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毛泽东喜欢谈论刘邦的文武大臣,尤其是陈平和周勃。陈平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与张良并称为“良平”。他原是项羽的人,后来投奔刘邦,刘邦摒除谗言,对他很信任,陈平也多次为刘邦出好主意。1965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听取罗瑞卿总参谋长汇报关于诱敌深入的备战方案时,他非常高兴地说:就是要诱敌深入。毛泽东即兴谈起自己的读史感受:“我最近研究历史,古今中外,凡是诱敌深入的,就把敌人歼灭了;凡是开始打了胜仗,兴高采烈,深入敌境,就打败仗。”又说:“刘邦也是轻敌冒进,被打得大败,差一点被敌人捉住。一次是…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唯实》2011,(7):96-96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  相似文献   

3.
西汉统治集团的骨干大都是刘邦发迹前结交的“狗肉朋友”,刘邦是沛县丰乡(今江苏沛县西)人,成年后当上了泗水亭长。秦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一职。主要是为朝廷派丁催款、管理地方治安和民事调解,刘邦因此而与沛县的公职人员有了交往。  相似文献   

4.
汉高祖刘邦,生当秦末乱世,以一介布衣提三尺而取天下,开汉家基业四百余年。刘邦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所致,他本人卓越的领导才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刘邦身上具有一个领导者所必需的许多优秀品质,服善之勇和从善之速,便是其中的两种。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7):122-123
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两军打得难分难解,刘邦派郦食其去劝齐王投降。郦食其本来已经说服齐王归顺汉王刘邦,没想到,韩信还是指挥大军进攻了齐国。齐王十分恼怒,便把郦食其烹杀了。郦食其丧命,使刘邦损失了一个大能人。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9,(2):F0002-F0002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西岸,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5个镇,共325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总人口121.74万,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的美誉,文化底蕴丰厚、自然景观优美、科教文卫昌盛。  相似文献   

7.
正刘邦无疑是秦末最幸运的"老板",在他的集团中,"白骨精"众多,比如以萧何为代表的前朝白领,以韩信为代表的军事骨干,以张良为代表的谋臣精英,除此,就连他的御用司机,也是个百分之百的锦绣人物。这个人就是夏侯婴。夏侯婴即汝阴侯,又叫滕公,跟刘邦是发小,后来做了刘邦的太仆,也就是专职司机,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给力的御用司机。在刘邦集团里,夏侯婴在职场上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当然,他的潜能能够被充分激发,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刘邦这个老板的那套用人哲学: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  相似文献   

8.
用贤求长     
吴志彬 《求贤》2011,(9):53-53
陈平随汉高祖刘邦征讨天下,为刘邦出谋划策,屡立奇功。但是当初很多人对陈平有意见。  相似文献   

9.
西汉十二年秋,黥布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萧何留守长安。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0.
封赏最恨失     
赵炎 《党建文汇》2014,(5):46-46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开国之初,刘邦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刚想走近听听.将军们就立刻不说话了。  相似文献   

11.
刘邦入关后来到秦皇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受中把军中大事置之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受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项羽。  相似文献   

12.
勋建勇 《廉政瞭望》2014,(17):74-75
刘邦无疑是秦末最幸运的“老板”,在他的集团中,“白骨精”众多,比如以萧何为代表的前朝白领,以韩信为代表的军事骨干,以张良为代表的谋臣精英,除此,就连他的御用司机,也是个百分之百的锦绣人物。这个人就是夏侯婴。  相似文献   

13.
老六月雪 《党课》2010,(18):106-109
提起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人们马上会想起三个字“杀功臣”。历史书上白纸黑字,史学家们言之凿凿。而且,纵观历史,开国之君们大多有此“癖好”。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13,(15):92-93
中国的史书有个传统,一个人但凡做成点事儿,有关他的过往就变得与众不同,甚至,就连他出生的时候也被老天赋予了“异相”。《史记》和《汉书》中都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母亲有一天在水边睡着了,梦见了神人,结果回家就生下了刘邦。既然司马迁和班固皆言之凿凿,便不由你不信。还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夫人怀孕的时候梦到有太阳入怀,汉武帝的老子汉景帝当时还是太子,还没当上皇帝呢,听到有这事儿便从此把刘彻加以重点培养。  相似文献   

15.
张鸣 《廉政瞭望》2014,(1):56-56
<正>沛县的混混刘邦得了天下,封的诸王,异姓的有几个有名的,还都让他给废了,立个臭规矩,非刘氏不王。可是,自家孩子封的王,大抵籍籍无名,唯一例外的是淮南王。第一任淮南王刘长,有点来路不明。他的母亲,原是汉初异姓王赵王张敖的美人,诸姬妾之一。后来刘邦过境,张敖为了拍刘邦的马屁,把美人送给刘邦侍寝。这样的事,此前有,此后也没断了。但凡款待牛人或者上司,送个美人给尝尝鲜,就跟送金银玉帛一样的稀松平常。牛人睡过之后,扬长而去,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这样的礼物,可以送张三,也可以送李四,当然也可以自己享用。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汹汹,各为其主。刘邦与张良曾经是一个最佳组合。楚汉相争,刘邦的实力远不及项羽,但依靠他们这个最佳组合将能量发挥到极致,终于赢得了这场比赛。比赛一旦结束,促成他们构成最佳组合的客观条件也就不复存在。因为这个最佳组合是打天下的班底,不是坐天下的班底。刘邦为了独掌天下,需要重组班底,这就注定了他们这个最佳组合的倾情演出,上半场是正剧,下半场是悲剧。刘邦与张良的关系比较微妙。就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这件事说起。刘邦得了天下,即行论功封侯。表面上看,刘邦对张良评价很高,封赏最重。实际上,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  相似文献   

17.
景华 《廉政瞭望》2010,(8):44-44
萧何:自辱其名以自保 汉高祖刘邦因为大将英布反叛,亲自率军征讨。在后方主持国务的萧何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稳定民心,源源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给养。但萧何越勤勉,刘邦心里越不踏实,于是常常派使者回长安询问萧何的近况。对于皇上的这种“关心”,贵为相目的萧何虽然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很是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廉政瞭望》2008,(1):45-45
刘邦作为布衣天子,在秦末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时局中脱颖而出,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名垂千古的大汉帝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刘邦作为一位天才的政治家,其在用人方面的两面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思。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拥兵40万,坐拥西楚富饶之地。一方是汉王刘邦,拥兵仅10万,根据地也很清寒贫瘠。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胜负似乎已见分晓。但最终结果让人震惊不已——项羽自刎。刘邦称帝。项羽自刎前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真是天亡项羽吗?非也。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相似文献   

20.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介草莽,提三尺之剑,兴兵以取天下。其时群雄并起,在他之前的陈胜、吴广和项羽,虽然一度呈风卷残云之势,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众叛亲离的命运,只有刘邦才让那么多乱世枭雄誓死追随。刘邦深知自己本是一介草莽,大家跟着他打天下,必然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谁也没有把他刘邦当神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