚太地区涉及到美国、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利益,当然也涉及到其大部分领土在亚洲的俄罗斯的利益。地缘政治和经济地理的重要性取决于该地区的潜力。亚太地区各国领土占地球的31%,居民占…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上富有活力的地区.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为这个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条件。这个地区各国间存在着各种政治经济矛盾,但是,发展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在增加。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一个大国,地位日益重要,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亚太地区各国合作,推进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今年第二季度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了题为《亚洲经济的合作、机会与挑战》的年度报告,主要就亚洲区域合作的现状、成果和前景等作了分析,摘介如下: 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亚太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据此,亚太地区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区域合作组织,如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南亚区域合作组织(SAARC),还有许许多多的“成长三角”。这些区域合作开拓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而且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的交汇区,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地区格局的走向,同样,地区格局的演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未来,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双方也存在着明显的战略取向的冲突。美国将追求维持其对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而中国坚持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以完全平等的方式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这种理念差异和政策取向将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进展,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大为改善,各国的国际合作战略重点开始移向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合作还只是低层次的,尚未实现制度化,即区域内各国签订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协定,建立多边的经济合作组织,按照共同的目标协调各国的行动,使该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有秩序地、稳定地向前发展,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比较利益和规模利益。为此,建议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以投资合作和次区域合作为先导,同时建议设立以参加合作的地方政府组成的组织为主导的两级官方合作组织,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由无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过去20年来,亚太地区经济体国际贸易和投资显著增长,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日益加强。本文探讨在亚太地区各种国际合作机制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互补性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合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振兴经济,国际协定成为克服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通过放宽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约束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商务。不同国际协议成员之间的交错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竞争和牵制,格局形势日趋复杂化,TPP的产生使得错综复杂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中增加了新的选择。面对TPP形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应架构自身的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部署,在不同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战略性经济带扩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的国际领导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开拓和加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自身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根本。国强民富的经济实力最终必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已使国际移民成为国际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因素之一①。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移民正不断改变着世界各国及地区的人口比例和组合结构,同时由其带动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又使世界经济获益良多。诚然,全球化时代下的跨国人口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一直重视发展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把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作为其国际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俄罗斯为使其东部地区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参与和组织了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些活动,并与亚太地区国家在石油和天然气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俄政府还表示要在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成功举办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相似文献   

11.
北极变暖在给北极地区及其居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又造成许多新的和未知 的挑战,并引起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发展出新的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北极国家纷纷出台新北极政 策,其政策取向的共同出发点是资源利益、环境利益、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美国和俄 罗斯等国还包含深远的安全利益的考虑。各国在加强竞争的同时,还提出了进行“国际治理”的主 张,但范围通常局限于北极国家内,显示其国际合作的有限性和排他性。对此,中国应该尽快开展 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评估,加大对北极地区科学研究和调查的力度,加强同北极国家以及北极 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谋取并扩大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12.
从战略的高度看东亚合作与中日安全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东亚地区各国在安全保障与经济合作以及非传统安全等问题上,形成了相互竞争与相互合作的新格局。中日之间在安全保障以及能源环境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合作关系,集中反映了本地区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如何通过加强多国间的政治对话解决区域内的政治与安全问题,通过共同开发与合作,有效地发挥各国在资金、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互补性,逐步形成有向心力、平等合作、互补互利的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机制,是构筑合作与共生的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格局迅速地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和东亚经济圈正在形成或酝酿之中。无疑,这种变化正在或将对拉美地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的国际趋势,拉美各国领导人认识到,恢复和振兴停滞长达10年之久的拉美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打破拉美各国经济的闭锁状况,协调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以本地区的集体力量促进经济发展,共同维护国家和地区利益,以便使拉美在未来的世界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宋效峰 《东南亚》2011,(1):22-27
国际机制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和谐互动的基本手段。构建和谐亚太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切实步骤,积极参与和完善亚太地区有关合作机制,是保障中国与本地区其它国家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若干不足。未来中国与其他相关方仍需立足于地区实际,稳步推进本地区相关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和谐地区建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15.
加强西南地区与东盟前沿地带合作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强西南地区与东盟前沿地带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越、老、缅等有着4242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以及北部湾水域相连 ,并与泰、柬等国近邻 ,加强边境接触地带的经济合作有着良好的条件 ,而加强边境接触地带的经济合作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沿边地区的合作和集聚国际互补性资源或要素。在世界经济空间系统运动发展的整体格局下 ,加强中国西南和东盟(特别是越老缅泰等近邻国家)之间沿边地区的合作 ,并以此为场所和舞台 ,吸引世界各地的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沿边…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与北陆地区进行经济交流的方式︹日︺野村允东北亚地区各国不仅相互间地理位置接近,经济上生产要素具有互补性,而且如果这些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那么在21世纪该地区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过去,日本北陆地区和东北亚周边各国(特别是对岸的中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源于对广义和狭义的远东地区的特殊政治经济条件的深入理解。本文指出,远东地区各大国的复杂的安全认知使得这一地区出现了理性国际格局形成的趋势和重新加强结盟以防范对手的趋势同时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表明,远东地区真正的安全合作构架尚在萌芽状态之中。由此,各国一方面应警惕重返冷战旧辙的可能,另一方面更应看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互补性和交融性所展示的合作的机会。目前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抓紧时机,使这一地区的内部发展和跨国合作能够进一步地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18.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东南亚各国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东南亚各国对战后特别是60年代形成的集权型政治结构或强调国家干预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新的调整或改革,总的趋势是更重视扩大民主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东盟和非东盟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合作的加强,则使东南亚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其经济日益发展、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日益增强,东南亚国家首先是东盟在国际事务中,也开始更多地发挥其维护东南亚地区利益和各国利益的独立作用,形成了亚太地区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或称又一极。  相似文献   

19.
亚太地区的综合安全合作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李云龙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区内各主要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谋求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力争在下世纪的争夺中占据有利位势,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与英国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呈快速发展势头。两国防务安全合作在机制建设、军队交流、武器研发及加强第三国安全能力建设等方面均有明显进展。这种新态势是两国面对不确定国际环境及亚太地区安全格局新变化相互借重的结果,同时也受双方合作进行武器研发的利益所驱动,其可能对亚太安全局势发展和地区安全秩序构建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由于战略利益、对华政策及国内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英日两国安全合作短期尚未不会走向结盟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