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孙昌乾 《世纪桥》2009,(3):85-86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村干群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落后制约农村法治的发展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村干群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
行政程序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法治观念尤其是程序观念在我国极为淡薄,有关行政程序立法理论更几乎是空白。从行政机关方面来看,封建传统中的“官本位”和“家长制”的思想影响很深.缺乏行政程序的观念更为普遍。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往往是“长官意志”,有程序规定不照办.没有程序规定更好办。从行政相对人方面来讲,由于法治观念淡薄和受“无讼”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影响.老百姓一方面认识不到自己正当权利受到侵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解决,另一方面仍然报着“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的信条,不敢轻易去诉诸法律。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建良  杨慧珠 《奋斗》2001,(6):36-3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法治是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是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法治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它通过国家机器制定的法律、法规来治理国家,规范公民的行为,是带有强制性的,犯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德治是主张用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教育和约束人民。  相似文献   

4.
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重在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切实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体现到工作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干工作、作决策,必然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如果没有法治思维,不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无法落实。现在,各方面都在讲新常态,新常态就要  相似文献   

5.
孟红 《党的建设》2011,(4):63-63
董必武作为在国外学过法律专业的一位党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主管政法工作,其法治思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后,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思想在研究中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培养法律信仰,促进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法治“硬件”建设的“软件”支撑体系,是西部大开发法治环境建设的内在精神支撑,而西部地区法律信仰现状则不令人乐观。因此,必须从增强立法者、司法人员、领导干部、民众的法律信仰入手,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鲁春霞 《前线》2014,(2):65-66,12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治信仰薄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法治信仰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探寻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路径,以保障和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法治精神所在,法治精神的缺失导致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困境。习俗与教化是培育法治精神的主要途径,法律教育对于培育法治精神更具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是跛足的,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却忽视法治精神的培育,导致培养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缺乏应有的法律道德和法治精神。因此,必须对中国法律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培育法律人的法治精神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正>法治,就是用法律准绳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法律能保障人们合法权益,违法就要受到法律惩治,这是人们对法律的基本认识,也是对法律的基本信任。作为一个大国,我们需要维护这份信任,增强人民对法治的信心。近日,《法治中国》的震撼播出,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建成法治化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决心,让我们对国家法治建设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24):17-18
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治的观念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的基础是法律至上,它要求思维主体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自觉将法律付诸实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法治思维是针对人治思维和特权思想而提出的。限制权力,保障权利,既是法治的精髓,也是法治思维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选择性运用法律、信访不信法、法律方法使用边界不清等问题,要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在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主导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优化法律服务、加强法律监督等途径,完善法律体系,建构法律权威,强化法律执行,用法治为和谐社区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傅穹 《新长征》2014,(12):16-17
法律是"关于正与不正的学问"。法治贵在人为,法律人公正,才有法治公正;法律人不公正,就不可能有法治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是法律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官是会说活的法律",法律人是法律的形象代言人,公正的法律人才能将法治的核心价值公正充分地体现出来。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法治工作队伍,着力提升他们维护社会公正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论述了法律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批判了法律永恒论、法律万能论、法律本体论等观点,从而形成了对法律拜物教的扬弃。马克思解构了法律的权威,撕下了法律独特论、法律公平论的虚假面具,肯定了法律的意识形态性,他认为法律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马克思认为,并非要在社会中清除法律,而要规范法律的运行,消解对法律的盲目崇拜,重构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社会主义能理性地看待法律,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让法律为人民服务。马克思对法律拜物教的扬弃有助于人们思考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从各方面完善法治体系,提高法治文明程度,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条基本原则,以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强调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平等性,完整性,权威性,严肃性。为我们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规定了总原则,根据这一总原则,联系我国现实生活和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需要特别注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加强和完善立法建设,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是法治的依据和保障。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法治就无从谈起。我国的立法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  相似文献   

15.
政坛好声音     
“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标志。我们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不可或缺,然而农民受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致使法律信仰在农村形成一种缺失的境遇。要培育农民对法律的崇敬和信仰之情,必须探寻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制约性因素,以期对推进农村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黄振平 《唯实》2009,(6):72-74
行政法治是国家法治的重要内容,同时推进并实现行政法治将对国家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只有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自觉地维护法律、执行法律,逐步推进行政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普遍得到提高,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人治思维仍然存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囿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现实压力,加之法律的局限性使然,且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因此,必须提高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增强法制宣传和培训实效,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机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法律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法治可以分为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国内法治含纯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不完全等同于国际法治,二者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图1可见,“A涉外法治”与“B国际法治”不完全一致,而且二者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交叉重叠的关系。那么,“C国内法治”中调整外国人方面的法律法规,属于涉外法律,不属于单纯的国内法,也不属于国际法治范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2013年)属于涉外法律,不是纯的国内法,也不是国际法,它调整的关系属于涉外法治范畴。全球各国N个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构成了图1中的“D全球法治”。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国法治实施还存在诸多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人治的因素,也有体制、人员素质、法律本身的因素。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必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立法质量,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高法治队伍素质,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