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日,春光和暖的下午,邮递员送来了2007年第一期的《黄埔》杂志。首映眼帘的是封面图片——长城。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看着长城图片,“……把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永远震撼心灵的旋律竟脱口而出,让我身边的人不知所以然。杂志中介绍在长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中不少指挥官出自黄埔,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大巴山中的开县,也出了一位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英勇殉国的烈士,他就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学生王润波。1933年1月,时任二十五师一四九团团长  相似文献   

2.
看到《黄埔》杂志第6期,我长时间地陷入沉思:现在是总第99期,新年第1期正好是创刊100期,应该好好庆祝庆祝……不容易呀,已经18个年头了!《黄埔》杂志创办,我是见证人之一。我也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想当年,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大力支持,同学会理事会议一致通过,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黄埔杂志社,于是《黄埔》杂志面世。黄埔同学在经过几十年之后,又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刊物。我清楚记得,很多同学拿到这本杂志都如获至宝。杂志社的同志也几次跟我讲,黄埔同学经常来信,说杂志是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食粮”“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王朝亮 《黄埔》2008,(3):23-23
《黄埔》杂志以“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为办刊宗旨,20年来务实创新,精心耕耘,成绩巨大,深受海内外黄埔同学和各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黄埔》杂志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用深厚的黄埔情缘将我们吸引凝聚在她的周围。在门类众多的刊物中,《黄埔》始终是我的首选刊物,在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须臾不可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和我周围的黄埔同学都爱说“《黄埔》杂志是我的精神食粮和良师益友”这句话,这是肺腑之言。我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从她创刊那天起,90多期了,我一期也没有拉过。《黄埔》杂志确实成了我的精神寄托。从杂志中,我看到我失散几十年的同学,与他们重新建立了联系;还看到大批同学当年学习战斗的勃勃英姿;也看到他们今日虽然霜染鬓发仍奋斗不止的身影。作为一名黄埔同学,我真为他们也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黄埔同学的天职就是实践先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如今,我们二十几期以前的同学大多步入耄耋之年,但身…  相似文献   

5.
陈镇中 《黄埔》2007,(3):1-1
《黄埔》杂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才彦同志写的“感受‘天下黄埔是一家”’的文章,我读后,引发了内心诸多感慨。今天借“黄埔感言”栏目吐露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6.
杨光荣 《黄埔》2008,(3):30-30
《黄埔》杂志是连接黄埔同学感情的纽带,《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通向世界的桥梁,《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思想的交汇总站,《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的精神食粮,《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的良师益友,《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反“独”促统的行动指南,也是怀旧忆往的天地,是寻人问根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黄埔》2015,(1):81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此,《黄埔》杂志将在特别策划栏目开设纪念专题,并将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一本增刊,书名为“共同记忆——抗战中的黄埔师生”。为丰富栏目及增刊内容,特向黄埔同学、黄埔后代及各界人士征集黄埔师生在抗战中的事迹、照片、家书、家信及文物图片,希望《黄埔》读者及社会各界予以大力支持。文字稿请用电子文本,图片请扫描成电子文件,请在文件名中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黄埔》2008,(3):34-35
今年是《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黄埔》杂志自创刊以来,遵照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广泛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起到联系黄埔同学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杂志社分管发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回顾杂志多年来走过的历程,我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9.
陈家驹 《黄埔》2008,(3):19-19
《黄埔》杂志的宗旨是“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也贯穿着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宗旨“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内涵。《黄埔》杂志的出版发行,不仅使黄埔同学和亲属,更使海内外中华儿女都了解黄埔的历史真实面貌。我们亲切地称《黄埔》杂志是我们自己的刊物。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丰富别具特色公开发行了解黄埔军校的窗口联络你我情感的纽带开阔各界视野的平台《黄埔》杂志系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其办刊宗旨是徐向前元帅确定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黄埔》杂志自1988年创刊以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和台湾、香港及海外黄埔同学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改进和提高,深受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的欢迎,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目前,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黄埔论坛”“两岸时评”“我与黄埔”“人物春秋”“口述黄埔”“黄埔档案”“黄埔连载”“黄…  相似文献   

11.
高林 《黄埔》2007,(5):1-1
黄埔,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光的字眼;黄埔军校,一所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世界著名军校;黄埔同学,一群高举“爱国革命”旗帜的中国军人,他们正踏着历史的脚步,从八十年前向现今一路走来。我分明听见,那是响亮的黄埔足音……  相似文献   

12.
《义勇军进行曲》唱道:“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唱着它,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城”含义是明确而又无比丰富的。抵御外侮、自立自强,让伟大祖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新的长城”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宽泛地看,有形的经济基础,无形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世纪90年代,我在朋友家中看到几本《黄埔》杂志,随手翻了一下,很快就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黄埔》杂志里的文章大多是亲历抗战的老兵们写的,文字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以后,我经常看《黄埔》杂志,看完后推荐给同事、同学。他们都认为这本杂志不错,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黄埔》杂志让我了解到,黄埔军校是  相似文献   

14.
每当提及“黄埔”二字,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广东的“黄埔岛”,想到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如今,“黄埔”这两个字响遍海内外,不论在口头上,还是在报章上,人们都会不时听到,常常看到。是啊,“黄埔”这两个字,的确铸就了太多的情感,牵涉着太多的情缘。而我,作为黄埔后代,一遇事,总是“陷”在“黄埔”之中不能自拔。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06,(2)
本刊讯《黄埔》杂志创刊以来,本着“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的办刊宗旨,突出黄埔特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起到了与海内外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友联络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但是,《黄埔》杂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因此决定通过成立《黄埔》杂志理事会,以增强杂志社的办刊经济实力,使杂志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在推进祖国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本刊已在辽宁等地发展了多位理事。我们热诚欢迎海内外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遵纪守法,热心黄…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06,(3)
本刊讯《黄埔》杂志创刊以来,本着“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的办刊宗旨,突出黄埔特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起到了与海内外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友联络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但是,《黄埔》杂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因此决定通过成立《黄埔》杂志理事会,以增强杂志社的办刊经济实力,使杂志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在推进祖国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热诚欢迎海内外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遵纪守法,热心黄埔事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各界人士加入本…  相似文献   

17.
邓权民 《黄埔》2013,(1):77-77
读2012年《黄埔》杂志4期的"征稿启事"中"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员李仙洲的心里话,触动了我的心声,其实这也是我的心里话。同时,我还感到黄埔军校是锻炼和养成一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意志的大熔炉。1937年末,我考入了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期,  相似文献   

18.
李益生 《黄埔》2008,(4):6-6
20年来,我们和大家一起见证了黄埔杂志社全体同仁继承黄埔精神和光荣传统,以杂志为载体,为祖国统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年来,作为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黄埔》杂志始终坚持徐向前元帅提出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的办刊宗旨,利用自身优势,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黄埔精神,联系广大黄埔同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广泛宣传对台政策、增进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搭建了为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亲友沟通感情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20.
孙虎山 《黄埔》2008,(3):24-24
当《黄埔》创刊号捧在手中,首先进入我双目的是“黄埔”两个大字,心底随之涌出了一股热流。我立即被带回到当年的黄埔生活,带回到当年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那场战争,抗日学子投笔从戎,为国为民凛然尽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