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难点和关键 "法治",自古希腊哲人和我国先秦法家率先提出并阐述其思想以来,古圣今贤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地探索这一亘古不变的命题."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它是指一个国家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面前选择以法律为主的手段进行社会控制,而不是选择其他作为主要控制手段,即我们今天重新提倡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社会或组织为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利用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调 整。越轨行为是人们违背或偏离社会规范的对现存社会秩序具有破坏性并受到否定性评价的行 为。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可归纳为政权控制、法律控制、道德控制、纪律控制、习俗性控制、舆论 控制等。  相似文献   

3.
"控制下交付'是打击贩卖毒品犯罪的一种有效的秘密侦查手段.目前,由于对这一侦查手段理论探讨的不足和法律规定的缺失,贩卖毒品的"控制下交付"的手段的运用遇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很多困惑,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析,以求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就是形成和维护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各种社会活动有序进行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 ,各得其所 ,相安无事。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就必须事先对各种社会关系作出安排 ,事先设定人们的权力义务 ,设计人们的行为规则并保证人们按规则行动。这正是法律的价值目标。原始社会的秩序是通过习惯、依靠道德和宗教自发形成的。国家出现以后 ,人们的利益多元化 ,因而只能依靠法律的作用自觉地创设并维护社会秩序。秩序意味着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势必会损害个人的一些利益。那么 ,这种个人利益损失限制在什么程度内才能…  相似文献   

5.
犯罪控制是一个结构体系 ,它由犯罪和社会控制两个子系统组成。犯罪是最活跃的原子核 ,向四周辐射犯罪能量 ,而其它的社会控制层则呈分层状地包围着这个原子核 ,防止其破坏最基本的社会秩序。控制犯罪应从构筑社会控制的体系入手 ,综合地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法律的手段 ,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法律权威既是指国家对于社会的控制与影响能力,也指其在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时对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对社会秩序维护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把对法律权威问题的考察放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之下,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法律权威形成基础以及实现方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演变为调整社会关系最有力的手段。社会控制存在三个子系统:控制决策机构、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顺馈和反馈的信息传递关系。新疆社会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法律的社会控制应由外在社会控制向内在社会控制即心理控制转变,转变的关键是塑造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感。构建法律社会控制模型,将其运用于新疆社会的综合治理,为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演变为调整社会关系最有力的手段.社会控制存在三个子系统:控制决策机构、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顺馈和反馈的信息传递关系.新疆社会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法律的社会控制应由外在社会控制向内在社会控制即心理控制转变,转变的关键是塑造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感.构建法律社会控制模型,将其运用于新疆社会的综合治理,为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风险,其蕴含的不安全性、不确定性以一种新的秩序格局和公共空间重新定义着社会秩序结构。风险社会产生的制度自反性、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社会个体化及信任危机的消解为社会秩序设置了新的困局,对社会控制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控制是治安的本质,风险社会的出现既考验着现有治安防控体系的能力,也对提高风险认知研判水平、构建社会化防控主体、强化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完善立体化风险防控机制、培养动态化防控思路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必然导致社会失序。若要重建社会秩序,必须首先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原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治安面貌的明显好转,必须趋利避害,重构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控制面临新的困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大量非公有经济的出现,使我国的社会层面从“国家——单位——个人”的三层次体系转化为“国家——个人”的二层次体系。旧有的社会控制链条出现断点和空白。河南警务机制改革填补了社会控制的断点,是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创举,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治安生态系统指由具有相互促进和制约等有机联系的社会因素构成的,能使农村治安秩序保持某种运行状态的社会系统。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实有人口发案率增速高于城市人口,主要是社会变迁使农村组织化程度极低,观念体系和实际制度二元并立,以至农村社会治安生态系统缺乏具有统摄力的要素,且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减少,破坏性因素难以被抑制,系统的运行态势不稳,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恶性循环。但由于短期内不会出现有力的组织要素,所以,经济、可行、符合法制社会要求的选择是强化公安政法机关的作用,通过严格执法、规范办案的示范作用,提升现代观念和法律制度在农村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不可能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全部社会保障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具体保障项目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讨和逐渐完善阶段。由于所处的理论视角不同,人们构筑社会保障法体系的观点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大课题。应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目标,立足社会治安防控的现实基础,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通过构建"五大防控网络"、完善"五大警务机制"和整合"五大防控资源",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社会治安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的防范控制。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对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它不仅严重侵犯人权,破坏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以暴抗暴",进而导致伤害、杀人犯罪。同时,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丑恶现象紧密相关,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解决家庭暴力既要依靠法律途径,更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为了使家庭暴力受害者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同时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家庭暴力干预体系,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7.
社会冲突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法律控制的社会冲突是自然人与法人的行为冲突,这种行为冲突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性。社会冲突的法律控制具有预警、宣泄、救济、秩序等作用,但也存在着范围不足、僵化和社会成本高等局限。完善社会冲突中的法律控制,需要以立法的方式确立利益主体的平等地位,明确界定产权,实行分配正义,确定社会冲突的多元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8个城市24个纺织服装企业850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社会信任总体状态处于中间水平,其组织信任(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和城市融入程度越高,社会信任程度也越高。以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感受为表征的城市融入之于社会信任的重要性,说明传统的信任途径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安排与实践、制度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的组织信任对于社会信任变异解释力说明了社会信任建构的制度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既是关系的,也是结构和制度的,其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有赖于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法制建设提升组织系统信任和员工管理者信任,以及消弭社会排斥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为何在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实施大规模的反贫困战略与行动?立足于这一战略追问,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回顾、比较早期中西福利制度建设中的基本理念、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差异,提炼中国反贫困政策实践中的福利元素,以此理解中国福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理念、政策与对象等几大困惑,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社会中国"视角下反贫困机制的福利制度建设框架。研究认为:(1)中国的反贫困政策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福利元素,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社会民主主义的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理念、全民参与的政策特征、每家每户的对象特征;(2)从"社会中国"的福利框架对反贫困政策的实践进行理论整合,可以建构以社会公民权为基础的福利理念、具有整合性的跨越地域与身份差别的社会福利体系、以无差别的社会公民身份为识别对象的社会福利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犯罪因法而存在,因法而得到规范与治理。法制不是良好社会的完美原则,但无法制则无良好的社会。要实现法治,有效地控制犯罪,必须十分审慎地适用刑罚,将其看作预防犯罪的手段而非目的;必须提高立法质量,切实执法、司法,以实现“良法之治”;必须培养人们的法治观念,在全体公民中形成守法的精神和对现代法治的普遍认同,以此实现社会治安秩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