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于1998年11月6日至12日在东京举行了“中日关系的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邱恩田教授、林代昭教授、孙岩副教授、沈青兰副教授参加了研讨会,并就20年来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及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等问题作了发言或提交了论文。日本成蹊学园专任理事长宇野重昭、成蹊大学法学部部长加藤节和远藤诚治、金光旭等学者在会上作了关于新阶段的中日关系、亚太地区安全体制与中日关系等问题的报告。双方在充分肯定20年来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主流的基础上,就冷战后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中日双方应在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构筑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以下刊登的是我院学者在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和所作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去年是中日建交25周年,今年又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候,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历史关头,中日两国的政界、商界和学界都在探讨两国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本文拟着重剖析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情况,讨论双边关系所牵涉的重要事项和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向和应正视的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日关系虽呈现改善势头,但这一势头仍较脆弱。以曾我祐次为会长的"日中友好21之会"的有识之士,每年定期组织植树团访问中国,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为巩固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势头做出了积极贡献。在2015年第八、九期内容中,我们分享了植树团成员亲身参与中日友好交流的佳话。本期,我们主要围绕历史认识问题及中日关系问题书面采访了"日中友好21之会"会长曾我祐次及植树团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4.
程万军 《工会博览》2013,(15):51-52
自从21世纪日本拉开"小泉新政",中日两国关系就进入了"冰川时代".期间虽有乍暖之时,但总的说来,冬夜漫漫. 时光流转到2012,这中日建交四十周年的纪念年份,却成为中日关系再起波澜的争端年,美国亚太新战略、钓鱼岛争端、日本政坛右翼化,令"四十庆"敷衍了事,不欢而散. 东方这两个举足轻重的"非常邻邦",如今到底是敌还是友?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发展的历程证明,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望。尽管当前中日关系面临诸多困难,但中方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希望中日两国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日方应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扭转目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困难局面,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二十五周年。原本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然而遗憾的是在友好条约缔约四分之一世纪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中日关系却是一幅被扭曲的景象一方面是双方的贸易额己突破千亿美元的大关,另一方面是两国的首脑互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日关系从形成战略对话到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呈现了战略层面的深层调整,揭示了战略关系的本源,反映了国际形势走向和大国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继发表三个重要文件后,中日关系在曲折发展中取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定向.从这一战略高度,分析其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把握中日关系发展脉搏,看清中日关系发展趋向,才能在大势大趋面前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近来国内陆续发表了一些呼吁积极改善中日关系的论文,笔者认为他们的分析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超越了仅仅从双边关系、尤其是从历史的延长去看问题的角度、二是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从为中国的现在和将每来考虑的责任感去对中目关系进行新思考。笔者也从这两个基本立足点出发,尝试在重新回顾20世纪中日两国关系历程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其发展,作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进入21世纪之时,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战略态式在21世纪的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将如何处理与各大国的关系?中国要采取怎样的战略来推进世界多极化?这些都是我国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7月14—1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山东青岛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高级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出席这次研  相似文献   

10.
<正>中日关系研究是日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对于作为"智库"的研究机构更是如此。中日关系在中国外交大棋盘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棋眼"。研究中日关系,不仅可望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而且对中国整体外交战略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中日关系提出几大重点研究领域,并就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建议。研究"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在《当代世界》杂志第10期撰文指出,"对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演变为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环境问题成为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课题,则是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显著特色。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一衣带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快,潜力巨大;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两国的环境政策均对世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举世公认的环境大国。因此,中日两国政府在双边关系中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既对两国关系重大,同时也具有世界意义。本文拟从中日环境关系入手,并将其纳入中日关系的总体框架下加以考察。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环境问题传统上届于一国内部的技术性问题,它是如何演变为中日之间的外交课题的?大  相似文献   

12.
聚焦2008年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机遇之年,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形势发展需要中日两国政府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决不能使中日关系大局和改善的势头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南风窗》2016,(4):73-77
中日恢复正常邦交40周年的时候,本刊做了一期封面策划《中日关系四十而惑》,历经40年,中日关系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又三年多过去了,中日关系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去年底,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推送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的署名文章《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傅莹指出"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样的复杂境地,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纠葛的结果"。"虽然中日这么近,打了这么多交道,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正如傅莹所言:"尽管风雨如晦、月残月缺,两国有识之士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的努力从未间断。"傅莹在署名文章中提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一书"虽然观点可以讨论,但其中的资料不可谓不系统、深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月22日表示,中日关系近来有所改善,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安倍智囊团"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16名会员中,川岛真被外界视为是较为中立的亚洲事务和中国问题专家。本期"对话"栏目刊发对川岛真的专访,就中日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川岛真的观点当然不代表本刊的立场,我们把谈话的主要内容呈现给读者,是希望有益于促进中日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对于川岛真站在日本政府立场上的一些观点,相信广大读者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方面连续发生损害中日关系的事情:日本政府签准李登辉赴日看病,通过含有否定侵略战争内容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三种农产品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这三件事牵扯到双方很敏感的台湾、历史和经贸问题,反映了内在的一些深层原因,透现出中日关系的某种趋向性变化.如何认识及怎样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是摆在两国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亚洲国家获得新生的世纪,觉醒的世纪。从最近25年东亚经济的发展势头看,可以断言:21世纪将是亚洲腾飞的世纪。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克服制约亚洲腾飞的因素,建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东亚地区各国亟待回答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主要国家,两国关系发展好坏不仅关系两国自身的利益,也将直接影响亚洲的进程。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  相似文献   

16.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归根结底反映了中日两国发展道路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覆灭,使中日和平友好关系得到溯本清源的历史回归.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日关系面临重新定位和调整,反映两国在发展道路上的新变化.从中日关系的跨时代的视角上,审视两国关系的历史经纬及其规律性,能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地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日关系近年持续僵冷,已跌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且尤以双边政治关系为甚。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日关系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向仍难以明朗。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历史的纠葛,也有现实的利益,有已经显现出来的磨擦,也有隐性存在的问题,而在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日间无论显性或隐性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都一一凸显了出来,当中包括极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它为何成为中日关系中最具敏感性、关键性的因素,近来台湾问题何以在中日关系中越来越凸显。未来又将会如何演化?本文将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举世闻名的政治家,而且是近现代中日关系的积极推动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关心日本、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友好的发展,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研究毛泽东与日本,对于我们了解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了解中日关系在近现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里,中日关系如何发展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这是我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一直沿用的对两国近邻关系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中日关系近年发生的变化,可谓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四十多年来前所未有。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两国民众。中日双方许多人士都对这些变化表现出强烈的担忧。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客观冷静地看待。中日关系出现新变化的原因一、中日两国实力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近代以来,日本作为中国近邻,其兴衰与中国密切相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