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而立”,对于成长历程充满波折的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来说,是否也一样“而立”? 答案是肯定的,如今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了重庆经济的半壁河山。2007年实现增加值2265.61亿元,增长20%,比重庆GDP增速高出4.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1%。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从10年前的10余万户发展到去年底的68万户。 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是如何演绎财富故事的?请听两位民营企业家的讲述。  相似文献   

2.
黄佳渝  谭健 《当代党员》2010,(11):23-25
“对我来说,这既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又是一个激励,这是3200万重庆人的重托啊!”新当选的首期“两江学者”罗凌飞笑着说。  相似文献   

3.
蔡律 《当代党员》2009,(7):28-29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赋予了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而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应有之义;从“314”总体部署到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都包含有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这一黄金定位。2008年11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对重庆金融中心给出了一个清晰定位:北京是大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是行政总部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4.
2006年年来,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总成交15293套、140.23万平方米,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新办预售许可证项目累计达到了246.22万平方米。这意味着目前重庆主城区内楼市的供求比已经达到了1.76:1。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市场持续目前的情况,不超3个月,重庆的房地产市场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进入重庆后,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接管,建立一个人民的新重庆。重庆是长江上游的水陆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国民党政府在西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统治中心,其西南行政长官公署就设在这里。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又从广州仓皇逃到这里。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节节败退,各地反动代表人物、国民党残兵败将、特务匪徒等共数万名陆续汇集于此,妄图与新生的人民政权斗法。寄生在旧社会机体上的一切腐败现象,在这里应有尽有。据我们获取的情报和地下党同志的介绍,重庆虽然人口只有120来万,但敌情社情之复杂确为全国之冠。蒋介石为了实现“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妄想,1949年8月和11月先后两次到重庆坐镇指挥。除在重庆市区和周围各县布防重兵外,还特设重庆警备司令部(后改为卫戍总司令部),统辖内政部警察第二总队(约1.8万人)、宪兵第二十四团(约1500人)、重庆警察局警察(约5200人),共2.5万人左右。警备司令部公布“十杀令”,称凡“反抗政府,阻挠政令”、“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秩序”、“造谣惑众”、“聚众暴动”、“煽动罢工”、“鼓动学潮”、“泄露军机”等等,均处死刑。重庆警察局为加强警察的“战斗力量”,从国民党军杨森第二十...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6,(4):43-43
在3月l6日我市召开的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书记汪洋明确要求,要“努力把重庆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力争改革发展的更大突破”。这一要求,是在充分肯定重庆“十五”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五”的艰苦努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8.
将新概念“重庆人文精神”与本市学界以往着重研究的诸如“重庆文化形态”、“重庆文化定位”、“重庆文化发展目标”等旧概念相比较.显而易见新概念对诸旧概念具有概括、整合、抽象的意义和价值,站得更高.可以以一总百.既有弥缝旧概念众说纷纭之蔽.又能将新概念研究提升到一个更积极、更实际、更易于实践操作的层面。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学界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9.
“正在进行中的重庆经验”,可以初步概括为两个方面。重庆经验的第一个方面是“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从2002年到2008年6月底,重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从1700亿增长到7000亿,增加了4倍,实际上到2009年,已经突破了9000亿元,今年超过万亿元。这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罕见。重庆经验的第二个方面是“地票交易促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12月5日,重庆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土地交易所,进行地票交易,这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试验。  相似文献   

10.
深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不能和世界“零距离”沟通,这是重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弊和痛。海不过来,我就过去。2008年11月12日,一道电波从北京传到重庆,一下子将重庆拉近到边境口和大海边。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设立的这一刻起,对重庆而言,世界变平了。  相似文献   

11.
张跃 《当代党员》2012,(7):37-39
直辖15年,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直辖之初的366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20万人,降幅近95%,比全国平均降幅高21个百分点;重点贫困区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7%,比全国高4.1%,在西部排第一位。重庆在扶贫攻坚中的众多创举被国务院扶贫办总结为“重庆扶贫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当代党员》2012,(7):34-36
直辖15年,配合三峡工程建设,重庆圆满完成了中央交办的100多万移民迁建的历史性任务,并初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这是重庆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张波 《当代党员》2009,(5):50-51
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这五大重庆是我市提升城市形象.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载体和抓手,为了及时报道五大重庆建设的进展,本刊特从本期开始将“和谐重庆”栏目更名为“五大重庆”,欢迎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 《当代党员》2011,(6):F0003-F0003
四川崇州,古称蜀州,南宋以后称崇庆,与“重庆”完全同音。 2008年“5·12”大地震,崇州房屋倒塌21.35万户,受灾人口32.16万人,曾经的“蜀门重镇”满目疮痍。当时,重庆也有11个区县受灾,受灾人口超过200万人。  相似文献   

15.
杨静怡 《当代党员》2008,(10):47-48
从网站成立之初自己一个人打点上下,到如今拥有60来人的专业人才团队;从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白手起家,到拥有近200平方米的写字间、月收入近30万元的网络公司。6年来,“重庆人才网”也由郑汉林这个来自安徽的打工者的个人兴趣,逐步成长为重庆网络招聘最权威的网站。  相似文献   

16.
“吃的是三大坨,住的是土墙屋。”这是10年前重庆.贫困农民的生活写照。10年来,通过实施“三百工程”,重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1479元增加到2006年的2874元。10年,农民荷包鼓了一倍。  相似文献   

17.
严婷 《当代党员》2010,(2):7-11
2009年在重庆的发展史上闪烁着一个闪亮的坐标点: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这标志着重庆跨越了一道重要“门槛”,从此步入中等收入水平行列。从城市发展经验来看,越过3000美元这一“红线”,城市将进入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8.
汜畔 《红岩春秋》2006,(4):42-4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06年6月11日下午,重庆迎来了一批特别的朋友。以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主任委员李正文先生为团长的“2006年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重庆市交流参访团”抵达重庆,与中共重庆市委开展“党际对口交流”。这次中共重庆市委同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的交流活动,是落实去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会谈新闻公报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开展两党党际对口交流活动以来的又一重大活动。由李正文团长率领的国民党新竹县党部重庆市参访团就是今年两党党际对口交流的第一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和重庆140多万中共党员、3100万民众对参访团到来发自肺腑的欢迎词。重庆在中国大陆西部,新竹在台湾岛西北,从新竹到重庆,中间不仅要穿越台湾海峡,更要横跨大半个大陆,在空间意义上不可谓不远。而国民党新竹县党部作为睽违半个多世纪后,第一个公开踏上重庆这片土地的国民党组织,从时间意义上也不可谓不远。这样的远方之朋,在新时期国共两党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景开展交往对话的时候,选择重庆作为党际对口交流的地方,不仅是重庆的荣幸,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有朋自远方来”,自然“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9.
韦达韬 《当代党员》2014,(10):22-24
在1:100万的重庆地图上,荣昌县离主城区有9.5厘米左右。 换算成实际通勤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 国际上有个通行说法:“一小时通勤时间是一个成熟城市群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钱陵  刘汪洋 《思考与运用》2007,(6):F0003-F0003
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于2007年6月18日——28目在重庆隆重举行,它给重庆3100万人民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为重庆直辖十周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