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股票期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项长期激励的薪酬机制,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既有必要性又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要完善股票期权相关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理人股票期权(简称ESO)是现代公司的激励机制之一。它的实质是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项长期薪酬奖励制度,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企业经营者的效用与企业股东的效用达到均衡状态,保证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随着我国新《公司法》、《证券法》以及证监会《上市公司期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践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但中国目前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依然对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和完善构成许多现实障碍。为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公司经理和雇员的长期薪酬激励制度,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整体价值、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股票期权最近几年才被引入到我国的公司治理中,配套法规在该领域仍是一片空白.本文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完善我国股权激励的法律规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对相关法规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颜诣 《法制与社会》2013,(10):94-95,121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机制而产生,但由于各国国内税制对股票期权的规定不同,从而使跨境员工面临国际双重征税的风险也随着增大。本文试论述跨境员工股票期权的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以及解决股票期权国际双重征税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国内立法的现状,提出我国对解决跨境员工股票期权国际双重征税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商务与法律》2006,(6):31-31
2006年12月6日,国资委与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同时公布,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由此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拉开序幕。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从2006年12月6号开始实施,境外公司从2007年3月1日起实施。按照办法规定,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股权激励方式;境外国有控股公司有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等股权激励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激励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59岁”现象和短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发达国家 ,股票期权制度作为对经理人员传统薪酬制度的补充 ,已成为股份制企业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本质是基于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一种附条件的财产权利。在其制度构成中 ,涉及股票期权的授予主体、授予客体、行权价、行权期等多种法律要素。目前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试点工作还刚刚开始 ,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尚存较多的法律障碍 ,我们应借鉴外国成熟的经验制度 ,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采取完备的配套措施 ,以顺利推进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梁平 《河北法学》2004,22(4):41-44
首先对我国企业界的股票期权实践进行了评析,指出我国实施的股票期权本质已蜕变为一种股票购买方案,不能起到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之后分析了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最后,结合股票期权在我国面临的法律障碍,对建立我国股票期权法律制度提出了几条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是对经营者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公司激励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股票期权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意义、法律性质、实施的法律环境及我国的现状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机制是现代公司股东提供的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重要法律制度,在世界各国已蔚然成风.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使股票期权机制成为争议的焦点.以金融危机为视野,对于股票期权机制的理沦基础、法律特征重新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股票期权机制现存的缺陷与不足,思考并探讨我国实践中对于股票期权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证监会于2005年12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之规定,股票期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自证监会《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目前我国已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实行了股权激励,其中,有2/3的上市公司选择实施股票期权模式,可见股票期权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