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大陆邪教,是指在中国大陆境内,打着宗教旗号,利用、歪曲宗教经典中的只言片语,散布异端邪说,蒙骗群众,秘密结社,进行危害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危害中国大陆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实现其野心和私欲的非法组织。中国大陆邪教生存原因从社会层面看,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存在是邪教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从个体自身层面看,邪教成员个体自身认识上的局限性,是邪教得以滋生并发展的土壤和源泉。而邪教治理工作中的制约因素则给邪教生存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邪教问题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当代中国邪教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紧迫的课题。现实中反邪教工作存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策略简单化的倾向。治理中国邪教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法制,严格依法治理邪教,充分认识宗教在反邪教斗争中的作用,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化解邪教信众内心世界的症结。  相似文献   

3.
透视邪教     
邪教是人类社会的公敌。邪教对社会危害之大,在于它以种种手法欺骗、控制众多的信徒,并以此为资本与社会进行恶性对抗。铲除邪教这一社会毒瘤,首先要将它拿来作一个全面透视,识别它假、恶、贪的真面目。 一、当代邪教的基本类型 当代邪教主要有三种基本原型:伪基督教型、迷信一会道门型、健身一“特异功能”型。它们既承袭不同的渊源,有不同的思想组织体系及活动方式,又彼此交叉、相互影响,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 (一)伪基督教型。此类型邪教多从非正统的基督教教派中分化滋生,一般仍自称为基督教,名义上承认《…  相似文献   

4.
邪教与宗教非法活动界定的问题 ,既是现实理论问题 ,又是困扰基层办案单位的症结问题。在打击邪教 ,制止宗教非法活动的实践中 ,必须明确什么是邪教 ,什么是宗教非法活动 ,准确把握邪教的特征和宗教非法活动的表现形式 ,弄清邪教与宗教非法活动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正确界定邪教与宗教非法活动 ,准确执法  相似文献   

5.
对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宗教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一事实使我们有必要对宗教的本质与功能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认为宗教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不能被其他东西所取代;宗教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精神的核心,我们可以吸取宗教中积极因素以建构新时代的伦理精神;宗教同迷信和邪教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应该进一步发挥宗教防范抵制迷信和邪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貌似宗教而实非宗教的实体性组织,如“门徒会”、“全范围教会”、“呼喊派”、“新约教会”、“观音法门”、“天父儿女”等十多种邪教,在我国大多数省市,主要在广大农村,都有发现。邪教能蒙骗农民群众,既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因现阶段农民有一定精神追求和宗教信仰需求。邪教利用世俗化的“传教”手法,也是其得以蔓延的原因。西方社会邪教的发展过程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治理邪教应帮助群众区分宗教和邪教,并满足群众正常的宗教信仰要求;应加强地方基层组织建设,并揭露邪教的丑恶真相;应严密控制境外邪教组织的渗透;最根本的是必须贯彻党的农村政策,把农村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邪教已经成为一种危害社会、引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纵观各种邪教,尽管门类不同、年代迥异、称谓有别,但都有崇拜教主,宣扬"末世论",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建立非法产业,诈骗钱财,秘密结社,反抗社会,破坏宗教秩序,残害教徒身心等的共同特征,其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反政府、反法律的本性如出一辙.通过对世界邪教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法轮功"邪教的反动本质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8.
马晓军 《前沿》2009,(3):79-82
宗教世俗化是当代宗教的演变趋势,它在现实社会中主要有宗教教义阐释现实化、宗教活动形式简约化、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管理松散化三种形式。宗教世俗化有利于我们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浅析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具有双重功能,其正负功能相互对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宗教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起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与犯罪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宗教可以成为犯罪产生的原因,即宗教犯罪化;宗教可以是犯罪预防对策,即宗教信仰道德化;宗教亦可用作矫正犯罪的辅助手段。宗教具有规范控制社会思想行为的功能,在一些国家,宗教仍是主要的社会控制力量。宗教教化的功效有其局限性,但其作用的范围却比一般教育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宗教主权的时代,现时代无疑已进入后宗教时代.世俗化的不断推进,使宗教时代得以终结,它还继续深化,成为后宗教时代的社会基础.后宗教时代的到来,在内在逻辑上可以归因于宗教的自我否定.其中,世俗化进程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此外还有宗教自身的一些其他原因.只有在后宗教时代,真正的宗教研究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宗教因素对恐怖主义的影响由来已久。近年来,宗教问题与恐怖主义经常纠缠在一起,构成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文章通过研究宗教史上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情况,试图消除宗教恐怖主义,发挥宗教社会功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广大的宗教信仰者是统战工作的对象,又是统战工作的主体.正确认识宗教信仰者在党的统战工作中的双重品格,对于做好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党做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个重大战略决策的客观依据,它为我们认识宗教"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使我们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还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以真面目,以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民族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被利用而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 ,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甘肃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把民族宗教领域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点工作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坚持把握时机 ,讲究策略 ,果断坚决 ,迅速稳妥处置  相似文献   

15.
王曼 《青年论坛》2011,(3):140-142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宗教在傣族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在各个领域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傣族宗教的最大特色是外来宗教与本地信仰并存。傣族宗教是傣族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本地信仰与其中浸透着外来成分的小乘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多元结合体。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协调的关系,又有矛盾、复杂的互动.其中,政治与宗教关系的变动最为关键.它决定了执政者必须考量如何引导宗教的正常有序的发展的问题.政教分离是现代政治学的一项原则.宗教与社会主义在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差异,它们在政治上、在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相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利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17.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科学判定当代中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工作形势,明确了宗教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支持宗教界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相互尊重”,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华南少数民族妇女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妇女是华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社会角色。一方面,女性宗教偶像崇拜表现较为突出,形式多样。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妇女也积极参与各种宗教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性别的功能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华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内容与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妇女在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浩然 《桂海论丛》2013,(3):110-114
在现代文明和基督教的双重冲击下,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呈现世俗化、民俗化、多元化和长期化趋势,面临信众流失、文化错位、功能退化、信仰边缘、生态失衡等危机。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宗教的管理和引导,提升其文明素质和信仰素质,发挥其促进环境保护、有益伦理道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功能,建立少数民族宗教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艺术研习基地,使其作为精神性和社会性资源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鸦片论不是无明显褒贬之意的对宗教具有镇定精神功能的形象化比喻,而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宗教性质和社会功能的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与时俱进,其本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新形势下我国宗教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并不代表必然要否定或抛弃鸦片论;对鸦片论的态度,关键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能用现在否定过去,而应在扬弃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