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0,(1):69-69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国公证行业共办理各项民事类公证1019.9万件,经济类公证839.6万件,办理涉外及港澳台公证1024.9万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年来,公证行业办理公证法律援助事项十余万件,减免公证费用达数千万元,有力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目前,全国公证行业已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05名。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依法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反映社会诉求,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14日.记者在重庆市公证行业恢复重建30周年表彰大会上获悉.30年来.该市公证机构办理国内民事、经济、涉外、港澳台公证事项累计达240多万件.其中涉外公证事项13年间翻了近5倍。据介绍,1981年1月1日,停业22年的重庆市公证处正式挂牌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浩 《中国公证》2007,(11):25-25
开拓的基础应是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新现象、新事物对公证行业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落实私房政策继承权公证、九十年代的房屋买卖合同公证、近几年的房屋预售资金监管公证等.公证机构在不动产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现实需求。在现实的需求面前,公证机构应发挥其保障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亮  李娜 《中国公证》2010,(1):63-63
记者从今日在京召开的中国公证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获悉,三年来,全国公证行业共办理民事类公证1019.9万件,经济类公证839.6万件,涉外及港澳台公证1024万件。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为进一步提高涉外公证质量。山东省公证协会积极探索涉外翻译新途径,与传神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了“山东省公证翻译一体化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效显著。中国公证协会认为推广稳定、可靠、高效、统一的涉外公证翻译软件对于公证行业意义重大.对于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山东省司法厅和公证协会在此方面进行的开拓性的有益尝试,为解决公证行业面临的翻译困局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为此.中国公证协会向全行业介绍并推广“山东模式”.请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场监督公证业务的增多,突发事件也呈上升趋势,个别突发事件给公证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就现场监督公证中突发事件的原因、应对扣预防加以阐述.以期引发业内人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证》2013,(6):56-56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长春市北方公证处抓住机遇.勇于探索.在全省公证行业中率先开展反担保公证业务.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融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2004年至今共办理反担保公证2.5万余件.涉及贷款标的额上百亿元。  相似文献   

8.
房屋委托书公证.是公证机构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项业务。然而许多公证人员一提到它却是“谈虎色变”.究其原因.源于近年来当事人以不法手段骗取公证书.之后公证机构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一份收费200元的公证书,最后可能被判赔近百万元,这其中的不成比例姑且不论.公证人员和公证机构在其中承担的执业风险和舆论压力还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公信力的维护。公证人员在能力所及的情形下尽到审查义务而仍然免责不能和公证机构被判赔偿后难以通过追偿而获得救济.是目前公证行业在面对房屋委托书公证时最大的困扰。公证人员不是“火眼金睛”.公证人员也是“肉眼凡夫”;公证机构不想做“冤大头”.公证机构却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9.
洪涛 《中国公证》2004,(4):58-58
房屋跑水、电器爆炸、发生车祸,碰到这些意外事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请公证员公证。记者从市公证处了解到,由于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证据保全公证越来越火,2003年全处办理此类公证4000多件,比2002年增长了近两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证》2012,(3):19-22
受本刊之邀,继2011年推出年度十大事件的盘点后,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云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证处拉丁鹰工作室再次邀请业内专家对2011年度公证行业内十大事件进行深度评析。这些事件不一定是轰动全国的新闻,不一定是人尽皆知的大事,却实实在在对公证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回望过去的2011年,让我们与拉丁鹰一起,发现事实,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温故知新,分析事件蕴藏的意义;关注公证,洞察公证执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第一。健全完善的公证制度。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奥地利十分重视制定法在国家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公证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早在1871年.奥地利就出台了《公证人法》,虽经多次修改,但其中的大多数规定一直沿用至今.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这种法律的超稳定性.更让我们对近140年前的那些立法者们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智慧钦佩不已!除了《公证人法》,  相似文献   

12.
陈思可 《中国公证》2009,(12):64-64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会以某种原因并以临近退休的“高龄”从律师行业转到公证行业.这大概是命运使然吧。加入公证队伍一年多,各种感触颇多.但最让我割舍不掉的是我与公证结下的不解之缘,这段缘分值得我倍加珍惜,并且注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袁野 《中国公证》2006,(2):24-25
一、机构整合的最好选择 公证市场化容易引发忽视公证质量和社会效益问题.这不仅与公证定性相悖,也会带来过度竞争,导致公证的公信力下降.进而危及公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确保公证机构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不应允许和鼓励公证机构进行证源竞争,因此,公证机构宜在市和县设立.省及市辖区不宜设立公证机构。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从体制上消除公证业务范围的重叠。目前在我国.对此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三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证》2013,(6):55-55
为进一步提高辽宁省锦州市公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公证行业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公证的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的作用,锦州市公证行业从全面加强“五个规范”建设入手.努力为和谐平安世园会提供优质高效公证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5.
窦立洁 《中国公证》2011,(12):10-11
实行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公证管理体制.即“两结合”公证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证工作改革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一体制适应中国国情.符合公证实际.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这一体制从理论上作些探索,深入分析“两结合”的基本定位和功能机理.对于在实践中进一步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更好推动我国公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常青 《中国公证》2007,(10):35-37
2006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公证法》正式实施,领航了我国公证事业发展近25年的《公证暂行条例》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由其铺垫的以“行政复议”为主要特征的公证争议处理制度也被新生的“行业复查”制度所取代。为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正确处理公证争议,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就《公证法》与《公证暂行条例》中两种不同的公证争议处理制度进行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证》2008,(11):49-54
·北京市公证协会· 地震灾害发生后.北京市公证协会很快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给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的问候,并积极组织全行业为灾区捐款。全市25家公证机构短短几日就募集了善款90万元。其中60万元通过北京市慈善协会捐赠给受灾的群众。20万元捐赠给四川省公证协会,10万元通过北京市司法局捐赠给四川省司法厅。之后。为响应中央政法委和司法部关于对口支援灾区的通知以及北京市司法局的通知精神.协会又两次组织全行业为灾区捐款,筹集善款35万元。  相似文献   

18.
晏洛莎 《中国公证》2010,(12):10-11
为树立公证行业良好形象.提升公证公信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增强民众的公证法律意识,中国公证防会于2010年8月《公证法》颁布五周年之际,组织全国公证行业围绕“8.28”《公证法》颁布日集中开展了一次公证宣传活动.各地方公证协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基层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积极响应.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公证行业司空见惯的一个说法.是公证质量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每个公证人员应该时刻铭记在心.并用以自我约束、自我鞭策、改进并完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公证员,笔者对此坚信不疑。同时笔者认为,对于单个公证事项来说,公证质量是基石,是目标;而对于整个公证行业来说,公信力建设应该是公证事业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记者:刘副厅长,您好。您曾经从事公证工作多年,可说是公证业界的专家了。作为副厅级领导,您2003年离开公证行业负责劳教工作,现在又重新分管阔别六年的公证工作,您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刘厅长:久别重逢,心情很激动。谈不上是公证专家,只是从事公证工作的时间比较长。1980年一到司法厅(那时叫司法局),我就开始从事公证管理工作。中间虽说离开过几年.但对公证的牵挂与关注从未间断过。在劳教局期间,我有两种喜欢的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