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闻博览     
正汉字里的廉洁文化汉字里的廉洁文化汉字里的廉洁文化::牧牧牧: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是放牧,后有管理之义。西汉时,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被苏武怒斥。单于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令他牧羊,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在这荒漠上,终年见不到一个人影。苏武抱着代表汉廷的旄节牧羊,无论坐  相似文献   

2.
清风慕竹 《党课》2011,(22):106-106
汉高祖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  相似文献   

3.
清风慕竹 《党课》2011,(16):101-101
汉高帝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当他快马加鞭地逃回广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监狱里把一个叫娄敬的人放出来,然后满怀懊悔地当面向他道歉说:“我不听先生的话,以至被困于平城,惭愧啊!”随后封他为关内侯。  相似文献   

4.
黄德渊 《党史博采》2005,(12):37-39
经过长达14年的中日战争,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当时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企图抹煞苏联出兵的作用,极力宣传美国原子弹的威力,从而引发了一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苏武”还是“屈原”之争。众所周知,苏武与屈原是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苏武是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前106年)出使匈奴被扣,牧羊于北海边(今贝加尔湖)。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诗人。所谓“苏…  相似文献   

5.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南九公里的大黑河南面的冲积平原上。据传每到秋凉霜冷,附近的草枯萎了,唯有昭君墓上的草依然是青色的,故有“青冢”之称。它记述着昭君出塞和亲的古老故事,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 据《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王昭君,字嫱,西汉时南郡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觐见汉天子,耍求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后宫侍沼王昭君闻讯,便挺身而出,自愿充当和亲使者,以修好汉匈关系。他到达漠北匈奴单于庭后,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关氏(关民,匈奴君主的正夫…  相似文献   

6.
正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也是为后人所敬仰的爱国英雄。两千多年来,苏武牧羊作为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流传甚广,经久不衰。他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信念坚定,牧羊北海(以往一般认为是贝加尔湖,今有人考证应为甘肃省民勤县境内的白亭海)十九载,始终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铭记于心,忠于国家。  相似文献   

7.
“煌煌大汉,屹立东方,壮哉汉使,蹈火赴汤……”伴随着李树建苍凉激越、动人心魄的唱腔,大型新编豫剧《苏武牧羊》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序幕。富丽堂皇的汉宫、雄浑壮美的大漠风光、广阔荒凉的北海……堪比电影的舞台效果,令观众身临其境。一位观众观看此剧后说:“这样美的豫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与以前的豫剧相比,《苏武牧羊》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8.
秦朝时候,大将蒙恬把匈奴逐出河套地区,使得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无力南下。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时候,匈奴才又逐渐地强盛起来。在冒顿(音墨读)当单于的时候,匈奴向东灭掉了东胡族,势力发展到今内蒙  相似文献   

9.
缘何不封李将军李宇涛,彭玉堂《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征战至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所到之处“皆以力战为名”,且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居上郡时曾率百骑与匈奴数千骑相遇”,在远离大本营,敌我力量极...  相似文献   

10.
匈奴是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游牧民族之一,我国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殷周时称鬼方,后又称混夷、獯鬻、猃狁;春秋时称戎、狄;战国后特别是秦汉以后称匈奴或胡。匈奴人“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平时以畜牧和狩猎为生, 遇有战事,跨马出征。他们甲胄轻便, 身体健壮,勇猛异常,往来迅速,出没无常,用复合骨片制成短而有力、便于骑兵使用的弓,以善射闻名;近战中用马刀和长矛。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袭扰,西汉武帝时期遭到打击,元气大伤,于西汉晚期发生分裂, 呼韩邪单干率部归顺汉朝,逃到中亚的郅支单于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相似文献   

11.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7,(16):53-55
西晋司马氏王朝,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和少数民族起义的双重打击下,走向了土崩瓦解的末日。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左部帅、建威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公元310年)乘机在左国城(今山西省离石县)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汉王,建国  相似文献   

12.
刘赋 《学习月刊》2012,(12):33-35
这几日,观看了新近由国家京剧院重磅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大漠苏武》,为这部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史诗品格的剧目所深深打动——全剧通过对汉朝使臣苏武被迫流放北海牧羊、十九载不改民族气节的精湛艺术表现,生动诠释了汉朝中郎将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故事荡气回肠,情节感人至深,主题积极向上,艺术水准极高。"苏武牧羊不易汉节"的故事,自《汉书·苏武传》始,累有歌颂,代有传习,绵延两千余年,各种文本艺体多有表现。苏武九死犹未悔、执着于理想信念、忍辱负重、  相似文献   

13.
望云舒 《奋斗》2006,(5):57-57
孟子见梁惠王,讲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劝梁惠王要少做“功不至于百姓”的事,其中讲到了“不能也”和“不为也”的道理。孟子说:“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相似文献   

14.
说汉匈     
范震威 《奋斗》2007,(10):62-63
司马迁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此说已逐渐得到方家的共识。我之所以说“逐渐地取得共识”。也源于另有别说.但难以将司马氏的说法推倒。在20世纪的学者中。王国维先生认为。匈奴就是夏代的荤粥(即獯鬻),商代的鬼方、昆夷,西周的猃狁,春秋以后称戎狄、胡。  相似文献   

15.
说“五气”     
一个人具备骨气、志气、勇气、正气、义气这五种气慨,就能顶天立地,显示出巨大的人格力量。骨气,是立身之本,做人必须有骨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最终击败吴国,是一种骨气;汉使苏武被匈奴流放和折磨十九年,嚼雪吞毡、杖节牧羊,“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是一种骨气。勾践身上体现出王者的骨气,苏武充满了民族的骨气。要有骨气就不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像哈巴狗一样寄人篱下,势利庸俗,苟且偷生;就不能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表面是人,背后是鬼,以不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取名利;就要挺直腰板,昂起高贵的头颅,以自身的努力展现一…  相似文献   

16.
萧关作为“关中”的北大门,它的历史面貌如何呢?《资治通鉴·汉纪》有这样的记录:“匈奴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那么,被中原王朝称之为北国锁钥和通向塞上与西域的交通门户的古萧关在哪里呢?既然萧关是中原人和首都官员进出的一个关隘和查验身份的官卡(类似今海关),那它们的位置就要与交通线路联系起来寻找。史书记录内地赴北边的大事件很多,一件事为“伐戎战争“,周秦时代讨伐犬戎战争持续很多年,大小战斗无数次,这条军事通道应该是早已形成了的。  相似文献   

17.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正是那一个月黑之夜,那一位将国家置于文化和道德废墟上的“单于”,带着一家老小,乘着现代之雁——三叉戟飞机——遁逃了。心细如发的周恩来如何处理这关系国家安危的突变?  相似文献   

18.
北海舰队某水警区党委着眼部队特点和使命任务.精心锻造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三年来,该水警区先后为直属营以上单位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之家”.为团以上单位筹建了功能齐备的“五室两场”;坚持常委蹲点、机关挂钩和参训组训等制度.确保学习网络化、制度规范化,活动经常化。  相似文献   

19.
刘运动 《世纪桥》2007,(2):97-99
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以“和亲”为主的民族政策是为了安边保境、争取发展的机会,虽然有妥协退让的一面,但亦有进攻的性质。通过与匈奴“和索”,输送给匈奴地区大量的汉族物资,“派辩士风喻以礼节”,对匈奴进行经济文化渗透,达到“毋战而渐臣”的目的。这种渗透是建立在汉匈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这一基础之上的,渗透匈奴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开疆拓土,或巩固已开拓的疆土,实现统治者的大一统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说和亲     
范震威 《奋斗》2007,(11):63-64
汉与匈奴和亲政策的出台.本是无奈的选择。 汉高祖接手的秦亡后的天下.一片凋敝景象。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描述当时的情况说:“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种衰弱的经济实力怎么能和杀父后自立.破东胡壮大自己。又驱月氏于千里之外。恃强好胜。已控弦三十余万的大漠精骑之年轻单于冒顿交手呢!直接的原因是北边守将韩王信怕受疑被杀.主动投靠匈奴引起刘邦的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