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形成的指导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内涵与价值导向上存在内在一致性,我们从创新与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协调与马克思"社会有机整体"思想、绿色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世界一体化思想、共享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思想五个方面入手,旨在探讨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追寻马克思的自由王国思想,设计"自由社会"的理想图景,和马克思一样认为个人自由的实现是理想社会的标志。但在自由的范式和自由实现的路径上,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存有明显的分歧,尤其是他脱离社会历史实践去寻求人的本质回归的思想,透露出他对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幸福观是以"现实的人"的需求、人的"自由自觉"实践、个人与共同体的融合发展作为观察维度,崇尚的是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现实、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马克思眼中的"幸福"不仅是"现实存在"的个性表达,而且是实践主体本质力量不断继承、积淀与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把对"至善"的价值思考转换为追求人的个性、类特性以及社会特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实诉求,从而使人们构建的民生幸福图景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6.
以赛亚·伯林区分了两种自由——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马克思被伯林划入了积极自由的阵营,并受到伯林的批判。伯林批判马克思的积极自由会通向奴役和专制,"理性主义"是这种自由的形而上学基础,伯林批判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历史决定论",并将俄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恶果归因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事实上,马克思的"自由"并不是伯林意义上的"积极自由"。布伦克特对马克思的自由观进行了当代阐释,他认为马克思的自由观有三层维度、双重意蕴,其致力于促进自由的实现,是一种实质自由,这与当代的阿马蒂亚·森的实质自由观在旨趣上是一致的,本质是真实的个人自由。这种阐释深化了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谢水明 《传承》2009,(2):104-10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建设性话语方面的缺失导致马克思主义有边缘化的倾向,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历史的承担了这个使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舒江华  张传开 《求索》2012,(9):121-123
人道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在人道主义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并不存在所谓的"认识论断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逻辑基础,其落脚点是人类的现实生活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自由个性,"现实的运动"是实现彻底人道主义的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建设性话语方面的缺失导致马克思主义有边缘化的倾向,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历史的承担了这个使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始终立足于人类共同体,从实践的维度和历史的维度来阐发其公共性思想。与其他西方公共性思想不同,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立场,并以此塑造一种全新的、人类真实的公共性状态——"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具有"追求丰富的公共生活"、"走向全面的人的发展"、"体现自由的发展个性"内涵的公共人的理想生成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主旨。从马克思对公共性的立场和主旨的阐发中,可以窥探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在深刻批判中进行科学建构的,即对传统旧哲学中的先验性的批判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建构以及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三段论式结构,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未来"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存在着共同体的自由、个人的形式自由、每一个人的实质自由三种自由形态。马克思关于第三个阶段的自由理想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市民社会是一个远非理想的社会,并给全人类树立了一个理想的神性之维,以此来批判和关照现实,从而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薛俊强 《岭南学刊》2011,(2):120-126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条红线和中心线索。马克思关于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和研究都是围绕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展开.无论是经济层面上的社会所有制的奠基,还是政治层面上的国家的消亡,马克思最终的理论旨趣在于实现一个“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及其全面发展”这样的理想社会状态。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承载了马克思的最高社会理想和价值关怀。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准确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视域形成及其内涵.是理解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及其理论实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确实澄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继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要求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逻辑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我们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尺度;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实践视角、历史视域及辩证分析方法,是我们透视各种社会思潮实质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总体理论视野,为我们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内涵的追溯、解剖,可以洞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异化劳动的批评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勾勒,尤其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赫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社会异化思想,都与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密切的理论联系,都对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并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在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之上,第一次把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石之上.提出的与以往思想家截然不同的自由理念,深刻揭示了自由的真正内涵.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全新视角分析"以人为本"思想,阐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逻辑要求,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就已经被人们说起,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掌握自由观的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准确实施,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渊源上说,科学发展观蕴涵着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