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同民生直接相关,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只有科学发展观落实好了,民生问题才能解决好;只有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虽然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所处的历史地位、面临的任务不同,但改善民生始终是贯穿其中不变的灵魂和主线。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对民生问题的探索与创新,考察和梳理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民生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虽然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所处的历史地位、面临的任务不同,但改善民生始终是贯穿其中不变的灵魂和主线。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对民生问题的探索与创新,考察和梳理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民生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都自统筹城乡以来,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明指导民生实践,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主体作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举措及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民生建设水平,初步形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都实践”,为新时期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生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民生状况也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民生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活动,重点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公安机关的重大责任和最大政治。公安机关如何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真正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要深刻认识理解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要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维稳、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特别关注民生问题,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们党关于民生问题的努力方向——"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优化税制,建立科学、公平、效率的税收制度,是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税收的一项重大任务,税收必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关注民生,应改革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党和政府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一以贯之,而且还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民生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祥和局面。  相似文献   

10.
浅论政府与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与政府关系密切。政府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政府的职能规定着它必须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责。政府失灵会造成政府失职,致使因市场失灵而产生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剧甚至恶化。因此,必须从变革政府的观念、完善行政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依靠法治手段建设法制政府等方面入手,对政府实施改革,以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从民生视角看,民生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社会管理创新增加了难度。在民生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坚持群众路线、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多方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的亮点和热点话题.虽然有大量的现行法律调整和保障民生,但是诸多的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本身制裁力度有限不能很好解决相关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刑法制裁才能达到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八)》)加大了对民生问题的规制,是未来民生刑法的发展方向和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3.
警务活动中贯通民生精神,是民生问题的价值理性统摄于警务活动工具理性的结果,民生问题与社会秩序构建乃至警务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从警务活动视角探寻民生之路,是警务工作者研究民生和提供解决民生问题方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生得以捍卫、保障的重要途径,具有深层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民生问题,更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推进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一切文明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要解决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必须把握正确的政府责任导向,建设一个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亲民政府、民主政府、自律政府、和谐政府、服务政府综合交叉的善治政府。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民生问题在周恩来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周恩来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方面。全面阐释和领会周恩来民生思想,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民生为大;民生问题,幸福为本。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已经从经济发展提升到增进民生幸福的高级层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幸福。伦理道德作为一种应该和正当的规范意识和行动指令,可以说本身就内含有民生与幸福的因子。人道、民主、公平的伦理原则应成为民生幸福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民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系统地回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和基本政策以及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和步骤。解决民生问题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首先从物质利益出发,从最简单的衣食住用行抓起,在解决绝大多数地区温饱后,民生的标杆更高了,它包括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乃至公平正义、民主法制,涉及公民的受教育权、劳动权和发展权,是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问题。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民生思想,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生的角色定位(一)服务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价值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高发期,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民生问题的解决,首先有赖于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其工作主题,所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关注的焦点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和强调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首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形势下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认真梳理我党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从而为当前更好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