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国上将杨得志投身军旅半个多世纪,他的传奇经历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从中也可清晰地看到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一代名将的历史轨迹。这里,选取的是他红军时期的几则轶事。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1,(10)
正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5,(11)
一九三二年初,杨得志从红十一师炮兵连调到红四十五师任管理科长。四十五师的首长他一个也未曾见过。只听说师长叫寻淮洲,湖南浏阳人,大家都说他有文化,脑子特别聪明,指挥打仗足谋多智,尤其是平易近人,对待部下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4.
正杨得志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一生为人襟怀坦荡,豁达大度,善于团结同志。在不同时期3次给杨得志当过副手的杨勇曾深情地谈到:"凡是和杨得志同志在一起工作过的,没有搞不好的。"回顾战争年代,杨得志同历任政治委员搭档都能密切合作,较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更为难  相似文献   

5.
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0年秋,部队经过他的家乡——湖南醒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当时担任红四军一师通讯警卫排排长的杨得志既没能请假回家去见亲人,也没有遇到能替他捎口信回家的熟人,回家成了他没能实现的梦,成了他心中郁结的遗憾。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环境里,家乡的地方干部时常派人向他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并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看看,那绵长而浓厚的思乡之情开始一次次牵动着将军的心……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2,(7):30-31
1932年10月,我在12军34师师部当宣传班长。当时红军里有一个习惯,凡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同志都称为"小鬼"。我们宣传班的8个同志都不过十六七岁,因而部队同志都称我们为"小鬼"、"小鬼班";群众则叫我们是小红军。我们都感到很光荣,也很乐意。 "我们不抽烟,糖倒要"  相似文献   

7.
杨得志是我军著名战将,1925年2月,年仅14岁的杨得志和哥哥杨海堂为生活所迫,冒着风雪离开家乡--湖南醴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出门谋生.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料这一走竟成了他与家人的诀别.  相似文献   

8.
1928年1月,农民暴动的狂飙席卷湘南各县。在衡阳板子桥筑路的杨得志也是在这时候扔掉扁担、土箕参加了红军。这年4月下旬,他随南昌起义余部上了井冈山,被编在红四军28团。那时候,才满18岁的杨得志对共产党没有多少认识,只是在心中知道“共产党是好人”。几个月以后,他才渐渐地明白,做一名共产党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麾下,名将如林,其中,上将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原名杨世俊,191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南乡文家市的一个中农家庭。1930年5月,他在平江参加红军并入党,改名杨勇。他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艰苦时期的  相似文献   

10.
1933年7月1日,中革军委命令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红19师组成红军东方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滕代远任政委,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率军入闽,并进军永安,留下红军标语"打倒屠杀工农国民……"署有"红军东进军9师27团2营2连(宣)"的落款,红军东进军这一部队番号,是否就是红军东方军?本文经考证,认为红军东进军就是红军东方军。  相似文献   

11.
徐向前和徐海东交往时,徐海东十分敬佩这位红军总指挥,徐向前则说:“黄埔的大门,进也好,不进也罢,你没入黄埔还少加入一个党呢!” 1929年,徐向前来到鄂豫皖苏区后,先后担任了红军的代理师长、参谋长和副军长等职务。他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打得敌人失魂落魄,使之一听到徐向前的名字,就常常吓得夜不成眠。仅两年多的时间,他领导的部队从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他也成为红四军军长。但红军战士中不少新同志还不认识这位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徐军长呢。 一天,徐向前路过红军十三师三十八团驻地,顺便想去看看团长徐海东,不巧团的干部都不在家。只有一个小战士抱着扫帚在扫院子。 徐向前问他:“这是三十八团团部吗?”  相似文献   

12.
1936年春,为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决定:红军由陕北东渡黄河,通过山西,开赴冀、察前线,直接对日作战。红一方面军主力编为抗日先锋军。红一军团决定由红十三团、红三团和红一团为基础组建一个师。恢复红一师的番号。任命陈赓为师长、杨成武为政委、杨得志为副师长、耿飚为参谋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全师约3000多人,任务是打头阵。  相似文献   

13.
正耿飚将军(1909.08.26-2000.06.23)是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无冕将军"。7年红军岁月,他历任红九师、红一师、红四军参谋长,是这3支部队军事主官李聚奎、陈赓、陈再道的好军师;担任红二师第4团团长期间,他带领这支英雄部队斩关夺隘,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之一,与杨得志担任团长的红一师第1团携手并进。可以说,红军时期锻造了他百战名将的军事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他是让朱德和毛泽东首次尝到无线通讯技术甜头的人;他从建立红军的无线电台开始,一步步为我军的通讯建设付出了整个人生;毛泽东赞誉他和他的团队是工农红军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说"他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从俘虏到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1909年7月3日,王诤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普通的农家。17岁那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讯学科。毕业后,王诤参加北伐军第二军第四师,担任师部电台台长兼报务主任,后进入正在江西"剿共"的第十八师,负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期间,红军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有另一个人也跟随十七勇士渡河,而且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却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是大渡河勇士,连杨得志将军都曾专门给中央军委写信证明他也是大渡河勇士之一。这个人就是当时带领十七勇士一起渡河的红1团第1营营长,后来的开国中将和我国首个导弹基地司令孙继先。  相似文献   

16.
刘仕雄 《世纪桥》2010,(23):27-28
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一个曲折的蕴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起了关键的决定作用。毛泽东虽然受到排挤,但他并没有停息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的脚步。他一方面忍辱负重,冷静思考,避其锋芒,保存自己;另一方面暗中积蓄力量,通过与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交换意见",揭露"左"倾路线的错误,提高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认识,在"左"倾错误已充分暴露的时候,抓住机会,勇敢地站出来,强烈要求召开政治局会议,把"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李德等人"赶"下台,从而使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回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相似文献   

17.
正百岁将军裴周玉,自15岁参加秋收起义、18岁参加红军,历经三次"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平津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戎马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还与刘志丹共同战斗了四个月——1913年1月4日,裴周玉出生于湖南平江县龙门镇枫树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参加龙门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过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1932年7月,任红三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历任红二十八军特派员,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锄奸科科长、师政治部锄奸部代理部长等职。随后,他带领工作队在汾阳扩兵,参与指挥击退日军的进攻,护送上万人次大  相似文献   

18.
王志刚 《新湘评论》2010,(16):33-34
1937年9月6日,陕西三原县石桥镇外的田野上临时搭起了阅兵台,我9000多名红军将士在这里誓师出征,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三原誓师后,129师和先前整编的115师、120师一样直接开赴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19.
周如冰  龙卫平 《湘潮》2013,(10):26-28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杨勇转战南北,驰骋沙场,功勋卓著,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之一。1949年,戎马倥偬的杨勇抽空回家看望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仅有的一次回乡。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党的生活》2013,(8):19-19
1958年9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和干部部部长陈美藻少将,脱下了将军服,换上了士兵装,佩戴列兵衔,来到驻徐州市的某团六连当兵。将军下连为了避免特殊照顾,杨得志改名叫杨绍起,李耀文叫李耀,战士们都亲切地喊他们老杨、老李和老陈。从团部到连队,3位将军谢绝了军、师领导的陪同,一人一个被包,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