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及“洋鬼子”,不免会联想到鲁迅在《阿Q正传》中描写的那个“假洋鬼子”。不过,中国人似乎对真洋鬼子的领教更直接些,从“三光政策”到“万人坑”,从“慰安妇”到“毒气弹工厂”之类。不消说,谁都知道那是指的61年前肆意践踏我国土、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想来,日本鬼子应当属  相似文献   

2.
最近参加了一次小说评选活动,读了一些作品,总的感觉这些年好的作品还是有的,但不多,不少作品迎合时尚,缺乏文学应有的精神品格。此外,就是普遍比较冗长,短篇不短,长篇过长。过去的短篇小说,一般都是几千字,如今四、五千字的已不多见,一、二千字的更属稀有,动辄破万字大关,甚至长达二、三万字,超过鲁迅最长的小说《阿Q正传》。而二万四千多字的《阿Q正传》不是短篇,却是个中篇。长篇小说按约定俗成的说法,指十万字以上的作品,一般以二、三十万字为宜,而目前篇幅在四、五十万字的不少,有的更拉到百万字左右。这当然不是说,不可以写百万字的…  相似文献   

3.
谈嫉说妒     
我常常为国人不平,因为许多人总是愿意把一些“莫须有”的恶名或者被叫做“劣根性”的东西强加在国人头上,以致于产生了诸如《阿Q正传》、《丑陋的中国人》之类的作品,而且它们都是出自中国人的手笔,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大有传世之势———唉,“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有甚者,古往今来,有相当数量的国人还认为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品性:“嫉妒”,并称“老外”从不嫉妒云云———好像忘记了他们自己也是中国人似的。每闻此言,我总是义愤填膺,忍不住要质问:伟大的弗兰西斯·培根曾经写过《论嫉妒》一文,难道他老人家是专门针对中国人写的吗?…  相似文献   

4.
(一)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了一对亲兄弟。他们的关系被描写成吃人者与被吃者的关系——“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时隔七年多,鲁迅在《弟兄》中又写了一对亲兄弟,一反吃人与被吃的关系,“他们两个人就象一个人”似地融洽,真所谓“弟兄怡怡”了。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弊害可言呢?似乎是找到了挽救这种家族制度的灵丹妙药。但鲁迅在小说中设计了一个“假想敌”——猩红热。从而使这个“鹡鸽在原”的家庭失去了平衡感。鲁迅再一次告诉我们,中国“圣人之徒”倡导的家族制度,已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进  相似文献   

5.
《法学》2020,(5):192-192
一、注释方式《法学》文章注释采用当页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1〕、〔2〕、〔3〕,等等。相邻的两个注释若完全相同,用“同上注”,如果主体部分相同而页码不同,则后面再加注页码,如“同上注,第36页”。有间隔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注释,不论是否在同一页,均写为“同前注n”加作者文或书的形式,如“同前注〔3〕,沈宗灵文”“同前注〔4〕,张友渔书”;如果主体部分相同而著作页码不同,则按上述原则做相应改变,如“同前注〔4〕,张友渔书,第63页”,等等。  相似文献   

6.
鲁迅文学中的疾病叙事不仅体现着鲁迅的医学背景、人格影响,而且灌注着鲁迅自己对生命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张安乐死,能医的就医,不能医的就帮助他死得没有痛苦;二是反对酷刑与虐杀,批判国民性中对科学的精神没有兴趣,而把聪明才智都挥洒在这种给被害人带来无穷而难忍的痛苦的虐杀与酷刑上;三是尊重残疾者但反对滥施同情,体现出肉体之小与精神之大的辩证认知。鲁迅的这种生命伦理观念既是鲁迅自身疾病纠缠的生命体验的升华,也是科学精神与生命哲学互织的结晶。鲁迅在其一生中对生命伦理现代化的思考与践行,体现出的正是他对《新青年》催生"最后觉悟之觉悟"即伦理觉悟的启蒙方略的主动呼应。  相似文献   

7.
最后画的圆圈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大团圆"里写道,阿Q因为赵太爷家被抢劫案抓了起来。在第二次过堂时,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并把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要阿Q在纸上画一个圆圈。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学的“大题目“:略论20年代乡土文学对鲁迅的继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年代乡土小说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基本特征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紧紧抓住了改造国民性文化批判的大题目。这个大题目的抓取和展开是在鲁迅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表现于题材和主题的转换,文化视界的拓展,国民心态的揭示,民俗文化的批判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乡土小说在其初期强调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争取对国民的改造以及阶级意识的觉醒,在其中后期,延续了五四乡土小说批判国民性的锋芒,又使五四“人的解放”的主题由中上层知识分子转入下层农村妇女的个性解放,具有创新、开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一、中文注释体例(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页。〔3〕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页。(二)论文类〔1〕时飞:《当代中国法学知识内在进路的缺陷与重构》,《研究生法学》2003年第4期。〔2〕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民法的分析法学基础》,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6页。(三)文集类〔1〕梁治平:《说“治”》,载《法…  相似文献   

11.
(一)引用图书的基本格式为:〔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3-75页。〔3〕高鸿钧等主编:《英美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章“英美判例法”。〔4〕[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2.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1,(2):I0001-I0001
(一)引用图书的基本格式为:〔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3-75页。〔3〕高鸿钧等主编:《英美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章“英美判例法”。〔4〕[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3.
(一)引用图书的基本格式为:〔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3-75页。〔3〕高鸿钧等主编:《英美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章“英美判例法”。〔4〕[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4.
“不准把鲁迅歪曲成人道主义作家”,“反对用抽象的人道主义解释鲁迅思想”,这是二十年前批判巴人同志时提过的口号。经过那次批判运动以后,大家都讳言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直到去年,陈涌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还反复强调:鲁迅完全没有周作人那种人类相亲相爱的思想,完全没有周作人那种温和的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的观点(见《文学评论》1979年第3期《鲁迅与五四文学运动的现实主义问题》)。总的意思就是说,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与人道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用图书的基本格式为:〔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3-75页。〔3〕高鸿钧等主编:《英美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章“英美判例法”。〔4〕[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二)引用已刊发文章的基本格式为:〔5〕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6.
论杰塞普的跨国法思想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对“跨国法”(transnational law)一词最初由谁提出尚有疑问,但该词却与美国国际法学家菲利普·C·杰塞普教授〔1〕的学术贡献密不可分。〔2〕他曾于1956年2月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以“跨国法”思想为核心作了3次演讲。同年,这3份演讲辞集结成册并以《跨国法》为名在耶鲁大学出  相似文献   

17.
言论自由:概念及边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言论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言论自由的保障,“有助于思想与资讯之流通,为推动文明进步与发展之原动力”。〔1〕密尔在其代表作《论自由》一书中,对言论自由对人类精神福祉的必要性做出了精辟的概括,〔2〕并指出:“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3〕没有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就没有思想之激荡,社会之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如卡多佐法官所称:言论自由是其他权利产生的摇篮,几乎为其他每种权利不可缺少的前提。〔4〕我国有学者提出:随着生存权问题的基本解决,自由权特别是言论自由权将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18.
《司法业务文选》2013,(21):10-12
1.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2.国办发〔2013〕10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制定本纲要。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分权理论对政治国家的意义——洛克《政府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克和他的《政府论》〔1〕是西方政治史上一个非常醒目的现象,一般的观点认为,西方民主法治国家目前政治结构的“权力分立”基础就是在《政府论》中得以首次建立,其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由此可见一斑。虽然,目前对洛克及其《政府论》的研究已趋深入,早已脱离了原来“阶级分析”的一般思路,并出现了对其“自由主义”地位与政治思想史地位进行否定的“修正派”学说,但笔者认为,即使考虑到其“一本党派著作”〔2〕的性质,洛克思想的价值还是历史性的,而《政府论》(尤其是其下篇)的意义也是宏大的和不能否定的。在通读并对其中重要的章节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和国民启蒙裹挟在世界性的城市化潮流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城市社会还处于动荡和未成形的状态中,就已经以启蒙的姿态介入到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中去。本文主要从《野草》中的城市"陌生人"形象出发,对《野草》中涉及到城市现实空间的篇章进行市民形象和城市伦理分析,探讨身处早期城市社会的鲁迅对市民底层空间的观察和反思。《野草》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陌生人"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形成对"精神界战士"的鲁迅构成牵制、拉扯和制约的力量;他们通过"立论"与"闲谈",形成"陌生人"的日常生活策略;他们在"物"的主宰下形成对金钱异化的群体。鲁迅对"陌生人"群体的批判体现了他在城市写作中更为重视在精神层面上对都市生活中"人"的思考和发现,从而也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市民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