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上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3个民族自治旗,此后又成立了以满族、回族、朝鲜族、俄罗斯族为主体的19个民族乡.现在全区共有55个民族。总人口2386.4万人口,其中蒙古族人口421.12万人,占总人口的17.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94.64万人,占总人口的4%。6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两级民族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两个《决定》精神,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认真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民族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进展顺利,成效突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先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中心,推动全市少数民族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民族长期以来就是共同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杂居,形成了既有一定聚居区域,又分散居住在其它地区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民族散居和杂居的状况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时,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工作十分重视,把此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民族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都一律予以尊重和保护,并根据散居、杂居少数民族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采取…  相似文献   

4.
民族经费和专项资金是党和国家为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各项事业而安排、设立的特殊资金,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80年代以来贵州民族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所取得的效益,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紧密结合云南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托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县,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593人,包括蒙古、回、满等25个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建立了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共同推进了全县经济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民族团结进步之树在云中大地上葱翠常青。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建国63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县把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通过舆论宣传、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在学校开设民族基本知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叶县是少数民族人口大县,全县共有30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1.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回族1.2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3.2%,有1个回族乡,9个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38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聚居村。近年来,叶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完善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了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新乡市把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问题和困难的“总钥匙”.因地制宜,加大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在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投入。一是重点帮扶,政府主导强基础。  相似文献   

9.
韦茂才 《当代广西》2011,(15):61-62
地处桂西北边陲的河池市,境内聚居着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318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83.67%,是我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这一民族地区培养、选拔一支勤政奉公、朝气蓬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曲靖市是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很小,有8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近37万,仅占全市总人口的69%。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使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同时,民族工作受到重视,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方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继承,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得到较好的培…  相似文献   

11.
《统一论坛》2010,(3):37-42
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本部门的职能,在拟定政策、法规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族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各委员单位的具体职责是: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医药的发展与民族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医药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在其挖掘、继承和发展中起到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的特殊作用,对于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50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而且要加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少数民族由原来的49个民族3万多人增加到175万多人,成为直辖市巾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针对我市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条件较差,教育管理难度较大,教育质量和效益不高的现状,对少数民族教育从政策上倾斜,宏观上促进,措施上帮助,使全市少数民族教育从整体上得到了迅速发展。 首先是加大少数民族教育投入。直辖以来,市里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基建投资总数为11158万元,修建学生校舍354661平方米。 二是在政策上倾斜。市教委组织协调市有关单位和高校对少数民族聚居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局多措并举维护民族团结和谐。一是开展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汉族村大联谊活动,13对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汉族村签订以“共同繁荣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协议书,相邻村干部定期互访,共商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豫计社会〔2 0 0 2〕52 6号各省辖市计委、民族宗教局 (民委 ) :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繁荣与社会全面进步 ,保持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省计委、省民委制订了《关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现下达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附件 :1 .关于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2 .河南省民族区、乡 (镇 )名单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二年五月九日附件 1 :关于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  加快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统一战线》2012,(4):44-44
河南省焦作市委统战部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近期组织全市4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街)与周边汉族村开展以“干部互访、村民互帮、经济互助、发展互享”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政报》2008,(6):33-34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许多特殊的扶持措施,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各族人民正在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但是,在近期维护藏区稳定和加强反恐怖工作中,有少数单位在工作中发生违反民族政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09,(6):58-5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7日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