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通讯》2002,(11):31-31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人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用西方的眼睛看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独特视角,而况,又是来自西方的"美眼"呢。对于在中国生活过,又把这里的生活介绍给世界的西方女  相似文献   

3.
在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回顾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迁,有很多令人难忘和喜人的成就,从开放前的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到现在的物质极大丰富,三十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实践的结果。改革开放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北加莱法中友协获奖征文)我今年18岁,在北加莱法中友协学习中文已经3年了。我将在我5年高校生活中继续学习中文,将来从事一份与中国有关的工作。我13岁那年就开始对中国感兴趣,并且一年更甚一年。  相似文献   

5.
楚艳 《中国周刊》2016,(4):116-119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从小爱画画,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是我儿时的梦想。以服装为载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适合当代生活方式的东方美学,是我当下的使命和责任,不忘初心,坚持创意。"记得在我12岁生日那一天,我拿着妈妈给我的零花钱到书店买了一本叫《中国世界时装之苑》的杂志,这本杂志是中国当时80年代第一本铜版纸彩色印刷  相似文献   

6.
《福建通讯》2002,(11):30-30
17年前,在福建师范大学读完硕士研究生的林先生,与妻子双双赴美国攻读博士研究生。到了美国,发现中国与美国相比,在各方面的差距相当大。因为当时家乡确实落后,所以他夫妻俩给在美国出生的孩子讲中国时,免不了流露出那么一点惭愧。今年初,这对夫妻去美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时,他们俩不仅感叹中国变化真大,而且连他们的孩子在莆田梧塘镇生活十多天后,也说出了这样的话:老家并不穷。  相似文献   

7.
王友良 《求索》2012,(1):95-97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忠孝相通和整体主义的特征,造成了公共生活伦理的"家庭化"、"专制化"、"工具化"。中国传统公共生活伦理的现代转化实质上是一个批判与继承的问题。要实现传统公共生活伦理的现代转化,必须历史主义地对待、科学地扬弃、与现实生活对接。中国传统公共生活伦理思想是现代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全球的"普查年",中国也进行了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最近,国家统计局也陆续公布了相应的普查结果。也许人们对那些枯燥的数字并不太在意,但实际上,数字中所显示的现象与趋势,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现在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关乎到我们未来的工作、退休,甚至下一代的升学率等问题。而在宏观上,中国的人口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我们固然可以骄傲地展示"中国模式",我们自然也可以冷静地挖掘"中国经验",我们当然更可以谦和地洞悉"中国体验",在社会变迁中离真相再近一点。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世界所经历的巨大震荡是我们所关注的,13亿中国人民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是我们所在乎的。且看:只拥有"部分公民权"的同胞的中国体验里写满了忧伤;充斥着茫然的中国体验的"乐""痛"之间是扎眼的阶层分化的痕迹;焦虑、弱势、浮躁和仇恨的社会心态在细微、生动的中国体验的世界里相互交织;而国人道德滑坡、情感淡漠的集体意识深处背负着一段历史创伤的中国体验……至此,我们不禁长思:中国体验到底呈现了怎样的为我们所忽略的真相?中国体验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弥合与断裂?我们从哪里开始寻觅中国体验?我们又如何让那些并不轻松甚至难以言说的中国体验逐渐消散?本期,我们特邀五位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展开"中国体验"研究,并诚挚地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苗向东 《传承》2010,(31):26-28
<正>阳春三月,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福布斯财富榜放榜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庆后,以70亿美元的身价在榜单上排名第103位,成了中国大陆新首富。对这份排行榜,对这个"首富"的称号,宗庆后淡然一笑:"别人怎么排,那是他们的事情。我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娃哈哈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生活基本没有改变,不,也有一些变化,比如我以前不会讲普通话,现在可以讲一点点了。”见到江濠生,是在澳门利宵中学建校110周年的同学  相似文献   

12.
我的二十年     
20年,对于没有尽头的时间来说,宛如流星一闪而逝的短暂;可对一个生活艰难的残疾人来说,又是多么的漫长。坦率地说,如不是在《中国残疾人》杂志上看到,我还真不知1988年3月15日这天是令所有残疾人感动的日子。我现在记下了,就终生难忘了。我是在上世纪70年代修铁路时因事故致腰脊骨折下肢  相似文献   

13.
"依靠生活补助金,我坚持读完了初中,顺利进入梦想的高中读书。"现在就读于灵川中学高一(1)班的张凯凯告诉笔者,读初中时他因贫困多次面临辍学的局面,是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及时帮他渡过了难关。2012年,灵川县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金达622.25万元,获得生活补助的贫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7,(12):55-55
"北京的环境条件和首尔差不多。在京投资很安全,而且中国法律也不断在健全,中国人的诚信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国人对韩国人态度很好。现在回首尔发现人太冷。但在中国,人们很热情,这是我选择中国的理由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残疾人》2008,(4):60-61
石哥:各位聊友,本期的话题是"我的休闲生活"。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总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也就是今天说的"休闲"或生活情趣,用我们北京人的话来说就是"找乐儿"。在这里说一说自己的生活情趣,本身就是一乐儿。大家请啦。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亦出现了新样式、新格局、新品质。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很多从未遇到的问题困扰着人们。然而,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变化就是: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更有奔头了,更有动力了。借助“动力”这个比喻,可以说,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表象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作为社会发展的社会心理资源,生活动力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的风貌。那么,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文化生活里面,有没有科学精神,这是个值得打个问号的问题,在中国文化现象里面,是不是都具有科学精神?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生活、衣食住行要不要科学精神来进行指导?所以关于科学精神,现在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科学没有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08,(2):56-56
又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成立了!这期,我们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几种高科技的辅助器具,我相信,看后还是很能振奋人心的。随着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技术的发展,将会给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带来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有个加拿大商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通过他在中国20多年的亲身经历,对中国的变化做了一个描述。他说:“无论是大街上、商场里,还是饭店、宾馆里,中国人的笑脸越来越多。”他的结论是:“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满意了。”  相似文献   

20.
建华 《台声》2000,(11):11-11
今年已经是公元 2000年了 ,而且也是新中国国庆 51周年。在新千年的国庆节前夕 ,我细细回想两年前刚到大陆的情形与现在生活的比较 ,觉得这两年生活很精彩、很丰富。有时候我常认为 ,生活在现代的大学生们真的很幸运 ,因为现在正值世纪的交接 ,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 ,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认为这个世纪是民族化解纷争、团结奋斗的世纪 ,透过各种方式 ,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等来促进彼此的了解。就今年 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京台青年交流周”来看 ,两岸青少年通过一周的活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