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将重庆市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农民工城市化、市民化步伐,但由于户籍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需从户籍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存在诸多制度障碍,其中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关键性制度障碍,由户籍制度衍生出的关系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也都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制度障碍。只有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农民工顺利地市民化,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葛峰 《中国司法》2009,(3):36-38
农民工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在现实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涉及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4.
论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因其具有农村人口户籍身份及流动性等特点,使他们居住在城市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必须考虑到城乡统筹规划,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实行分类保障,取消现有的限制条件,完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工就业扶持中的政府责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从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入手,深度剖析农民工就业扶持中的政府责任,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就业扶持中政府责任的实现途径。包括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统筹城乡促就业、鼓励农民工积极创业。  相似文献   

6.
莫荣 《中国法律》2005,(4):27-28,89-92
2004年,中国首次出现民工短缺,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成为中央政府突出重视的问题,《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出台,中国首次发表就业状况和政策政府白皮书,针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阳光工程”开始实施,农民工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尽管2004年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方面已经有较大的政策突破,但全面清理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限制性政策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7.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应有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但是,什么是城乡一体化?怎样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在我国各个地区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全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分几步走?目前,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缺乏清晰路径。本文认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必须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就业制度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在行政体制、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对户籍制度、土地权属、社会保障、城乡就业制度等进行改革,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法律,以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各种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困境,尝试提出一种社会支持的策略和思路,为促进农民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这对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秦皇岛市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约占全市城镇劳动力就业总量的37%,其中从事建筑行业和商贸系统的进城务工人员分别占建筑和商贸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和70%: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解决他们就业、受教育、社会安全保障等诸多问题,将是未来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雄 《中国法律》2010,(2):32-35,88-92
统筹城乡就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农村劳动者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中国二元社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统筹城乡就业的关键,是在确立统筹城乡就业目标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肖云  郭峰 《行政与法》2004,(12):55-57
培育良好的农民工就业环境,提高其就业能力,保证农民工充分高品质就业是当前我国顺利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化建设关键所在,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重庆为例,通过对就业环境和就业能力的分析并提出相关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了大规模转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流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这种现象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劳动力转移进城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作用以及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鄢广 《中国卫生法制》2020,(3):31-33,49
农民工从乡村到城市后,面对就业收入、子女教育、人际关系等剧烈变化的陌生环境,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过高压力可能带来诸多社会和医学问题,导致事故、酗酒、意外伤亡、自杀和家庭破裂,使社会蒙受巨大损失。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牵涉到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工业发展等工作,需要政府及卫生部门、安监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密切配合,供给有效保护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农民工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中的特殊范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跨区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愈来愈多,农民工在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合法身份和公平待遇.因此正视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并给予其相应的国民待遇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原理分析,工业化中期是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高速发展,产业换代升级,农业、农村和农民进入快速裂变的阶段。然而,我国农村城镇化是在落后的传统农业基础上起步的,这使得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非常缓慢。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非农化的伟大战略转变,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6.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不仅是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使其身心融入城市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青岛港采取尊重的态度与相应的培训方法,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转化为现代产业工人,走出了一条让新生代农民工具备社会需要素质的独特之路。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旨在当今现实条件下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工已步入第二代,即"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也成了社会的顽疾。本文在研究这一群体特点、犯罪情况的基础上,从社会根源、社会原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社会不公平竞争视角下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生存空间进行探索,研究不公平竞争与其犯罪的关联,以期发展三元协调促进的防控理论,并寻求消除不公平竞争机制,铲除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土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韩玲  许鹏 《行政与法》2013,(4):17-20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逐年递增,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动人口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面临着现实的发展困境。为了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服务与管理,有必要从法律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城市融入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高静 《行政与法》2012,(4):46-49
就业乃民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再就业人员就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就业人口不断增加,解决就业问题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实施积极的就业战略,完善就业公共政策,借鉴发达国家和省份促进就业的先进经验,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