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共(马)领导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的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该邦首席部长布达戴布·巴塔恰吉(BuddhadebBhattacharjee)成功连任。他在此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邦政府未来的主要政策发表了谈话。记者:对于左翼阵线的巨大胜利,你说过你没有想到能够获得选民如此大的支持。你现在的感受如何?巴塔恰吉:我们没有想到会得到选民如此大的支持。我们原先保守估计获得的席位能够超过200(总数为294席)。假如我们做好工作,能够得到210席。然而,印共(马)没有想到能够得到3/4多数的235席。我感到我们的责任增加了。人民的期待如此高,我们只有更好…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左翼网站http://www.counterpunch.org于2006年5月13日和5月20日,分别发表了维贾·普拉沙德(VijayPrashad)和亚历山大·科伯恩(AlexanderCockburn)题为《左翼的胜利:印共(马)之路》和《红旗在这里飘扬:从柏林到西孟加拉》的文章,印度《前线》杂志2006年6月13日发表了苏尚塔·佩特罗诺比希(SushantaPatronobish)题为《我们要保护农民利益》的采访录,都对2006年5月初印度地方选举中印共(马)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作了深入评论。这些评论认为,印共(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它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是因为它实行了如下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大规模进行土地改革和佃农权力计划;与工会、学生会、妇女组织和扫盲组织等组成联盟,推进社会的民主,在城市支持工会维护工人利益,在农村致力于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即潘查亚特制度,使村民投票后继续拥有政治权利,参与预算的决策,当普通村民意识到这种政治权利时,就会获得自信,进而发挥集体创造力来改变农村贫农和中农的生活;西孟加拉邦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信息技术,而是注重发展农业,农业增长连续11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左翼阵线反对私有化,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在掠夺公共资源,反对出售盈利的公有企业以及那些现在不盈利但稍加投资便可复苏的公有企业。他们对待外国投资持谨慎态度,但又不是倒退至自给自足。如果外国投资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提高印度的技术水平、不会损害公共利益,左翼阵线就予以支持。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印度共产党的现状及其内外政策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4年5月举行的印度议会大选中,以印度共产党为首的左翼阵线赢得人民院543席中的61席,其中印度共产党(马)和印度共产党分别夺得44席和10席,成为仅次于国大党和全国民主联盟的第三大党团。那么,印度各主要共产党的现状如何?其政治主张是什么?它们对国大党和人民党抱有什么态度?本刊2002年第10期曾对印共(马)作过专门介绍,这里再刊发一篇关于另一个主要共产党--印度共产党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阵线丧失了在西孟加拉邦长达34年的执政权,社会支持基础基本全面丧失.从短期看,2007年后的三大事件构成选举失败的导火线.从长期看,印共(马)引以为荣的功劳簿已经过时,且面目全非;新经济政策对其选民基础来说是得不偿失;长期与议会民主不协调的执政方式及其对自身政治纲领的偏离使印共(马)自毁江山.  相似文献   

5.
印共 (马 )的力量没有因苏东剧变而遭到削弱 ,反而有很大发展 ,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朵奇葩。印共 (马 )对社会主义充满必胜信念 ,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印度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制定其内外政策。印共 (马 )有丰富的地方执政经验 ,自 1977年以来 ,以印共 (马 )为首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达 2 6年之久 ,印共 (马 )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等邦连续或多次执政  相似文献   

6.
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共(马)在印度东部重镇西孟加拉邦三十多年的执政实践领导该邦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农业和农村发展、地方工业化、社会和谐与稳定、民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地方执政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工业化进程正遭受阻力,印共(马)坚持改革取向与保持其多元支持基础之间具有相悖性,左翼阵线内部存在分歧,应对反左势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成立以来的短短10年间,意大利左翼民主党共参加了4次国内议会选举,2次欧洲议会大选,其中在1996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国内议会选举中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从意共到左翼民主党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的参政执政目标.从原意大利共产党演变而来的左翼民主党已成为一个新时代的社会民主党,奉行实用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致力于国内大选和欧洲选举.左翼民主党领导组建的以"橄榄树"为标志的中左联盟已成为意大利两极替代政治格局中必不可少的一极.  相似文献   

8.
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第15届议会选举中,印共(马)失去34年的执政地位。面对选举失利,印共(马)深刻反思,党的指导思想与执政理念未能与时俱进、经济发展政策与农民利益形成对立、官僚主义与脱离民众以及遭遇强有力政治对手是其失败的主要因素。全党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塑党与人民的紧密联系,致力于左翼的团结与捍卫人民的利益,为重新执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21日印共(马)主办的网站 (http://cpim.org)发表了该党总书记哈基申·辛格·苏吉特(Harkisan Sigh Surjeet)题为《印度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政府的执政经验》的文章, 总结了该党领导的左翼政府从1977年至今约30 年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的经验,并指出,30年来,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已经把西孟加拉邦塑造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该邦在发展农村、发展教育与卫生、关注弱势群体、维护人民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以及维护少数民族权益、消除民族分裂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执政业绩,该邦的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远远好于印度其他非共产党执政的邦,甚至在世界上也居于领先地位。除了在西孟加拉邦,印共(马) 还在另两个邦(喀拉拉邦、特里普拉邦)较长时间执政,当前领导的人口有一亿多,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这表明,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给第三世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的今天,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仍然是人类超越资本主义痼疾的出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在印度人民院、联邦院共拥有49个议席,是印度议会第三大党,而且在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两个地方政府中执政,特别是在西孟加拉邦执政长达25年之久,在印度国内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党总书记哈·辛·苏吉特年高德劭,在印度政坛有很高的威望.今年7月末,他来中国休假,本刊记者特地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7年6月21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合政府已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周年.  相似文献   

12.
1977年上台执政后,印共(马)领导西孟加拉邦左翼阵线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政策,其农业和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工业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世俗、进步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护和拓展。印共(马)由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共(马)领导左翼阵线政府调整了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国内经济改革的新形势,采取了开放型的市场驱动的改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周相萌 《当代世界》2015,(12):76-78
<正>2015年是阿根廷的选举年,先后举行大小各类选举18场,共计选举产生24名国家参议员和130名国家众议员,22个省级行政单位长官、各省议员和数百名市长。轰轰烈烈的选战持续数月,而这一幕大戏的高潮正是总统选举。在11月22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在首轮投票排名第二的反对党联盟——"变革联盟"候选人、共和国方案党领袖马克里,以51.4%的得票率逆袭执政的正义党—胜利阵线(简称"胜利阵线")候选人肖利,  相似文献   

14.
贺喜 《国际政治研究》2012,(2):143-159,10
冷战时期,美国对以阿连德为首的智利左翼政治力量采取了干涉政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在1964年智利总统选举中及1970年智利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后,美国采取了干涉行为。在左翼政党联盟"人民团结阵线"执政期间,美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展开对智利的干涉行动,其政策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阿连德政府的垮台和智利社会主义道路的终结。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美国采取干涉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月17日,印度孟买市政选举结果揭晓。印度人民党与湿婆军联盟获得107席。进一步巩固了在该市的执政地位。印度国大党与民族国大党联盟仅获64个席位,较上届下降32席。3月6日,印度北方邦、旁遮普邦、果阿邦、北阿肯德邦和曼尼普尔邦立法选举结果揭晓,印度国大党在四个邦的选举中失利,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说来,西欧各国目前还没有摆脱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仍萦绕在整个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仍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从2008年以来的议会选举看,西欧的政治钟摆仍然在向右倾斜,各国左翼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等的得票率持续下跌,接连失败.在200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更是全线失败,由上届选举中的217席减少为184席,比主要对手——中右联盟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少了81席,在全部议席中仅占25%.甚至在一直被视为社会民主党的样板和堡垒的瑞典,社会民主党继2006年选举失败后,在2009年又再次败北.这样,随着2010年英国工党选举的失败,社会民主主义在整个西欧似乎又要偃旗息鼓了.社会民主主义在西欧已经走到尽头了吗?  相似文献   

17.
姚亿博 《当代世界》2015,(12):79-80
<正>2015年10月19日,"枫叶之国"加拿大举行第42届联邦大选。选举结果显示,有"百年老店"之称的自由党取得压倒性胜利,以压倒性过半的184个国会席位赢得大选,并将如愿以偿地组成多数党政府。相比之下,略显疲态的现执政党保守党仅获得99席,和自由党同为左翼的新民主党也只获得44席。本届大选从最初的"三足鼎立"到选中的"扑朔迷离",再到选前自由党的强势崛起,反映出加拿大国内人心求变、期待革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21日,四年一度的丹麦议会大选揭晓.丹主要反对党自由党-保守党中右联盟击败社民党-激进党执政联盟上台执政,自由党主席安·拉斯穆森出任首相.该联盟获得40.4%的选票,比1998年大选增加7.5%,在议会1 79个席位中得到72席,取得了历史性胜利.执政两党联盟得票率仅为34.3%,比上届选举减少5.6%,社民党自1924年以来第一次沦为议会第二大党.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16日至2012年3月15日)2月17日,印度孟买市政选举结果揭晓。印度人民党与湿婆军联盟获得107席,进一步巩固了在该市的执政地位。印度国大党与民族国大党联盟仅获64个席位,较上届下降32席。3月6日,印度北方邦、旁遮普邦、果阿邦、北阿肯德邦和曼尼普尔邦立法选举结果揭晓,印度国大党在四个邦的选举中失利,只在曼尼普尔邦保持了议会多数。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的地方大党——社会主义党获得400多个议席中的225个席位,赢得该邦的地方选举,国大党只获得35个席位。国大党总书记拉胡尔·甘地承认自己对选举失利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20.
3月4日,刚刚接掌马来西亚相印不到半年的巴达维宣布解散国会.3月21日,马来西亚举行第十一届全国大选.以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为核心的执政联盟国民阵线(国阵)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在总共219个国会议席中一举拿下198席,在504个州议席中斩获了452席,把超过90%的国州议席尽收囊中,赢得了自国阵1974年成立以来最辉煌的胜利,巴达维蝉联新一届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