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故意的心理形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认识因素是意志因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认识因素是研究犯罪故意的一个关键问题.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实性认识和规范性评价.在我国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通说背景下,犯罪故意的事实性认识因素乃客观构成要件.而规范性评价的内容则应当是社会危害性认识而非违法性认识.也就是说,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对客观方面的事实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之评价.  相似文献   

2.
现代研究成果表明,行为倾向的遗传性、大脑缺陷、性染色体畸变、性激素的作用和生物化学因素的失衡,都会导致人的行为异常乃至于易犯罪。作者经过长期的思考,无法抛弃的观点是:1.犯罪原因论是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等的多元决定论;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认识和改变犯罪的生物学因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3.不了解犯罪的生物学因素,对于犯罪原因论的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4.不去了解而且否认犯罪的生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犯罪原因研究层次的总体发展脉络是:最早由单一因素研究开始,逐渐转入多种因素研究的阶段;多因素研究由平面的综合研究走向立体原因层次系统论的研究。从犯罪原因的单因素理论、犯罪原因的多因素理论到犯罪原因的层次系统论,概括地揭示了新中国犯罪原因论的发展史,说明了我们对犯罪原因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由浅入深,由片面走向全面。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结构应是指能够支配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犯罪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犯罪心理结构包含的心理因素有错误或腐朽的认识,非法、过分或畸形的需要,犯罪动机,犯罪意志。其中,错误或腐朽的认识为主导因素,由此产生相应的非法需要,犯罪动机把非法需要的目标具体化,犯罪动机要转化为犯罪行为以实现非法需要必有犯罪意志的支配。  相似文献   

5.
"淫秽性"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故意的认识因素.欠缺"淫秽性"认识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错误,阻却故意,不构成淫秽物品犯罪.应该在将淫秽物品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大为降低的前提下,将欠缺"淫秽性"认识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承担.  相似文献   

6.
行政违法性认识不是违法性认识的对象,也并非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要想成立行政违反加重犯,则必须具备行政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就认识错误而言,行为人对符合行政管理规范规定的禁止事项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的认识错误,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但对禁止事项的评价错误则属于法律的认识错误,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确实不具有回避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之可能时,才不构成相应犯罪。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论犯罪故意中的犯罪意志贾宇犯罪意志是行为人自觉选择犯罪行为并支配行为向符合构成要件事实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过程。理解和认识犯罪意志,应当把握如下观点:其一,犯罪意志是成立犯罪故意的本质要素。成立犯罪故意,必须首先具备犯罪的认识(包括事实认识和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犯罪学研究中究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还是认识事物的现象事关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问题。"犯罪原因说"是自犯罪学建立以来犯罪学家们透过犯罪现象认识犯罪本质,进而制定犯罪对策的犯罪学说。被称为科学犯罪学或者新犯罪学的"犯罪现象存在论"通过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发现"犯罪现象的本质、产生、存在形态、发展和变化规律等"。问题的关键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并没有超出"犯罪原因说"的范畴,最终又回到了犯罪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10.
重视对当代犯罪中观、微观规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信息可以从主客观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客观上的称为原始信息,主观上的称为认识信息。对于侦查主体而言,犯罪过程是原始信息的产生过程,侦查是认识信息的产生过程。同时犯罪和侦查又都可以各自看做一个系统。侦查的过程就是对原始信息进行认识,认识的结果——认识信息与原始信息达到同一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所以,以信息为桥梁,可以将犯罪看做犯罪信息系统,侦查看做侦查信息系统,它们共同构成刑事案件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浅析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分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有助于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和合理量刑,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范畴,但两者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区别在于:从主观认识因素上看,二者“明知”的程度不同;从主观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期望值不同。在司法实践中应对两个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犯罪原因的基本蕴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尽管犯罪根源、犯罪条件、犯罪因素是一组与犯罪原因密切相关的概念,但是严格来讲,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犯罪原因体系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决定作用的有关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构成,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加重犯是在基本刑以外由刑法规定更重的法定刑的犯罪形态.它由加重基础和加重因素两部分构成.现行刑法理论对加重基础类型的认识过于狭隘.加重基础除基本罪以外,还应当包括加重犯和非犯罪的事实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变迁看女性犯罪的社会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犯罪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但给众多家庭造成了悲剧,而且对社会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当前中国社会女性犯罪不断上升和蔓延的态势,对于女性犯罪的原因的探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力求突破一些传统的看法,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对女性犯罪给出一些社会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安民警职务犯罪是指与民警职务有密切联系的犯罪,它的产生有各种主客观因素。要有效地预防公安民警职务犯罪,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即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队伍建设的认识;坚持教育整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强化监督管理,铲除犯罪土壤;加大惩处力度,严格执法纪律。  相似文献   

18.
警察职务犯罪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务犯罪心理因素是影响和支配警察进行职务犯罪的各种心理成分,是推动犯罪发生的一种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不良需要、犯罪动机、偏倾的价值观、消极的人生观、不恰当的认识倾向、有缺陷的自我调节、极端的情绪和消极的情感、不良性格。上述心理因素在犯罪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些心理因素对犯罪行为的产生起支配、决定作用,有些心理因素对犯罪的产生起影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清,对现阶段的社会认识不清,因而对我国犯罪问题的认识也众说不一。代表性的说法大体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社会主义不产生犯罪,或社会主义制度不产生犯罪,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有大量的犯罪产生,而且不时地出现犯罪的高峰,这样,理论与现实挂不起钩来。另一种说法,是把所有的犯罪都归结为阶级  相似文献   

20.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其他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和配剂.目前,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日趋严重,正在从单纯的走私出境向国内非法买卖发展,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毒品的非法生产引发了大量的易制毒化学品犯罪,除此之外,经济利益的驱动,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等都是促使易制毒化学品犯罪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与生产部门合作;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缉毒人员对易制毒化学品及其犯罪的认识,以遏制易制毒化学品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