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江泽民同志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形成了一个个新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思想、“两个最大”思想、“第一要务”思想就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来,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致力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了理论创新的两大重要成果,即毛泽东民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契合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而且显示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文化观,是指导国家文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指出了文化规律,为文化发展阐明了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也是包括民族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形态的理论基础。按照马克思等理论创始人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创新要基于世界视野来建构文化根据,要以科学理性为文化发展原则,要以服务民族民众为文化发展的落脚点,要追求和谐共生的文化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创新意识则是民族进步的推动力量。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重要精神,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过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创新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对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创新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一般来说,在人类思想史上能被称为某种理论的学说,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之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又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理论营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体来讲,邓小平理论中闪耀的创新精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抛弃了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抛弃了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甚科学甚至歪曲的不正确的思想,说了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而又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话,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科学理论,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精神在价值观,以及内涵和本质等方面的契合共通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兴旺发达并实现其中国化,与此同时民族精神也得到弘扬的理论基础。这一历史发展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互动共进中,民族精神得到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推进。研究这一命题,对当前弘扬民族精神,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路径,从而为民族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精神动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理论创新     
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 ,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创新体系中 ,理论创新是基础和前提。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 ,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在人类思想文明史上 ,马克思主义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强大生命力 ,根本奥秘在于它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开始 ,就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它既是对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民族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娜尔  张银花 《前沿》2009,(4):84-8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民族和谐发展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研究这一成果,深刻理解民族和谐发展的含义,分析其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回答新世纪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 ,理论需要创新。理论创新的核心是坚持“三个代表” ,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民族文化 ,推进民族文化建设是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变革民族日常生活方式达到民族社会内部要素的协调 ,促进民族和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理论品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四个全面"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光辉典范。"四个全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创新,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内涵;"四个全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创新,提出了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方略;"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新,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四个全面"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豫晋 《前进》2000,(4):44-44,,48,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在领导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以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开创崭新事业的伟大气魄和胆略 ,铸就了特有的时代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既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更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一种精神 ,特别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弘扬 ,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也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可以说它是历史前进与发展的巨大动力。如果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在中国实际运用的创新 ,那么 ,我国二十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  相似文献   

12.
孙丽丽  霍洪亮 《传承》2009,(24):58-59
国家的发展急需创新人才,科学精神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激发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需要将其融入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全过程中,即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探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批判的创新精神、坚韧的抗挫折精神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许萍龚平  龚平 《传承》2014,(3):66-67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研读这些经典,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我们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者来说,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研读方法,才能充分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这种发展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求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挥指导思想的作用。理论创新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民群众在物质领域、精神领域的伟大实践;而在  相似文献   

15.
国家的发展急需创新人才,科学精神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激发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需要将其融入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全过程中,即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探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批判的创新精神、坚韧的抗挫折精神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丰富的科学滋养和坚实的思想支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核心指引,坚持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发展的人民性;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思想基础,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推进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体现了继承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展现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现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牢固树立邓小平理论在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理论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作了科学概括,揭示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其中有:关于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搞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论;关于维护国家统一的理论;关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关于党必须用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组织部门要把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立足新起点,研究新办法,开创新局面,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一、学习上要立足新起点十六大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党建理论成果进行了科学总结和创新,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在学习上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 1.学习内容上要理解新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  相似文献   

19.
历史和现实都无可争议地表明,从科学性和实践性来看,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体系能够与马克思主义同日而语。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仍具有无比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现实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和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当今时代境遇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历史进程和规律性研究,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时代引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它具体包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以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