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郭榛树 《求实》2006,1(1):73-76
人与法的关系也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发展就是客体主体化,即法律的人化和主体客体化,即人法律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人化是法律发展的价值目标;人的法律化是法律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人格结构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人格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时代的弄湖儿,他们人格的现代转型正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糅并存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正中 《理论学刊》2003,1(1):37-39
现代化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外在现代化 ,即社会现代化 ;二是内在现代化 ,即人的现代化。人们对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处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二者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剥夺”与法律上的“弱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鸿 《学习论坛》2009,25(6):72-77
法律上弱者的形成,源于各种形式的"剥夺".从"剥夺"形成的原因上分析,"剥夺"大致有自然的剥夺、社会的剥夺、政治的剥夺与法律的剥夺等几种主要类型.这些形式的剥夺,导致社会上一部分人相对于其他人而言处于劣势地位,因而,要正确解决弱者的保护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对可能导致剥夺的原因予以必要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亲情"与感恩意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中华民族战胜任何天灾和人祸的强大精神武器之一.这种基于人类血缘关系的"亲情"及由它延生出的感恩意识,具有超时空、超民族、超宗教的普遍性.针对现代社会"亲情"的失落和感恩意识的缺失,通过对"亲情"及感恩意识的现代诠释,可以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有益的道德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谭卫  朱莉红 《唯实》2003,(4):47-49
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必经的成长与跃进过程 ,研究法制现代化正成为当代法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的重大论题 ,而法律权威问题则是研究法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应当看到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和法制现代进程的有序推进 ,法律权威也不断随之巩固和提高 ,但它与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 ,应该从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违宪审查制度、贯彻司法责任原则、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强法律权威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人格结构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人格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人格的现代转型正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糅并存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处在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法制现代化的革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直工作任务和重大目标,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宪政目标。那么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它对于推动法治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影响又有哪些意义,文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秀环 《求贤》2010,(8):15-16
法制现代化直接指向的是现代社会法律发展方向的价值判断,由于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法制现代化也必然会存在法律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必须记住法律是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人之存在的限度"就是人之存在所不能超越的时空界限。人之存在或者存在着的人是一种现实存在,这就必然规定存在着的人要以一定的具体行为方式或者实践方式来展现这种特定存在状况。人之存在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否定自身的存在过程,要对"人之存在的限度"及其同人之存在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和领会,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来表述,就是"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通过这种决裂来实现人的精神解放或者思想解放,因此它更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文明的当代转型是以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为前提,而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则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社会现代化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的法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是一次从价值观念、法律观念到伦理观念的更新和重塑.实践中,诸多因素制约着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国法制建设已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作为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一个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由于民族法制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现代化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制约着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法律全球化及其对中国法律共同体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法律全球化是指法律的各个领域发生的跨国界、跨区域、跨大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重组原有法律制度、法律秩序、法律理念结构的网络化过程。它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就中国法律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对该共同体的共同的法律知识背景、职业训练经历、职业利益、职业精神气质之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法律共同体应以昂扬的发展姿态推动中国法治事业的勃兴,使中国在全球法律网络化过程中早日从边缘进入中心。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登上世界经济舞台,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是机遇大于挑战。我国亟需在相关的立法中进一步深化经济法制的理念,积极健全和完善与WTO经济法律制度相适应的相关法律。加快适应“法治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是保障我国加入WTO之后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晋商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晋商传统文化是直接在传统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和运作的。晋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诚实信用、严格管理、任人唯贤、官商结合等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的原则。从晋商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所体现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理念,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言,法律保障有利于社会参与的实现、有利于改革程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及改革成果的落实与深化。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法律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主要是通过对改革程序和改革实体的法律保障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也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遵循的正确方针。我国法制建设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制教育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法制教育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中,由于企业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经常性、规范性;教育内容生硬老套,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多样性、实践性;教育者素质偏低,缺乏稳定性、专业性,因此,加强企业法制教育,必须提高企业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强化法制教育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实现教育思路、内容和形式的新突破;把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作为法制教育的基础工程抓紧抓牢,并且要不断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