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辩护(一)增加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的条款。首先,将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一是公诉案件目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则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二是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祛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或者申请取保候审。这与原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只能在人民法院开庭七日前委托辩护人相比,可以说是迈进了一大步,它对于有效地保障被告人及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辩护权,具有重要意义。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法院审判各类刑事案件大多采用公开审判制度,并允许被告人或其辩护人为其辩护,其目的是发扬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提高审判质量,通过法庭调查与辩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打击犯罪分子,保障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3.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为了确保被告人行使其辩护权,对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可为其指定辩护人,以维护被告的合法权利。 但是,有的审判人员在审判实践中错误地认为,凡是大型的公开审判,有公诉人就应有辩护人,否则  相似文献   

4.
律师担任刑事辩护人,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法院判决找寻最公正的依据。赵明堂律师的亲身辩护经历说明:优秀的律师.除了拥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活娴熟的辩护技巧.良好的执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法律忠贞不二的态度才是其受到高度评价的根本标尺。  相似文献   

5.
公诉案件的起诉书应重视写明辩护人孙光吴玉松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时间从原来的至迟在法院开庭七日前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提前到被告人在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就可以委托辩护人行使辩护权。使辩护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某法院就地公开审判了一起被控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共同犯罪案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于时近中午,当法庭调查结束后,审判长即宣布暂时休庭,下午继续开庭。然而,在下午继续开庭进行辩论前,有人另行宣布先进行法制宣传。主讲人结合本案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等问题进行了法制宣传。对此,群众议论纷纷,并对此提出质疑。我认为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诉讼程序开庭审理案件,依照“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正确判决案件,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法制宣传,不必要在审理过程中再插进一段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7.
按照司法规律改革案件审批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普遍实行庭长、院长对案件处理的审批制度。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案件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所谓案件审批制度,就是审判组织特别是独任庭、合议庭对案件有了裁判意见后,须报庭长、院长(包括副庭长、副院长,下同)审核批准。主要操作方法就是案件裁判文书由庭长、院长审核、签发。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庭长、院长对审判工作负有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责任。在审判实践中,庭长、院长履行职责的渠道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具权威性和有效性的,无疑是案件审批制度这一渠道和方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件审…  相似文献   

8.
从先判后审看无罪推定的可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人民法院无不把公开审判作为提高办案质量的重心,公诉人认真地把好证据关,作好答辩准备;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见,依法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审判合议庭则认真听取控诉与辩护两方面的意见,遇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新的证人到庭作证或者申请对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时,只要申请有理即予以采纳,该延期审理的就延期审理。把定罪量刑的裁判结论放在法庭公开审判之后,通过控诉与辩护两方的质证和辩论,把案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公诉案件中,有的同志往往将诉讼结果,分为"胜诉"与"败诉".这种提法,看起来只是个名词的称谓,但实际上,在这个名词的背后,却隐藏着如何正确认识律师与公诉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的辩护制度问题."法学词典"对胜诉的解释是:"胜诉是败诉的对称.指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得到法院有利的判决而言.若原告人得到有利的判决时,为原告人胜诉.若被告人得到有利的判决时,为被告人胜诉.当事人如以一诉主张两项请求,其中仅一项请求得到对自己有利的判决时,则称为一部分胜诉".这里讲的"胜诉"显然是指民事案件的诉讼而言.在刑事公诉案件中则是不存在"胜诉"与"败诉"的.有的同志认为:公诉人将辩护人提出的辩护理由给予驳倒,法院又依公诉人提出的起诉书的事实和要求作出判决,则为"胜诉".反之,则是"败诉".我们感到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贯彻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这就是法院内部实际存在的院长、庭长个人审批案件的做法。这种做法,很有改变之必要。(一) 院长、庭长个人审批案件的做法是没有法律根据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对院长、庭长的权限作了如下规定:“合议庭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刑事辩护有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两种。委托辩护是由被告人或其近亲属委托律师、人民团体或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或者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及其近亲属、监护人为其辩护。指定辩护是指某些应当有辩护人的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进行辩护。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条的规定和人民法院审判实践的惯例,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一般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1.由人民检察院派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他指定辩护人出庭辩护;2.被告人是聋哑和其他有生理缺陷不能辨别事理,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出庭辩护;3.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出庭辩护;4.审理共同犯罪案件,几个被告人之间有利害矛盾,如果允许其中一个被告人有辩护人,则其他被告人也必须有辩护人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中事实是处理案件的根据,而证明案件事实的则是证据。证据问题是整个诉讼活动围绕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律师作为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在忠实于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参加诉讼,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意见,而这一任务完成的关键之一在于律师对证据应用的好坏。本文拟就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应用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律师应用证据的特点辩护是从控诉中派生出来的对抗性职能,它是从对被告人的有利方面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协助法院作出正…  相似文献   

13.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也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免予起诉作为人民检察院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项有效手段和一种最终评判案件的结案方法,但目前被告人的辩护权尚未得到体现。免予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或免诉的案件以及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它不同于人民法院的公开审判,无需开庭,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结案形式,同样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即被告人在其整个诉讼阶段,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侦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实施“两法”以来,我们地区对依法应该公开审理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基本上做到了公开审理,而且大部分公诉案件有律师或辩护人出庭为被告人辩护。但当前,公开审判的质量还不够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辩护人在出庭前没有充分准备的时间,仓促出庭,使辩护制度流于形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律师反映说:“出庭案件太多,时间要求过急,我们经常是来不及吃透案情,摸清被告人的思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施“两法”的需要,去年十月我县建立了法律顾问处,已配备干部二名。一个多月来已出庭九次为刑事被告辩护,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正确、合法的判处案件起了应有的作用,对参加旁听的群众也是实际的法纪教育。群众对公开审判反映良好。说:“通过公开审判犯罪事实越辩越清,情节越辩越明,这样可以保证案件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看了某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渤2"案件的纪录片后,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无非议.但对辩护人的席位上写的"弁护人"三字却有一点看法."辩"按照现在的解释是辩论、争论、分辩."辩护"是指提出事实、理由来申辩."辩护人"是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根据事实和法律,  相似文献   

17.
公诉人在刑事公诉案件的法庭调查过程中讯问被告人的目的在于通过讯问被告人,再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明犯罪性质,分清罪责轻重,使被告人作出真实的供述,并运用事实和证据,对法庭辩论中可能提出的辩护理由予以预防性的驳斥,瓦解其辩护观点所依据的“事实”基础,为公诉观点的发表和答辩确定论点和论据,为法庭辩论奠定扎实的事实基础,圆满完成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庭上讯问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被告人在开庭时心理上的变化,审判人员的讯问以及辩护人的发问和被害人陈述自己受害的过程及有关的诉讼请求,往往会给公诉人讯问带来程…  相似文献   

18.
审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我省的情况看,审判人员的水平是逐年提高的,但也还有一部分审判人员业务水平低,办案质量不高。去年,全省审理的二审案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402件,因适用法律不当而改判的1158件,分别占二审案件的6.6%和19%。开在庭审判方面,二审案件和审判监督案件很少开庭,一些依法应当公开审判的案件没有公开审判。许多审判人员习惯于重视社会调查而忽视法庭调查,把大量精力放在开庭前,先定后审,使开庭审理这一审判程序的中心环节徒具形式。如有的案件在开庭前就定了调子,不管开庭中公诉人怎么公诉,辩护人怎么辩护,最后还是那个调子。司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第145条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而对于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的公诉案件,《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项规定对维护被告人权利有着积极作用,但却忽视了当事人的另一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应规定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害人制度。一是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公布后,绝大多数案件实行公开审判,并执行了辩护制度。实践证明:辩护制度有助于法院公正而又慎密地审判案件。可是,目前有的地方律师出庭刑事辩护的次数大有减少。究其主要原因,与法院在独立审判中存在的弊病直接有关。分析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案件在公开审判前,由于法院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