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牟德刚 《理论探讨》2004,1(4):42-44
毛泽东从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和发挥否定之否定规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视和创新力度远不如对立统一规律.他从矛盾双方对立面的转化和质变解释辩证否定范畴.对"否定性"概念又缺乏足够的研究,他所理解的否定以及在方法论上的运用更侧重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在否定之否定规律问题上,毛泽东认为否定和否定之否定都是在对立统一规律范围内进行的,通过两次否定促进事物向上发展,产生新事物.由于第二次否定只是在肯定阶段基础上数量和性质的变化,就不能确切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在方法论上也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的历程可以用"商品-货币-资本-公有资本"来概括,其中前三个概念借用的是<资本论>中描述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概念,第四个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要建塑的特殊概念.其中每一个后者都是前者的派生,同时又是对前者的提升和优化.本文对此的论证是从资本的善恶二重性谈起;进而从方法论上辨析对资本应是扬弃而非抛弃,特别是系统论意义上的扬弃;最后推出总论:中国改革是对资本的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3.
抓住"中国特色"是我党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共同点,其哲学理论论据是"实事求是"理论和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毛泽东关于"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论述,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际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实践,充分反映了我党既没有丢掉马列"老祖宗",又开拓了前无古人的"新境界",其意义十分重大与深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或流行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已是过时的)理论而存在。辩证的否定观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对于马克思而言"否定"现状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或者说政治的任务。只有从学理上厘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才能在授课中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研究历史,应该着眼于历史本身存在的矛盾关系来揭示历史运动特征,而不是简单地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解释性工具外在地剖析历史运动。一般把矛盾分为普遍性和特殊性,但一个事物可分为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可以从事物的外在的现象、内在的本质和整体运动规则层面反映出来的矛盾关系概括出矛盾的三种出场形态:现实形态、逻辑形态和方法论形态。它们分别反映出历史运动在三个层面上的基本特征——历史运动现象层面反映的是矛盾的现实形态,由此揭示出"历史是在博弈中绽放"这一基本特征。历史运动本质层面反映的是矛盾的逻辑形态,由此揭示出"历史运动具有线性逻辑"这一基本特征。历史运动的整体层面反映的是矛盾的方法论形态,由此揭示出"历史运动的否定之否定"这一基本特征。三个层面辩证统一,揭示出历史运动总体特征:历史在博弈中以波动的方式绽放出来,并围绕线性逻辑规定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探讨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要充分,合理地认识黑格尔辩证法,又往往必须首先正确认识黑格尔哲学的正、反、合三段式方法。对于这个方法,我国的学术界一直把它解释为关于事物的辩证发展或“一切从低级到高级过程”的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认为,以三段式“猜测到”这一“普遍规律”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合理内核”(见《辞海》缩印本80年第一版。第19页;《哲学辞典》83年第一版,第32页)。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观点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一大误解,如果在此基础上研究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辩证法,则必然要在黑格尔的哲学大厦中误入迷途。因此本文谈点浅见,试图证明黑格尔哲学的三段式方法并不是对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则。  相似文献   

7.
正黑洞不存在?开玩笑的吧。不过,这话出自黑洞理论创始人之一史蒂芬·霍金之口的时候,那就得认真听了。据《自然》杂志1月24日报道,霍金发表论文,质疑黑洞的存在。霍金说:"在经典理论中,黑洞不会放过任何东西;但量子理论允许能量和信息逃离黑洞。"他同时表示,科学家需要结合重力和其他自然力构建新的理论才能明确解释整个过程。"黑洞理论"早已深入人心,被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可此时,霍金却自我否定,称"黑洞"并不存在,令舆论瞬间哗然。而这,还不是霍金第一次自我否定——早在2004年  相似文献   

8.
李德恩同志在《黑格尔并没有提出否定之否定规律——重新认识黑格尔哲学的三段式方法》(载《理论探讨》1986年第五期)一文中指出:“黑格尔哲学的三段式方法并不是对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必须把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从黑格尔辩证法中清理出来,从而彻底清除对黑格尔哲学方法的长期误解。”我们不能同意李德恩同志的观点。我们认为,黑格尔不是猜测而是第一次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自觉、系统地阐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简单回顾一下欧洲哲学史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肯定否定规律,亦称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规律.它揭示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道路,显现着大千世界复杂运动的普遍轨迹.在万姿千态的物质运动中,社会运动是五大基本运动形式之一,且又是其最高级复杂的运动形式.因而以社会运动为例,分析研究肯定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拓深这一规律的丰富内容,探求其内涵的真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肯定和否定因素各是一个集合因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因素或方面.肯定因素是决定事物性质、保持事物现存的因素.否定因素则是否定事物性质、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他事物转化的因素.这两个方面,既依赖又排斥,既同一又斗争,既肯定又否定,以推动事物的自我更新、曲折前进、波浪发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肯定(否定的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即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形成一个“仿佛回到出发点的周期”,从而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完成自己,实现和完成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显然,在事物发展的这个完整周期中,两度出现的否定,就构成了事物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特征.因此,深入地研究和讨论事物发展的否定形式,对于进一步加深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就事物否定的内外形式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遵义会议"转折"的首要意义在于肯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谈到遵义会议的时候,毛泽东提得较多的三个人是:张闻天、王稼祥和周恩来。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一次大会上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关于王稼祥,毛泽东还说他在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理论界大体有四种说法,即“对立统一规律”说,“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普遍联系”说;“全体规律范畴”说。这些说法虽各执一词,互有长短。但却一致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同一回事,这正是导致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核心不等于实质,二者是有区别的: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实质则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一《现代汉语词典》对实质的释义是“本质”,在俄语中,实质和本质是同一个单词。  相似文献   

13.
札记之一: 过程辩证法与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研究辩证法,特别重视对过程问题的研究.在毛泽东看来,事物在本质上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在联结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从不平衡经过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因而矛盾运动是一个由量变经过部分质变到达根本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从肯定中揭示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所以,事物总是以过程存在,事物的根本质变是新过程取代旧过程的变动.在毛泽东留下的哲学论述中,诸  相似文献   

14.
一、辩证的否定:必须重新界定的范畴从目前流行的哲学教科书中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一否定不是事物外在的否定,而是其内在的否定,这一否定不是他物对此物的否定,而是从此物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否定”;(肖前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尽管他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决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整个晚年,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对毛泽东同志的晚年,必须作具体分析。他从40年代末起,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图谋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惕性越来越高;在高度警觉当中,他的某些提法,又是不科学的,或者是错误的。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反“和平演变”战略思想是正确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点。这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党的宝贵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马克思主义否定观角度来看,"三个自信"是对资本主义否定的必然,是对苏联模式否定的必然,是对我国"文革"否定的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肯定。"三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否定的否定》这一章中,批判了杜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否定的否定规律的歪曲和攻击,阐述了否定的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特别指出辩证法不是单纯的证明工具,而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全章分三个部分:一、批判杜林对否  相似文献   

18.
沈照艮 《学理论》2013,(6):121-122
我们不能站在一个回顾历史的角度去否定三大改造的历史功绩,相反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社会主义改造是伟大的,和民粹主义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至少在过渡时期,如石仲泉所言"从划分阵营来说,毛泽东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尽量客观辩证地看待毛泽东以及其他老一辈的革命战士和他们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施新磊 《学理论》2010,(1):13-14
毛泽东自学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毛泽东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和投身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角色的转换,视角的叠加,催生出特色鲜明的毛泽东自学思想。以"志"为先导和动力,在社会实践中经受考验和磨练,在对自我的否定和批判中不断成长。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也就迈上了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而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与之相应的矛盾分析法则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及2015年间两次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以下简称"学习"),创新地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在实践中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