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遗产之一是对外汇储备作用的新认识,即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或许正是基于这个新认识,东亚许多经济体在那次金融危机之后都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性大量增加的趋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共同的变动趋势难以简单地用经常账户平衡或汇率体制特点来解释。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本地区集体合作机制相对滞后来解释。然而,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广泛影响,应当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汇储备作用的有限性和连带不利性。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看,东亚重要经济体可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即将进入对世纪之际,中韩学者聚集一堂,进一步探讨面向对世纪的中韩经济关系,是~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世界经济瞬息万变。我们大家还记得,自1997年7月起,金融危机先后袭击了东亚地区,危机延续时间之长,负面影响之广,在东亚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实属罕见。这场金融危机给东亚地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绝不仅是股市暴跌、货币贬值的痛苦指数以及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痛苦指数所能涵盖的。但是,两年后的今天,东亚地区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国的汇股市急剧回弹,利率趋降,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增多。更为重要的变化是…  相似文献   

4.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韩国和印尼、泰国等国各自在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而无效之后转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请求援助。IMF在经过短暂研究并和相关国家进行谈判后 ,答应提供援助并在其主导下制定和实施了一套危机应对政策方案。菲律宾在 94年因受到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身仍在执行IMF制定的稳定性经济政策方案 ,在危机爆发时处于该政策方案的第三阶段 ,因此在危机爆发后自然地就处于IMF的政策监护状态下。只有马来西亚以经济主权独立为由 ,拒绝了IMF的援助而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危机应对政策。尽管在IMF出面组织…  相似文献   

5.
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发展态势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东亚国家。韩国作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一度步入了几乎崩溃的边缘。金大中政府受命于危难,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根本改革。目前,这种务实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韩国不仅已经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当然,韩国要想在危机后重现“汉江奇迹”的辉煌,还必须努力克服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障碍性因素。唯有这样,韩国经济才会攀升新的高度,从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东亚金融危机后的韩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动荡对东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美国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已经开始向全球扩散,美国经济衰退初露端倪.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此次美国经济衰退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异同点,然后对本次经济衰退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本次经济衰退对东亚经济和中 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增进中韩合作,恢复东亚经济增长活力汝信东亚地区经济经过90年代上半期持续增长后,在去年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不仅使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且使韩国、日本的经济和金融动荡不安。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除中国、越南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之外,东亚...  相似文献   

8.
一、动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继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处于经济衰退的困扰之中。在亚洲地区,中国是既未采取货币贬值政策、经济又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411亿美元;尽管受到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仍保持着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望达到8%左右。  相似文献   

9.
如何加快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一直是理论界积极研究的课题.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是应对危机的直接反应,"10 3"模式和"清迈协议"是亚洲货币基金思想的具体实践,亚元则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最高理想,但目前正在展开的货币合作方案对危机援救的实际效果有限,且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因此,进一步完善清迈货币互换体制、建立区域内汇率稳定机制、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和最终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等分阶段渐进模式是今后东亚货币合作的最好选择.作为地区性大国,中国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亚生产网络体系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它既包括企业内和企业间的贸易,也包括一系列的协调关系,是东亚经济体之间新型的国际分工形式。这种分工模式超越了传统的参与全球经济的东亚模式,并对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的东亚经济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亚生产网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否依然存在?在未来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该体系能否继续通过区域内的合作协调而保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潜力?文章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相关数据,结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中贸易二元边际的分析方法,对东亚生产网络体系近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