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一:遗产继承公证证明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对遗产继承公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谓之“继承公证”,认为是公证处根据法律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二种谓之“继承权公证”,认为是公证机构根据继承人的申请,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确认并证明继承人对死者遗产享有继承权的证明活动。  相似文献   

2.
涉台继承公证是指我国公证机关办理的含有涉台因素的继承公证事务。“涉台因素”主要包括:继承人中有台湾同胞;被继承人生前居于台湾地区;所继承的遗产的一部或全部位于台湾地区。根据继承人或被继承人住所地或遗产所在地的不同,涉台继承公证大致有三种:(1)大陆继承人继承台湾被继承人的遗产时要办理的亲属关系公证;(二)台湾继承人继承在大陆的遗产时应出具的继承权公证书;(三)台湾被继承人以遗嘱方式处分在大陆的财产的,对该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应进行公证。涉台继承公证的特征涉台继承公证是一主权国家人民因所处法域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继承公证中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霞 《中国公证》2007,(11):50-51
新《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为死亡股东的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提供了法律依据,也进一步拓宽了继承公证所涉及的范围。但是,以往继承公证所涉及的遗产仅以财产或者财产权利为限.  相似文献   

4.
吴永萍 《中国公证》2007,(11):45-46
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常见业务,也是比较复杂的一项业务.有的当事人为多得利益或图省事提供虚假证据,给公证员办理此类公证设置了诸多障碍,并增加了公证员的执业风险。公证员在办理继承公证时要对一系列证据和事实进行认定.从而确定当事人的继承人资格,关键在于做好认真细致的证据核实。  相似文献   

5.
徐鑫 《法制与社会》2013,(32):232-234
继承公证是公证业务里比较主要的一个公证事项。在办理继承公证的时候,很多当事人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被继承人的遗产其父母也有继承权,难道不是由其配偶及子女或者是直接由子女继承的吗?在多年的公证实务中,笔者也感到现行的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范围存在一定的问题,现笔者就此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转继承关系中,被转继承人遗留的财产究竟应当视为其个人财产,还是应当判断为夫妻共有财产,公证实务界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在公证中应将转继承标的视为被转继承人的夫妻共有财产,并以此来为当事人办理转继承公证。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转继承客体不应视作被转继承人与其配偶的共有财产,而应将其看作是被转继承人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以此为据为当事人办理转继承公证。②显然,依上述不同观点所办的转继承公证,其法律效果即转继承人所获得的遗产利益大相径庭。其实,对该问  相似文献   

7.
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司法证明活动。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人的财产所有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继承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娟 《中国公证》2010,(8):37-39
根据《公证法》第27条的规定,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证机构可以要求补充。但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当事人负有向公证机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义务.但也确实存在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无法出具一些证明材料的情况.如办理继承权公证时,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被继承人的父母有继承权.若被继承人的父母已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相似文献   

9.
继承是一种将死者生前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移转给他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制度.对继承法律关系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三大要素:死者即被继承人、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即遗产、他人即继承人。继承公证正是基于对上述三大要素的分析.以证明继承人继承行为、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具体到保险继承公证就是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即保险继承公证中的被继承人的范围、保险继承公证中继承的客体、保险继承公证中继承人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正代位继承和转继承以及申请人隐瞒遗漏其他继承人的情形,大多并不是当事人主动告知公证员的,往往是在案件受理之后,公证员在查档、核实被继承人亲属关系时发现的,若当事人给予配合,继承公证可能正常办理,若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不予配合,则有可能导致继承公证程序的中止或者终止。下面举几个本人实际办理过的继承公证案例,供公证同仁参考和借鉴。一、代位继承公证案例例1.本案涉及再婚家庭,属于稍微复杂的代位继承公证案例。  相似文献   

11.
股权是股东基于其在公司或企业中所持有的股份或出资而享有的法定权利,是一种特殊的权利.继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与被继承人和继承人个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一项财产权利,其主要内容是继承人取得被继承人全部财产权利和承担产财义务.股权继承公证可以理解为:公证处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继承人的申请为其办理继承权公证,出具继承权公证书,以确定继承人的继承权利。股权继承问题在继承法和公司法中均没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2.
潘浩 《中国公证》2010,(12):32-36
在公证实务中.当事人任何一项财产性权利的处分均会引起公证员足够的重视.而继承人对于继承权的放弃因为涉及到权利义务的此消彼长.故一直是公证员在继承公证实务中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公证实务.并结合目前继承立法的有关规定.就继承权放弃的学理与立法的完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继承公证核实取证的法律依据 公证机构核实权.是指就待证公证对象所涉及的人及事物了解情况、考察实情、获取证据,以确认是否真实的权利。继承公证中公证机构核实权的依据主要有:一是《公证法》第29条规定:“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北京市东方公证处):涉外继承公证,与一般性的继承公证在公证办理应遵循的程序规则以及涉及的关键问题上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差异;涉及继承公证的特殊性,或说其难点,更多地体现在特定涉外继承公证办理过程中,如何在我国法律框架内,在符合国际私法规则的前提下,选取应适用的法律解决确定继承人范围、界定夫妻财产等重要问题。因此,可以说,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继承公证”是一种由法律设定的外部证明方式.根据“需求决定存在”经济学原理.如果当事人之继承权的实现可以自我证明、国家无须干预的话,“继承公证”在社会学上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么“继承公证”到底是不是一个立法者主观臆造、而现实并不需要的产物呢?这个问题有赖于对继承证书制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汪辜会谈以来,海峡两岸民事交往日益频繁,回大陆探亲、旅游、收养子女以及从事经济贫易等活动的台胞数量剧增,也有一些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奔丧、继承遗产。在办理这类公证事项时,除应坚持三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服务),积极、热情、稳妥地为台胞、台属提供法律服务,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的原则外,还应注意到海峡两岸的法律制度不同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仅就办理涉台遗产继承公证谈谈看法。一、涉台遗产继承公证的管辖涉台遗产继承公证是指继承人中有台湾同胞,或谈继承人生前居住在台湾地区,或所继承的遗产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所谓涉台继承,是指当事人或所继承的遗产具有涉台因素的继承。具体情况有两种,一是当事人在台湾,遗产在大陆,二是当事人在大陆,遗产在台湾。由于海峡两岸的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不同,所以就涉及到法律适用、继承人的确认、遗产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在办理涉台继承公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念的坚持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与公证相依相伴的岁月里.由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严谨.公证在我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有多少次.当事人在亲历了办理公证的过程后.由衷地理解了我们严格审查的意义;又有多少次,当事人在目睹了我们的办证程序后.由开始的不耐烦转变为主动配合积极协助。每次听到当事人说“只有公证,我们才放心”都让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然.不可否认,这其中曾遭遇过许多不和谐。前不久的一天下午,来了个企业的负责人.要求办理韩国某公司的营业执照、产品分析报告等公证,用于国内某项目的投标。我对他讲.这些公证理应在韩国办理.并苦口婆心地把不能受理的原因反复对他讲了几遍.但该负责人以时间不够为由坚持办理.根本不听我的解释。陪他来的人在一旁不耐烦地冒出一句:“又不让你担责任,给你钱.拿张白纸扣个章得了!”真是令人痛心——这种对公证的公然亵渎令人非常气愤.  相似文献   

19.
一、案情介绍遗嘱继承公证近来多被投诉,现将几例案子的投诉点简介如下:案例一:一美籍华人在美国立有公证遗嘱,将其在京房产遗留给其诸子女中的一人继承。遗嘱继承人在立遗嘱人死亡后持该遗嘱到公证处办理了相关房产的继承公证。不久遗嘱人的其他法定继承人提出投诉,认为上述遗嘱没有先在美国按照有关法律制度进行生效确认,不能引做办理遗嘱继承的依据,要求撤证。经查当事人投诉属实,故公证处按照规定要求遗嘱继承人在美国补办了确认遗嘱生效的法律文件。案例二:一当事人持公证处出具的公证遗嘱申办继承,公证员以发函方式将正在办理遗嘱继承…  相似文献   

20.
倡立“人本公证”的理念.是公证领域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是公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目的。“人本公证”要求无论在公证制度设计.还是在公证业务开拓、公证“产品”研发、服务方式、办证过程、证后服务、争议处理等各方面,均要体现“人本”的理念,实践“以当事人为本”、做到“替当事人着想、为当事人负责、让当事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