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正>一、会议的意义史学工作者在研究中,若不将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很难得到真实的历史价值定位,从而湮没事件的历史光芒。1926年6月初,邓演达出任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后,随即筹备并召开国民革命军首次政治工作会议,这个会议在邓演达的各种传记、年谱,以及生平研  相似文献   

2.
<正>农工党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期间,《邓演达主持农工党一干会议》大型油画(复制品)获准在会场外展出,吸引了参会领导和中央委员们驻足关注。这幅油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邓演达发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据悉,油画原件已由农工党中央捐赠给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永久性悬挂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邓演达烈士展区。多幅油画复制品将分别陈列保存在农工党中央机关、重庆市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旧址陈列馆、上海市农工党"一干"会址和广东省惠州市邓演达纪念园。2014年12月2日,《邓演达主持农工党一干会议》大型油画捐赠暨揭幕仪式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龚建明,江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民主党派。1930年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标志着中国农工民主党(时称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1930年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有十个省区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的前身)。根据史料记载,一干会议是借用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在法租界的住宅召开的。农工党酝酿建党时期,中华革命党人就常到这里开会或相聚,萨坡赛路290号是黎锦晖住所,也是农工党早期的重要活动场所。几十年过去了,上海路名多次更迭,萨坡赛路290号现在何处,文革后农工党中央多次组织力量查找,终因年代久远、当事人已基本作古等原因未能取得结果。一干会议的确切地点一直是农工党党史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道难题。经过…  相似文献   

5.
建党初期的《革命行动》1930年5月,邓演达从国外秘密回到上海后,那着手紧张的建党工作。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有10个省市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了党的政治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干部会,推举邓演...  相似文献   

6.
《前进论坛》2020,(5):61-61
三、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章2015年9月15日,农工党中央在上海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址召开第十五届十五次中央主席会议。85年前,邓演达等农工党前辈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创立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明确提出了武力推翻蒋介石政权,"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85年来,农工党走过了从爱国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深厚情谊和亲密合作关系,中共中央对农工党的历史高度评价。85年后的今天,农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中央主席会议,具有深刻的意义。一是表达了对邓演达等革命前辈的深切缅怀;二是表达了继承和发扬爱国革命优良传统的信念与决心。  相似文献   

7.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邓演达国际学术研究会于1995年3月28日至3月31日在广州黄埔国际海员俱乐部召开。会议由广东邓演达研究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会、广州市委会及政协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联合举办。莅临本会的有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3月1日,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革命政治家、军事家邓演达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2015年8月9日,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85周年。邓演达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功绩显赫,是我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邓演达的民主  相似文献   

9.
缅怀先烈继承发扬邓演达先生的革命精神──我党各地组织召开座谈会纪念邓演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本刊讯·今年3月1日是我党创始人、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诞辰一百周年,我党各地组织召开座谈会,纪念邓演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2月14日,农工党上海市委举行大型纪念...  相似文献   

10.
正岁月如歌:风雨同舟写春秋90年前的8月9日,农工党创始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宣告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此后,农工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矢志不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工党历经挫折磨难,逐步作出由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抉择。邓演达等创党先辈为  相似文献   

11.
我画邓演达     
2005年3月1日是我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回忆十年前我刚加入农工党并创作《邓演达》大型画作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十年前,我正式加入了农工党这一光荣神圣的组织,为了表达对我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崇敬,决定要创作一幅反映邓演达先生一生的力作,用实际行动来告慰先贤。在农工党常州市委会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我着手准备。首先是收集图片资料。我怀揣着组织开出的介绍信来到南京瞻仰了“邓演达烈士之墓”,参观了邓演达纪念馆,到江苏省第二档案馆查阅当初邓演达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图片,然后翻阅了许多有关邓演达先生的介绍和书…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干会议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积极开展反蒋斗争,邓演达重视武装斗争,强调"军事第一",一方面要建立平民群众本身的军队,一方面要搞垮蒋介石的军队。为了建立军事骨干队伍,临委会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在18个省市建立了分会或支部,从国民党军队中吸收和联系了黄埔军校毕业生近6000人,其中的骨干分子和一部分会员参加临委会。"黄埔革命同学会"的建立,形成了一股与蒋介石相对峙的力量。1931年6、7月间,临委会拟订了武装起义计划,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邓演达的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农工民主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史岁月,无论是农工党自身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礼与考验,还是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情谊与信念,其党魂延续,血脉传承,当源自于农工党的主要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政治主张。其中之一,就是社会主义。丰富的人生经历,复杂的政治风云,既练就了邓演达的革命智慧,更造就了邓演达的政治理想。邓演达洞察中国国情,提出中国革命成功的标志是土地革命的完成、农民问题的解决和平民政权的建立,而  相似文献   

14.
3月27日下午,邓演达铜像落成暨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南京中山陵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和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熙诚为邓演达铜像落成揭幕;农工党江苏省委主委周健民,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市委主委黄煌以及中山陵园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三、邓演达探索建立新的革命政党邓演达探索革命道路宋庆龄、邓演达等前往苏联,主要是寻求苏联继续对中国国民革命事业的支持。在苏联,邓演达受到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接见,在共产国际召开的欢迎大会上,邓演达应邀作了《中国革命最近的严重局势之由来》的长篇报告,与共产国际领导人交换中国革命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葛沭 《传承》2009,(16):84-85
邓演达社会主义理论性质的归属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并由此引发了许多学者对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探究,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从邓演达的出身、经历、所读书目、实践考察以及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继承等方面分析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篇章历史中走来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一、英雄相惜,一见如故——革命斗争的"一转"1924年,在邓演达任职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学生总队队长期间,重用共产党人,曾邀集周恩来等人商量总政治部的工作方针与人事配备;1927年,邓演达同毛泽东在农民运动和土地问题上合作非常密切;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于6月30日写下了《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们》,体现了与共产党人同气连枝的政治主张;1930年,邓演达回国后,希望同中共建立联合反蒋战线;1932年的"福建事变"后,农工党提出了"联共"的建议,农工党党员徐铭鸿与中共谈判并签字,签署了反日反蒋初步协定,体现了农工党人的鲜明态度。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1月27日晚,话剧《邓演达》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一层报告厅上演,农工党第十五届中央主席陈竺,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副主席何维、蔡威、龚建明,副主席兼秘书长曲凤宏观看了演出。话剧《邓演达》作为农工党十六大召开期间的展演剧目,为出席会议的代表们送上一场集思想性、历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震撼人心的精彩演出。同时该剧也是农工党"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京首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烈士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主要创始人 ,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者 ,也是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 ,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193 0年 8月 9日 ,邓演达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他坚决贯彻和落实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民主革命主张 ,积极策划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的活动 ,为蒋介石反动政府所不容 ,于19 3 1年 11月 2 9日在南京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一、邓演达烈士在南京壮烈牺牲的经过邓演达一贯反对蒋介石 ,使蒋介石对他的革命行动既怕又恨 ,于是重金悬赏捉拿他。19 3 1年 8月 17日下午 4时 ,邓演达在上海愚园路…  相似文献   

20.
正二、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联名发表《莫斯科宣言》蒋介石以"煽动暴乱"罪名通缉邓演达。在武汉,机枪已对准邓演达的住处。邓演达深感大革命的失败已无可挽回,于1927年6月30日秘密离开武汉,8月15日到达苏联莫斯科,受到苏联红军总司令部的热情接待。9月7日,宋庆龄、陈友仁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外交部的热烈欢迎。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