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缺少科学的理解,一方面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可以全部自然地得到发挥,把社会主义理想化,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绝对化;另一方面,当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出现困难和挫折时,又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认识上的巨大反差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绪,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与信念。因此,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便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优越性试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对自由的认识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说,只有人民获得了充分的自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后记     
《求实》1980,(Z2)
我们国家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正以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气势向前发展着。社会主义实践迫切地需要我们加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宣传,现实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给予理论上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指社会主义制度较之以往的社会制度远为先进的独具的本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完善而日益有力的显示出来。社会主义自身从其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到成熟的高级阶段要有整整一个历史时代。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由初步发挥到充分发挥,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有不可置疑的优越性。但人们对此为什么或怀疑、或视而不见?笔者认为,在导致这种状况的诸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方法论上存在诸多“误区”与“盲区”,其中突出的是忽视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形成、实现等诸种中介环节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因而导致在对这种优越性本身的认识上出现表象化、庸俗化,在对这种优越性发挥过程的认识上,出现理想化和简单化。为了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信念,科学揭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民族自治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使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以巩固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何评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在评判和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要依循三个基本维度,即历史与现实相观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对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对自由的认识具有不同的特点.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到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从当前来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依然离不开自由,因为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说,只有人民获得了充分的自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更大程度地体现.  相似文献   

9.
孙桂珍 《世纪桥》2014,(5):43-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为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而做出的制度选择。在这一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这一制度还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毛泽东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认识的先河,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论点,这些闪光点当时虽然还难以汇成衡定的体系,尚有待于充分发展,但为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阶段划分问题认识的深化和突破,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前提.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正确部分,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彻底贯彻.反映为其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的构建,既蕴含着一些适合中国情况的有益探索,又夹杂着一些脱离中国实际的空想因素,表现了几经变化的历史曲折.  相似文献   

11.
真正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认识社会主义,而且需要认识资本主义。有些人,特别是有些青年,所以产生“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思想,除了对社会主义缺乏认识外,还因为对资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博大精深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邓小平同志政治战略思想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科学论断中,并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认真学习和研究它,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它以科学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它制度为载体,以制度运转的高效有序、对社会生活的调节有力为表现,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等特征.邓小平同志在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中,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制度的优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7页)并强调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现实发展逻辑提出且新一届党中央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系统解答,有其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把社会公正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加以强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因此,我们要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是关系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重大问题。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精英”,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体制中有待改革的弊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肆鼓吹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而我们自己队伍中的一些人,看到东欧国家的剧变和国内经济生活中的暂时困难,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疑虑。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求实》1991,(1)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在《关于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意见》中指出:要注意引导广大干部抓住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问题,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要帮助大家从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特殊规律,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大趋势;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社会主义的暂时曲折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大趋势;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已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等等.为此,我们特就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理论观点和问题组织了解答,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波折,社会主义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些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对社会主义缺乏科学的理解,是认识的偏差。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们必须思考社会主义的实质与现象,区分以下四个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的不同背景条件的分析,区分出该问题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的层面,并以此为出发点,对问题分别作了尝试性的回答.在历史层面上,得到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有可能跨越的".在现实层面上,认为我们要能最终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创造出社会主义"自然发展的正常条件".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在于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将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现实立足点去回溯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既能看到社会主义一直是作为世界历史的正义力量而感到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又能反思到社会主义由于脱臼于世界而被世界边缘化的沉痛教训;用社会主义的历史之镜来观照我国的现实社会主义事业,我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百倍的信心和力量,而且能从中汲取许多经验和教训,以矫正我们的现实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正确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正王伟光: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就要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推进市场经济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