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儒、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上与现代环境伦理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的契合点就是对自然界系统性、规律性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环境伦理学的思考,对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及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能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不仅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内涵,从整体上看,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道德精神内涵,本文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核心命题,并从诉求社会与人生价值,充满着扬主体意识以及追求通过内心修养达致尽显社会责任的人文道德精神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明式家具凭借"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独特的艺术造型、精妙的榫卯结构、繁简相宜的装饰、精良的用材等方面,塑造出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光辉典范.文中通过分析明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线条优美、比例适度、方圆共体、装饰简洁等方面,探讨明式家具的造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思想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哲学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有积极因素,但也有消极成分。积极因素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诗意境界,消极成分是人对天的依赖,也就是相信“天命”主宰一切,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一消极因素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弊病的总根源。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一下“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存在的主要弊端。抑制了探究自然的科学思想,使中国人长期受制于自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注重向外探究世界,而是注重向内探究人文道德关系,把主客看成浑然一体,以讲人生哲学、研究人伦道德为主,而不注重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巴洛克艺术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众多艺术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营造动感,强调"运动"。无论是建筑中的波形墙面或不断变化喷射形状的喷泉,还是绘画作品中描绘的充满活力、动态夸张的人物,亦或在雕塑、音乐等其他艺术领域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激烈的运动感,充满了"运动"之美。"运动"之美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绘画创作属于艺术范畴的精神性创造,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凝聚着艺术家的辛勤劳动,需要艺术家深刻地感悟理解生活,形成成熟艺术的创作心理素质;陶冶性情,具备深厚良好的绘画修养;处理好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思想、生活和技巧三位一体,加之经年累月努力,才能有不朽的作品出现。  相似文献   

9.
刘海龙在2008年第2期《江西社会科学》撰文指出,要对儒家的生态思想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和人生及其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创建生态文明是全球当代必然选择的发展之路,创建生态文明应当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最高的价值取向是"和谐",这种和谐包括天地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天人一体、天人和谐、天人相爱等理念,它是创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富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阐述天人合一乃体现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从学习实践中领会写意画技巧的规律性,写意画的内涵和辨证表现手法及笔墨神采等,对中国写意画的意象性和意象思维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外国的渊源来说,鲁迅的文化批判、进化论、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等,都受到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西方尼采哲学等的影响,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也可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找到来龙去脉。在中国的文化渊源方面,“文以载道”、人和文的一致、反省精神等传统思想在鲁迅创作中多有体现,而鲁迅艺术上的诗化体式、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精警传神的语言等,也无不与中国诗的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知识产权立法在保护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却忽略了对"源"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是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之"源",因此,加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立法和司法保护,将有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以中国皮影戏的保护为视角,探求建立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契约理论是关于国家(城邦)起源的重要理论。古希腊智者学派在自然与约定的争论中表达了早期的契约理论,将自然本性和人性完善作为契约的基础,对人、社会、自然做出了界定,同时也抬升了人的地位。近代霍布斯、洛克以自然状态为社会契约论的逻辑起点,以人性的欲望至上性为基础,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削弱了自然和人的本性力量。通过古代与近代契约理论的界分,领悟到人的真正发展是自身发展和自然的复活,是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在现实情境的感发下产生“四心(端)”。“四心”集感知、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于一体,其作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四心”的感受体验过程在儒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较好地体现出儒家的价值追求,所以称之为“儒家的审美方式”。它虽然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美学理论上并没有被充分自觉,不像自然情感感发那样发展出感物学说。重视这种审美在道德活动中的基础地位,有利于缓解道德主体内心的冲突,并可以抗拒在道德活动中对既有观念和规范的非语境化运用。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选择是由一国人民根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做出的决定。创新和弘扬治理理念,必须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儒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治理思想以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为理论基石。其中,人性论是其哲学依据;民本论是其核心价值;中庸观是其思维方法。系统把握这三大理论基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儒家治理思想,对于当前中国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在寻求、表现、创造意境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实践,它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率先规范了中国古典诗歌重视意境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发展方向与历史格局,促成了以“意境说”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诗论美学的诞生与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催生出本民族的优秀文艺,并使本民族文艺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优秀的文艺作品会提高和净化人的精神境界,庸俗的文艺作品则可能对人的精神素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繁荣当代中国文艺会对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必要的宗教资源 ,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其他文化形态一样 ,都求助于自然 ,使其本来人为设定的文化价值和理想自然化。儒家文化自然化有两条路径 :一是认为人类道德是生而有之的内向自然化路径 ,另一是认为人类道德来自天的外向自然化路径。这两条路径相辅相成 ,使儒家文化形成既内在地肯定人的感情、又将人的感情归之于天然内在超越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中国法律制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形成了特点鲜明 ,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古代法律文献也因之而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某一局部。文章意在弥补此不足 ,力求在能较为系统地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貌方面起一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