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不同方式"会通儒学",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一步适应中国封建社会而生存发展的核心表现,加强对"会通儒学"现象的研究,对21世纪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以及党和政府更有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浙江省儒学学会和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协办的“中国文化问题与儒学当代创新”高层论坛在西子湖畔召开。这次论坛的宗旨,是跳出中国/西方、激进/保守、文化/文明、传统/现代等僵化的二元对立,在“文化创新如何可能”的问题引导之下,重新审视儒学以及中国文化的命运与出路。主要议题包括什么是儒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化问题”、儒学能否直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而现代新儒家则倡导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文章通过分析现代新儒家的中西文化观,指出,现代新儒家在倡导中西文化会通、交流,表达希望儒学复兴的期望时,带有一种“后西方时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岳区宗教文化渊远流长,佛道两教共存一山,儒学、玄学、禅学相互渗透,民间朝拜南岳“圣帝”流行,这些构成了南岳区宗教文化的四大特征。坚持该区的宗教文化特色,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需要,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也是一条开发旅游资源、强区兴区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儒家的出现,无疑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日趋衰落的结果,但本质上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日益失去经济和政治基础、理想与现实层面严重脱节、保守的政治与文化立场难以获得普遍权威等现状是儒学现代化正面临的困境。促成儒学的顺利现代化可以从以下渠道去努力:走出"批判—挖掘—超越"三步曲、儒学在新时期的定位、实现"思想性—时代性—群众性"三结合。总之,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儒学的现代化之路,对于加强我国当前的先进文化建设都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战略。该战略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外交道路的新实践,还是中国为加强同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安全、发展、繁荣而进行的新努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战略的宗教向度具有特定内涵:在战略重点上突出中国宗教的“走出去”,在战略主线上强调以宗教统战为核心,在战略目标上侧重打造以宗教良性互动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宗教工作应“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涉外宗教工作应由“被动”变为“主动”;涉外宗教统战工作应由建构“共同利益”转向营造“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7.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其“仁政”管理思想,它包括“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原则。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内在机制和外在需要两大方面。它不仅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伦理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现代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份量最大,并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包含有其它成分,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然而都未能属于主导地位。自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均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影响甚至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民族性格。近年来,随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中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儒家在现代生活中又重新表现出它的蓬勃生机。这在国际上称为“儒教的复兴”,在中国大陆称为“儒学研究的复兴”。这表明,传统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应该继承、借鉴这一思想中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宗教界已经成长为一支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新时期,引导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是宗教发展中国化的题中之义,将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整合式研究,能对宗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形成助力,进而全面提升宗教文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本质内容植根于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总结中国道理、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需要实现儒学的创新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达到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充分醒觉,以全球战略传播为重要抓手,实现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互”视野下的交流、沟通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新时期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要求。“一”与“多”的辩证法根源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的原理。用“一”与“多”的辨证法分析我国政党制度、“一国两制”、社会结构、民族与宗教、文化统战、国际关系等问题,有利于解放思想.深化认识。要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必须坚持原则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的原则,其宗旨是为了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以鲁文化的二重性为基础,继承三代文明并发扬光大,特别是将周礼与殷礼两大文化传统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集大成使命,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孔子“宗周、故殷、据鲁”,康有为则“宗孔、融西、据粤”,一方面以“六经我注”方式改造传统儒学,另一方面“援西入儒”,手创“大同思想”,从而会通中西成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相似文献   

13.
宗教工作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宗教工作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做好这篇大文章,就必须努力做到:强化学习宣传,把握正确方向;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抓好自身素质提高,变“想当然”为“所以然”;摈弃“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坚持“以人为本”,奠定物质基础;发挥宗教某些积极因素,丰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社会公益事业,为精神文明添砖加瓦;关心宗教教育,继承优良传统;重视理论研究,引导健康发展;不断“打邪制非”,维护安定团结;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其实是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趋同”与“求异”的一体两面。“求异”的根源在于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差别 ,而如何对待宗教传统的差异 ,从而化解愈演愈烈的宗教冲突所导致的文明冲突 ,如今尤为迫切。儒学传统并非西亚一神教意义上的宗教 ,但具有独特而深厚的宗教性。其中蕴涵的“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 ,在明代的阳明学中趋于成熟。而这种“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 ,可以为化解全球化过程中的宗教冲突提供一笔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了揭示在我国邪教出现的历史、文化因素,以及和国外邪教的联系与区别,将邪教与宗教、邪教与中国传统民间宗教、中外邪教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邪教是一种“伪宗教”,是宗教的异化;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存在着产生邪教的“基因”,通过文化传递影响着今日的中国农村;现阶段在我国出现的邪教与国外邪教完全一脉相承.都成为打击与取缔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研究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应立足孔子时代的文化背景,同情的理解之。孔予的天命鬼神观是对蘩昧的宗教观念的突破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它代表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自觉、理性精神的觉醒。并且力图通过“修德”在现实层面融合天人,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人生境界。对后世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与强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要说的是几个观点的问题:一、“打工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外来打工者的一种生活、工作现象称之为“打工文化”的话,那么,“打工文化”已成了“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越发达的城市,打工文化也越凸显。这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大量外来务工者的参与,“智力造城”必须与“体力造城”相结合,这就是目前城市化的中国模式。城市化不但改变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而且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既承担了城市的建设任务,又改变了城市人口结构。一大批外来务工者正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人口的流动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目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为开展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民族地区文化统战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但也要借力于包含宗教文明建设在内的多元民族文化建设。宗教文明建设在抵御外来宗教文化渗透,巩固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海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强民族团结,促成建立统一战线最广泛联盟;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禅宗是外来宗教(印度佛教)与本土文化(儒道文)碰撞的产物,它对中国古典诗歌最大的影响来自其“顿悟”说。“顿悟”这一直指本心,强调直觉观照和个人体验的宗教认知哲学,不仅使古典诗人的审美意趣向着适意澹泊、物我两忘的境界发展,而且对沿用至魏晋六朝的简单、直接、粗糙的传统艺术思维方式进行了改造,从而为唐以后诗美标准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的历史高度,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全局意义,不仅是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也是做好新时期统一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